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苇莺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24年8月6日) |
湿地苇莺 | |
---|---|
湿地苇莺,摄于波澜 | |
音频录于英国伍斯特郡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苇莺科 Acrocephalidae |
属: | 苇莺属 Acrocephalus |
种: | 湿地苇莺 A. palustris
|
二名法 | |
Acrocephalus palustris (Bechstein, 1798)
| |
繁殖
迁徙
非繁殖
|
湿地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palustris)是一种归类于苇莺科的旧大陆莺。它在欧洲温带和古北界西部地区繁殖,主要于非洲东南部度过冬季。此鸟以将多种其他鸟类的鸣叫声模仿融入其歌曲中而闻名。
湿地苇莺在多种潮湿的生态环境中繁殖,但在非洲的冬季,它则主要栖息于干燥、植被茂密的地区。它在大部分繁殖范围内非常常见,且在某些地区,其分布范围正在扩大。然而,在英国,作为繁殖鸟类,湿地苇莺已近乎灭绝,尽管其数量下降的原因尚未清楚。[2] 这种以昆虫为食的莺类,虽然容易与其几种近亲混淆,但雄性湿地苇莺模仿其他鸟类的独特歌声,让它显得别具一格。
分类
[编辑]湿地苇莺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马托伊斯·贝希斯坦于1798年首次在生物学上作正式描述,其学名为Motacilla s. Sylvia palustris。[3]湿地苇莺的模式产地位于德国。[4]现时,湿地苇莺被归类于苇莺属中,此属由约翰·安德烈亚斯·瑙曼和他的儿子约翰·弗里德里希·瑙曼于1811年引入,该属包含大约40个物种。[5] 苇莺属的属名Acrocephalus源自古希腊语 akros,意为“最高”,和kephale,意为“头”。可能诺曼父子误解akros为“尖头”。种名palustris则源自拉丁语,意为“沼泽的”。[6]此物种被认为是单型种,没有显著的地理变异。[5]
描述
[编辑]湿地苇莺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莺类,外观上与其他几种苇莺特别相似,例如芦苇莺,二者皆会出现在湿地且有相似的繁殖范围。雄性湿地苇莺的独特歌声对于鉴别非常有用,因为苇莺属的其他物种没有显著的模仿其他鸟类的特性。湿地苇莺倾向于避免纯芦苇的生长地,这是芦苇莺所偏好的栖息地。[7] 雌雄湿地苇莺在外观上相似。偶尔会记录到与芦苇莺和布莱斯苇莺杂交的情况。[7]
湿地苇莺最著名的是雄性发出的高度模仿性的歌曲,而雌性也会偶尔发出。每只雄性湿地苇莺在其歌曲中融合了多种其他鸟类的模仿声。最常被模仿的是其他雀形目鸟类,但也被记录到了其他类型鸟类的叫声,例如涉禽、犀鸟和鸽。大致上,每一雄性鸟类的鸣唱中,平均结合了约75种不同物种的模仿音,而非洲物种的模仿声比北半球的来得多。所有学习过程显然都在夏季进行,此时这些鸟类正在欧洲或亚洲孵化,以及它们在非洲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在随后的年份里,即使听到其他的鸟鸣,也不会再被加入莺鸟的鸣唱曲目中。[7]雌性莺鸟可能发出的是简单的,非模仿性的歌声,同时也会发出一系列的其他叫声。
分布和栖息地
[编辑]湿地苇莺在欧洲与西亚的中纬度地区繁殖,其活动范围自英吉利海峡延伸至东经约70度。它主要栖息于具有大陆性气候的地区,但也在英国与法国北部繁殖,或曾经繁殖过。它通常是一种低地鸟类,但最高可出现在格鲁吉亚海拔3000米处。近年来,其分布范围已扩展至北端,越来越多的鸟类在斯堪地纳维亚与俄罗斯西北部繁殖。[7]在爱尔兰偶尔能听到雄性的鸣唱,最近一次记录是在2017年。
在西欧,湿地苇莺主要在潮湿或季节性水淹的土壤上的高大草本植物中繁殖,特别是荨麻、旋果蚊子草、柳叶菜和幼小的柳树等低矮木本植物。在城市棕地,若植被适合,它也可能在此繁殖,像是柏林,或在耕地中。在它的分布范围东部,它在有灌木的干燥山坡和开阔的森林地带繁殖,同时也在西部常见的潮湿地繁殖。
湿地苇莺主要在非洲东南部度冬,自南非的开普省至赞比亚与马拉维北部。它利用一连串植被茂盛的栖息地,从潮湿的灌木丛到密集的灌木丛与林缘,最高海拔可达2400米。湿地苇莺往往经由中东从欧洲迁徙至非洲,许多鸟类穿越阿拉伯并在苏丹的红海海岸登陆。成鸟通常在幼鸟独立后不久便离开繁殖地,幼鸟则约两周后随之而行。在红海海岸,大多数鸟类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到达,成鸟数量在8月达到巅峰,而幼鸟则在9月达到巅峰。鸟类往往在东北或东非的某处度过大部分秋季,随后再继续向南迁徙,于12月或1月抵达越冬地。[7]
春天时,湿地苇莺在3月或4月离开越冬地。它们的迁徙路线大致上与秋季相似。那些繁殖在东南欧,如黑海沿岸的鸟类,可能在4月下旬抵达该地。在其它地区,大多数鸟类直到5月中旬才抵达。在分布范围的西部与北部边缘,如在英国,鸟类通常在5月底或6月初才抵达。
行为
[编辑]繁殖
[编辑]湿地苇莺通常采一夫一妻制,每年倾向于选择新伴侣,且不一定会在同一地区连续繁殖两年。在繁殖季节,它们展现出领域性,但领域通常组成松散的殖民地。在非洲,它们主要为独居,并会在某程度上捍卫自己的领域。[7] 究竟所在,湿地苇莺会建造一个杯状的巢,主要由树叶和植物茎构成,通常位于浓密的植被中,高度不固定。每次繁殖,母鸟会产下三到六颗蛋。雄雌双方都会共同参与饲养雏鸟。[7] 在欧洲大陆,此物种的繁殖季节较为简短,大约为52至55天。[8]在某些地区,例如保加利亚,湿地苇莺常遭受布谷鸟的巢寄生现象,即布谷鸟会将自己的蛋放入湿地苇莺的巢中,由湿地苇莺代为孵化抚育。[9]
食物与觅食
[编辑]湿地苇莺主要以昆虫为食粮,同时也会捕捉一些蜘蛛,甚至摄取少量蜗牛。它通常会在植被中寻找食物,偶尔也会在地面或空中捕食。在秋季,湿地苇莺可能会摄取少量的浆果。现阶段,对于其在非洲的饮食情况虽无详细研究,但已知其冬季的觅食方法与其他季节类似。[7]
保育
[编辑]据全球估计,湿地苇莺的种群数量正在上升,因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评定为无危物种。目前此物种的总数量估计约为一千万至两千七百万只。[10]
在英国,该物种历来分布并非广泛,自1930年代以来,在许多地区已消失无踪。[7]到1970年代,湿地苇莺只在乌斯特郡有显著数量的繁殖记录,每年约有40至70对鸟类繁殖。[11]到1990年代末,这一族群实际上已经灭绝。[12]自1970年代和1980年代起,东南英格兰开始形成一个极小的族群。然而,这一族群目前也濒临灭绝。[13][14]虽然在英国有许多适合该物种的栖息地,但导致这一族群数量持续下降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该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进一步指出,除了保护已知繁殖地的栖息地,保护鸟类免受偷蛋者和干扰之外,尚不确定还能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该物种。[15]
参考资料
[编辑]-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crocephalus palustr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2019: e.T22714741A155434933 [12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9-3.RLTS.T22714741A155434933.en .
- ^ British Trust for Ornithology, BirdFacts: Marsh Warbl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1 February 2010.
- ^ Latham, John; Bechstein, Johann Matthäus. Johann Lathams allgemeine Uebersicht der Vögel. 3, Part 2. Nürnberg: A.C. Schneider and Weigel. 1798: 545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0) (German).
- ^ Mayr, Ernst; Cottrell, G. William (编).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11.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1986: 64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 ^ 5.0 5.1 Gill, Frank; Donsker, David; Rasmussen, Pamela (编). Bushtits, leaf warblers, reed warblers. IOC World Bird List Version 12.1.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January 2022 [12 June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30, 290. ISBN 978-1-4081-2501-4.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Birds of the Western Palearctic interactive (DVD-R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BirdGuides. 2006.
- ^ Leisler, B.; Wink M. Frequences of multiple paternity in three Acrocephalus species (Aves Sylviidae) with different mating systems (A. palustris, A. arudinaceus, A. paludicola) (PDF). Ecology, Ethology and Evolution. 2000, 12 (3): 237–49 [2024-07-31]. Bibcode:2000EtEcE..12..237L. doi:10.1080/08927014.2000.952279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7-03).
- ^ Antonov, A.; Stokke, B.G.; Moksnes, A.; Røskaft, E. Egg rejection in marsh warblers (Acrocephalus palustris) heavily parasitized by common cuckoos (Cuculus Canorus). The Auk. 2006, 123 (2): 419–430. doi:10.1093/auk/123.2.419 .
- ^ IUCN, Red List: Acrocephalus palustr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1 February 2010.
- ^ Robin Spencer and the Rare Breeding Birds Panel Report for 199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13 June 2020.
- ^ Malcolm Ogilvie and the Rare Breeding Birds Panel Report for 199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13 June 2020.
- ^ J. T. R. Sharrock and the Rare Breeding Birds Panel Report for 197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13 June 2020.
- ^ Holling, Mark; and the Rare Breeding Birds Panel. Rare breeding bird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2007 (PDF). British Birds. 2010, 103 (1): 2–52 [45–46]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2-24).
- ^ Biodiversity Action Plan for Acrocephalus palustris (Marsh warbl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1 February 2010.
进一步阅读
[编辑]Vinicombe, Keith (2005) ID in depth: Marsh Warbler Birdwatch 155:30-32
外部链接
[编辑]- 英国鸟类学信托基金会页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国国家行动计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湿地苇莺 - 南部非洲鸟类地图集中的物种文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