跳转到内容

米贝茨霍芬-哈特畔

坐标48°11′54″N 11°34′35″E / 48.19833°N 11.57639°E / 48.19833; 11.5763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贝茨霍芬-哈特畔
州府 慕尼黑
经纬度: 48°11′54″N 11°34′35″E / 48.19833°N 11.57639°E / 48.19833; 11.57639
面积: 13.4164km²
人口: 75488人 (2015年12月31日)[1]
人口密度: 5,627人/km²
邮政编码: 80807, 80809, 80937, 80939
电话区号: 089
地图
地图

米贝茨霍芬-哈特畔 于慕尼黑的位置

米贝茨霍芬-哈特畔(德语:Milbertshofen-Am Hart)是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市辖第11区

简介

[编辑]

米贝茨霍芬-哈特畔作为在因戈尔施塔特大街德语Ingolstädter Straße (München)施莱斯海姆大街德语Schleißheimer Straße (München)之间的一条狭长的地带,是从北端的城市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佩图埃尔环路德语Petuelring。而在因戈尔施塔特大街东侧、海德曼大街(Heidemannstraße)和欧洲工业园德语Euro-Industriepark之间也有一小块区域属这一市辖区管辖。环绕着米贝茨霍芬-哈特畔的还有(位于阿姆利森费尔德德语Am Riesenfeld地区的)奥林匹克公园西南大部分地带直至兰茨胡特大道德语Landshuter Allee以西、慕尼黑北环铁路德语Münchner Nordring直至威廉·赖卡德大街(Wilhelmine-Reichard-Straße)以北以及威利·格布哈特河岸/艾克曼大街德语Ackermannstraße以南。它由三个市辖分区所组成:米贝茨霍芬、利森费尔德畔和哈特畔。

市辖分区

与之相邻的市辖区分别是东部的施瓦宾-弗莱曼,南部的施瓦宾西,西南部的诺伊豪森-宁芬堡,以及西部的莫萨赫费尔德莫兴-哈森贝格尔。在米贝茨霍芬-阿姆哈特北部接壤的则是市镇上施莱斯海姆

有湖有塔的奥林匹克公园
BMW世界
奥运村德语Olympisches Dorf (München)内的纳迪湖德语Nadisee
施莱斯海姆大街德语Schleißheimer Straße (München)271-273号
米贝茨霍芬文化之家德语Kulturhaus Milbertshofen
米拉购物中心德语Mira (Einkaufszentrum)
装甲草场德语Panzerwiese远眺安联球场
哈特霍尔茨德语Hartelholz森林
München Marathon

东南部分-米贝茨霍芬

[编辑]

市辖区东南部的分区是米贝茨霍芬德语Milbertshofen,它涵盖的地区是1913年被并入慕尼黑的原同名城市米贝茨霍芬。由于那里较早便开始工业化,因此形成了工业、商业以及社会住房比例较高的居所的混杂。欧洲工业园德语Euro-Industriepark便位于因戈尔施塔特大街旁。通过对许多住宅设施进行翻新以及新建现代化的公寓,使得米贝茨霍芬在近期与南部相邻的施瓦宾之间的差异日渐模糊。自从交通繁忙的佩图埃尔环路通过开通佩图埃尔隧道德语Petueltunnel而将行车引入地下后,施瓦宾和米贝茨霍芬间可以通过绿道佩图埃尔公园德语Petuelpark相连。2005年,米贝茨霍芬文化之家德语Kulturhaus Milbertshofen开业,其附属的广场库尔特·梅兹格广场德语Curt-Mezger-Platz也在2007年落成。那里逢周五的的13:00至18:00还会举办每周集市德语Wochenmarkt[2]

西南部分-利森费尔德畔

[编辑]

利森费尔德畔德语Am Riesenfeld是米贝茨霍芬-哈特畔三个市辖分区中最靠西的一个。区内的奥林匹克公园还设有奥运村德语Olympisches Dorf (München)奥伯维森费尔德学生社区德语Studentenviertel OberwiesenfeldZHS德语Zentrale Hochschulsportanlage的体育中心以及工业大学和奥林匹克山。在奥运村内密集发展出了宁静的、适合儿童的住宅,而居住区内位于基底上层的行车道则是在人行道下方伸展。这一地区是在1966至1972年间,为迎接1972年第二十届夏季奥运会而全面重新设计。在此之前,它被称为奥伯维森费尔德德语Oberwiesenfeld并容纳有一个大型的飞行场地,邻近的BMW工厂一直在此进行航空发动机的测试直至1945年。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北侧的是奥伯维森费尔德畔德语Am Oberwiesenfeld社区,那里设有BMW集团经典博物馆德语BMW Group Classic。在2007年10月20日至21日,BMW世界在佩图埃尔环路旁正式开门迎客。BMW博物馆也设于此[3]

北侧部分-哈特畔

[编辑]

北部的市辖分区哈特畔德语Am Hart(慕尼黑北环铁路以北)有很大一部分从属于前市镇费尔德莫兴,仅卡尔特贝格(Kaltherberge)和邻近如今因戈尔施塔特大街旁的地带归属另一个前市镇米贝茨霍芬。在哈特畔西南部的装甲草场德语Panzerwiese仍有可用的空地,那里自1990年代以来已形成了一个拥有数千居民的住宅区北大荒德语Nordheide (München)。哈特畔的北端则与森林地形哈特霍尔茨德语Hartelholz相连。进而影响地区发展的是一系列来自战间期的原工人住房,例如哈特霍夫德语Harthof (München)、哈特畔(哈特景区,由森林覆盖的小山)、卡尔特贝格和诺伊赫尔贝格等居民区。在克诺尔大街德语Knorrstraße (München)/特罗保大街(Troppauer Straße)拐角的BMW研究与创新中心对面,竖立有一个纪念雕塑,名为米贝茨霍芬犹太营德语Judensiedlung Milbertshofen[4]。分区的南部是欧洲工业园德语Euro-Industriepark米拉购物中心德语Mira (Einkaufszentrum)和2411文化中心(Kulturzentrum 2411)相继于2009年和2012年开业。2016年则成立了慕尼黑北文理中学德语Gymnasium München Nord,一所运动精英学校德语Eliteschule des Sports[5]

总览

[编辑]

米贝茨霍芬拥有在慕尼黑各市辖区中数量最多的制造业就业岗位。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BMW的总厂和相关的研究与创新中心。奥运村内有过半数的居民来自中产阶级——当中包括许多官员和学者。而市辖区录得的39.2%的外籍人口比例亦为全市最高[6]。至于服务行业,尤其是在西部的欧洲工业园以及包括新上巴伐利亚警察总局德语Polizeipräsidium Oberbayern巴伐利亚州立宪法保护局德语Bayerisches La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在内的公共部门,使其日益拥有更大的就业份额。早前在个别市辖分区之间的社会结构巨大差距已在过去三十年间得到消弭。与以往一样,市辖区内拥有孩子的家庭所占比例较高。区内有28%的领土为绿地空间,其中最显著的贡献来自奥林匹克公园和装甲草场[7]

历史

[编辑]

米贝茨霍芬最早是在1149年或1152年以“Ilmungeshoven”的名义被首次提及。这个词可能是出自Illungshof的刻意模糊的发音。后者曾是一个隐居者庭院的名称,那里的人们后由于疾病或是惩戒已被强行迁走,具体的原因当地居民并没有公开。这一名称的最早记载出现在1140年左右的一份文献,当时法雷的康拉德一世德语Konrad I. von Valley伯爵将他在Ilmungeshoven的所有财产及其父母的超度亡灵都移交给舍夫特拉尔恩修道院德语Kloster Schäftlarn。由于所捐赠的土地只能作为牧场用途,修道院便使它成为一个牲畜饲养场,以及一个牧场农舍,并根据圣人乔治取名为“圣乔治牧场农舍[8]

对于圣乔治牧场农舍内有缴税义务的农民,其富余的谷物在研磨前会由一个领班和俗人修士负责储存在磨坊附近的货仓内。由于这些谷物是他们餐资来源的一部分,因此货仓的所在地也被称为“磨无酵饼Mühlmazze)”。不久它又被称作无酵饼磨坊(Mühlmazzhof),这便是地名米马茨霍芬(Mühlmatzhofen)-米贝茨霍芬的起源。此后它也曾采用过不同的名称,例如1310年的米灵斯霍芬(Mülingshoven)、1325年的米本霍芬(Mülbenhoven)、1336年的穆曼茨霍芬(Mulmantzhoven)以及1468年的米贝兹霍芬(Milberzhofen[9]

1668年1月10日,选帝侯费迪南德·玛利亚德语Ferdinand Maria (Bayern)将“米贝茨霍芬的圣乔治牧场农舍(St. Georgenschwaige zu Milbertshofen)”升格为宫廷领地德语Hofmark级别[8]

米贝茨霍芬在经历了几个世纪后仍然只是一个牧场农舍,直至1800年起开始扩张为慕尼黑最新的市分区,因为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四世将庄园移交给了四个森林地区的农民。一个属于牧场农舍的教堂在1360年被首次提及。16世纪初在其遗址上建立的老乔治教堂德语Alte St.-Georgs-Kirche (Milbertshofen)是米贝茨霍芬发迹的仅存见证。早期米贝茨霍芬的中心位于如今的发动机大街(Motorstraße)上。米贝茨霍芬在1800年前后只有432位居民[10]

1905年,米贝茨霍芬体操及体育俱乐部德语TSV Milbertshofen成立。1910年,米贝茨霍芬获得城市地位。然而仅仅三年后,在1913年4月1日,米贝茨霍芬便被并入慕尼黑[11]。此前一年,新乔治教堂德语Neue St.-Georgs-Kirche (Milbertshofen)已在米贝茨霍芬广场德语Milbertshofener Platz落成。在纳粹独裁德语Zeit des Nationalsozialismus期间,一座用于犹太市民的临时营地德语Judenlager Milbertshofen自1941年起落户米贝茨霍芬,并从那里被驱逐至不同的集中营。自1941年4月落成后,它在1941年9月至1942年8月作为犹太人居住区供在此期间“租住”的犹太裔慕尼黑人使用,并最终用作驱逐的中转仓库。慕尼黑的前两次大型驱逐行动分别是在1941年11月20日发往考那斯(立陶宛)以及1942年4月4日发往皮亚斯基(波兰),它们都发生在邻近的米贝茨霍芬车站[4]

在1980年代,尼策街7号(Nietzschestraße 7b)成为了慕尼黑庞克文化聚会的后花园。庞克乐队休闲81德语Freizeit 81亦是在此演奏[12]

2008年6月11日,区议会决定将市辖区更名为米贝茨霍芬-哈特畔-奥运村(Milbertshofen-Am Hart-Olympiadorf),但在随后的一次会议中,市政当局却要求无限期搁置。他们希望避免,对慕尼黑可能申办成功的2018年冬奥会以及随之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奥运村发生混淆[13]

人口统计

[编辑]

(截至每年12月31日)

年份 人口 外国人(比例) 面积
(km²)
人口密度
(每km²)
来源及其它数据[14]
2000 60,265 20,094 (33.3 %) 13.3733 4,506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1 61,034 20,372 (33.4 %) 13.3733 4,564 慕尼黑统计年鉴00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2 61,655 20,800 (33.7 %) 13.3733 4,610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3 61,886 21,154 (34.2 %) 13.3734 4,628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4 63,076 21,773 (34.5 %) 13.3734 4,717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5 64,612 22,896 (35.4 %) 13.3734 4,831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6 66,992 23,355 (34.9 %) 13.3734 5,009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7 67,864 23,903 (35.2 %) 13.3711 5,075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8 68,198 24,105 (35.3 %) 13.3831 5,096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9 68,023 23,683 (34.8 %) 13.4164 5,070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0 68,970 24,373 (35.3 %) 13.4164 5,141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1 70,470 25,517 (36.2 %) 13.4164 5,253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2 72,506 27,197 (37.5 %) 13.4164 5,404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3 73,617 28,243 (38.4 %) 13.4164 5,487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4 74,667 29,253 (39.2 %) 13.4164 5,565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政治

[编辑]

米贝茨霍芬-哈特畔上一次的区议会德语Bezirksausschuss选举是在2014年3月16日。其议席分配如下:社民党13席、基社盟11席、绿党5席、自选协德语Bundesverband Freie Wähler Deutschland/生民党德语Ökologisch-Demokratische Partei3席以及自民党1席[15]。在米贝茨霍芬-哈特畔共48789名符合投票资格的居民中,有15489人行使了自己的表决权,选民投票率约为31.7%。

参考文献

[编辑]
  • Beate Freytag, Alexander Franc Storz: Milbertshofen – Die Geschichte des Stadtteils von der Schwaige zur Vorstadt Münchens. Buchendorfer Verlag München, München 2004, ISBN 3-934036-80-5.

注释

[编辑]
  1. ^ Die Bevölkerung in den Stadtbezirken nach der Einwohnerdichte am 31.12.201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424 kB). Statistisches Amt der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21. Januar 2016.
  2. ^ Wochenmärkte: Wochenmarkt Milbertshofen München.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3. ^ Rekordjahr 2011 in der BMW Welt und im BMW Museum, Pressemeldung der BMW Group, 24. Januar 2012
  4. ^ 4.0 4.1 Helga Pfoertner: Mit der Geschichte leben. Mahnmale, Gedenkstätten, Erinnerungsorte für die Opfer des Nationalsozialismus in München 1933-1945. Band 2: I bis P. Literareon im Utz-Verlag, München 2003, ISBN 3-8316-1025-8.
  5. ^ Neues Gymnasium München-Nord mit Eliteschule des Sports. Münchner Serviceagentur für Ganztagsbildung.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6. ^ Die Bevölkerung in den Stadtbezirken nach dem Migrationshintergrund am 31.12.20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425 kB). Statistisches Amt der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1. November 2015.
  7. ^ Münchner Stadtteile im Portrait: Milbertshofen. Neubau-Immobilien München. 2014-08-08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8. ^ 8.0 8.1 2. Ein Blick in die Geschichte (PDF). München Milbertshofen-Am Hart. 2010, (1): 9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9). 
  9. ^ Milbertshofen-Am Hart.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10. ^ Milbertshofen - Am Hart . Süddeutsche Zeitung. 2012-05-11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11. ^ Wilhelm Volkert (Hrsg.), Handbuch der bayerischen Ämter, Gemeinden und Gerichte 1799–1980, München: C.H.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1983, (德文)  Seite 601
  12. ^ Ein ganzes Viertel in der Hosentasche. Süddeutsche Zeitung. 2016-04-14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13. ^ Milbertshofen-Am Hart-Olympiadorf · Bindestrich-Namen. Münchner Wochenanzeiger. 2008-06-17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14. ^ Archiv Stadtteilinformationen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3-02-11.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9. Juni 2014.
  15. ^ Wahl des Bezirksausschusses – Stadtbezirk 11 – Milbertshofen-Am Ha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3. Juni 201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