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 |
---|---|
艺术家 | 达米恩·赫斯特 |
年份 | 1991年 |
类型 | 鼬鲨、玻璃、钢、5%的甲醛溶液 |
尺寸 | 213 厘米 × 518 厘米 × 213 厘米(84 寸 × 204 寸 × 84 寸) |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英语: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是英国概念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于1991年创作的装置艺术。赫斯特把一条14英尺长的鼬鲨放在装满甲醛的玻璃柜里。在2004年,该作被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史堤芬·A·科恩高价收购,据报出价达到800万英镑,是当时其中一个最贵的当代艺术品[1]。2006年,原来的虎鲨渐渐腐烂,赫斯特以新的标本取而代之。翌年,科恩决定把该作借予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览至2010年[2]。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取得了两极的评价。支持者认为此作具有深度,是1990年代英国艺术的标志,以至是代表英国的象征[1][3]。然而,批评者则指此作欠缺艺术价值,甚至根本谈不上是艺术品。同时,此作还引来动物权益组织的批评[1]。
创作背景
[编辑]艺术收藏家查尔斯·萨奇是赫斯特的赞助人。在1991年,萨奇向赫斯特提供一笔资金,任由他创作。结果,赫斯特用了6000英镑聘请了一名渔民从澳洲昆士兰州东南部城市赫维湾捕捉了一条长14英尺的鼬鲨,然后将其浸泡在被水稀释的甲醛溶液中[4]。同时,为了巩固鲨鱼的外型,赫斯特还用了200根针穿插它的身躯[5]。整件艺术品长213厘米、高518厘米、阔213厘米,耗资5万英镑。赫斯特解释之所以选用鲨鱼是因为它“大得能把你吞掉”,而且“强大得令人生畏”[5][6]。
1992年,《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在萨奇美术馆举办的英国青年艺术家节首次展出。作品随即引起了哄动,《太阳报》称此为价值5万元的鱼[7]。赫斯特随后凭此作入围1992年度的透纳奖名单,但最终未能胜出[7]。在2004年,消息指富豪史堤芬·A·科恩以800万元收购此作[7]。
更换
[编辑]随着时间的转变,《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内的鲨鱼日渐变质,而且甲醛溶液也变得混浊起来。因此,作品曾被数次修缮。早在1993年,为防作品进一步腐烂,萨奇美术馆的职员就曾取出鲨鱼的内脏,并重新拉直其表皮[7]。对此,赫斯特表示作品“不再如以住般可怕和真实”,因它已“毫无重量可言”[7]。在2004年科恩购入作品之时,作品再次被修补。尽管科恩拒绝透露这次修补工程的开支,但《纽约时报》指仅更换甲醛就动用了10万美元,故相信整个工程的成本实高得令人“难以置信”[7]。
在2006年,艺术品内的鲨鱼被更替,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条同样来自赫维湾的雌性虎鲨[5]。为了运送过程中完好地保存这条新的虎鲨,赫斯特订制了一个长20英尺的雪柜,并通过海路输送到英国,整个运输过程历时两个多月[5]。同时,赫斯特又邀请自然史博物馆的鱼类学家奥利华·克雷曼当顾问[5]。同时,这次的更换工程再重加注入6.6加仑的甲醛溶液[5]。被问到作品被多次修缮后,它是否还是原来的作品,赫斯特表示:“作为一个概念艺术家,我觉得作品仍旧是想表达出同样的含意和价值”,但同时他相信这问题一定会引起长期的争论[7]。
分析与评价
[编辑]赫斯特鲜有解释《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的意义,故艺术评论家和学者等试图分析作品的用意。艺术评论家萨尔曼·汗、史堤芬·朱克和贝丝·哈里斯相信作品是“面对死亡”,盖因在世的人是无法完全理解死亡的,而作品正正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一条已经死去的鲨鱼[8]。同时,他们又认为赫斯特尝试用甲醛溶液保存鲨鱼但最终它还是变质并非设计缺乏,而是企图表现出血肉之躯如何也逃不过死亡的必然性[8]。艺术学者路克·韦指作品是想带出自然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他认为鲨鱼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动物,也代表人们对无法驾驭自然的恐惧。在资本主义下,人们得到财富,生活从而得到保障。可是,人们至今依然无法完全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正如观众依旧会对于作品的鲨鱼感到吃惊一样[6]。艺术评论家罗伯达·史密丝则提出相反的意见,她觉得鲨鱼本是一种可怕的生物,但当观众发现作品中的鲨鱼已死之时,就会感到它吓不到人,用意为观众带来思想上的冲击[2]。
另一方面,《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还带来两极的评价。萨尔曼·汗对该作赞不绝口,指当他首次看到此作时只觉得它是科学馆的展品,然而当与标题结合后,他就明白到该作是件艺术品,并令“陷入深思”[8]。史堤芬·朱克也认为作品的标题改得好,当他看完标题后就看到作品的鲨鱼后就因“物理和诗意的撞击下产生矛盾”,令人对作品留下深刻印象[8]。透纳奖评审安德森·锺斯忆述他在1992年首次看到此作时即被“像活的一样”的鲨鱼吓倒,又形容作品是“激动人心”的[9]。英国免费报章《Metro》的专辑作家安·李甚至认为此作是1990年代英国艺术的标志[1]。
并不是所有人均喜欢此作。艺术评论家罗拔·休斯认为该作论激进而言根本不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委拉斯盖兹的作品,故指《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是为过誉,更是一种“文化亵渎”[10]。评论家昆特·列托斯在《每日邮报》指《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的主题是死亡,然而这种命题已被讨论过无数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11]。评论家朱利亚·斯伯丁直言此作不是艺术品,又在其著作中反讽米高安哲奴显示不是艺术家,因他不会把鲨鱼放在玻璃柜[12]。在2003年,反概念主义国际美术馆展出一个同样以鲨鱼标本为主题,名为《死鲨鱼不是艺术》(A Dead Shark Isn't Art)的展品。反概念主义者声称这条鲨鱼是于1989年被迪奇区一家电器店的东主所捕获的,此后他把鲨鱼挂在其店铺,直至近期标本才转到美术馆的[13]。反概念主义者指他们是想通过《死鲨鱼不是艺术》来道明《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并非艺术品,以及赫斯特或许是受电器店的鲨鱼标本启发才构思出此作[14]。
此外,《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还引来动物权益团体的批评。他们认为杀害稀有的鲨鱼作艺术品是错误的[15][1]。
2016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期刊《分析方法》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这件作品以及赫斯特创作的其他类似作品中的甲醛不断向外泄露,使周围的空气甲醛含量严重超标。2012年,赫斯特的系列作品在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展出时,研究人员对其周围空气质量进行了测试,发现周围的空气甲醛含量严重超过正常标准。他们指出,其泄露的量不足以对观众造成身体伤害,但对于长期接触作品的工作人员则未必能保证安全。[16][17]赫斯特对此发表声明称其团队平时会对作品进行定期检测,未曾接到任何人身体不适的投诉,并表示展品不会对公众带来危害。泰特现代艺术馆也声明称在安装展出作品之前已做过必要保护措施,不会影响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健康。[16][18]
资料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1.4 5 most controversial works of art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05-24. Shortlist.com
- ^ 2.0 2.1 "Just When You Thought It Was Saf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2007 10 16
- ^ "Why painting is back in the frame" The Daily Telegraph 2005 1 8
- ^ "The great white art hun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ustralian 2009 4 14
- ^ 5.0 5.1 5.2 5.3 5.4 5.5 "Swimming With Famous Dead Shar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2006 10 1
- ^ 6.0 6.1 Luke White."Damien Hirst’s Shark: Nature, Capitalism and the Subli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ate Papers. 2010(14)
- ^ 7.0 7.1 7.2 7.3 7.4 7.5 7.6 "Swimming with famous dead sharks,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2006 10 1
- ^ 8.0 8.1 8.2 8.3 A beginn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art-Damien Hirst, 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hanacademy.org
- ^ "Damien Hirst is at the top of the modern art food cha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2011 11 24
- ^ "Art market a 'cultural obscen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2004 6 3
- ^ "Moral vacuity and rancid opportunism. Sorry Damien, but you're a FRAUD, writes Quentin Let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aily Mail 2012 4 5
- ^ BBC News "Julian Spalding attacks Damien Hirst 'con a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2012 3 27
- ^ "Traditionalists mark shark attack on Hir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s Online 2003 4 10
- ^ "A Dead Shark Isn't Art". [2015-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Snuffed Animals: The Ethics of Working With Living Animals in Contemporary Art"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05-24. United-academics.org 2012 3 22
- ^ 16.0 16.1 Shea, Christopher D. Damien Hirst’s Art May Have Leaked Formaldehyde Fumes, Study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4-21 [2016-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 ^ Zilberstein, Gleb; Zilberstein, Roman; Maor, Uriel; Baskin, Emmanuil; Zhang, Shoumo; Righetti, P. G. Remote sensing of formaldehyde fume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Analytical Method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6-04 [2016-04-23]. doi:10.1039/C6AY00976J.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 ^ Safety of Formaldehyde Works. damienhirst.com. 2016-04-21 [2016-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