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欧阳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阳渐(1871年—1943年),镜湖,四十岁之后改竟无,一般尊称为欧阳竟无竟无大师,男,江西宜黄人,中国佛学家。是支那内学院的建立者,复兴法相唯识学,是现代中国佛教研究之先锋。

著名的弟子有熊十力吕澂等人;而哲学家唐君毅及其父亲唐迪风(唐烺,晚清学者),亦师承自欧阳氏。

生平

[编辑]

欧阳渐出身书香世家,其祖父欧阳鼎训为举人,至北京考取景山官学教习。其父欧阳晖为道光年间举人,但在北京数十年,科场失利。中年后,回到家乡,督办团练,因而保举陕西司主事[1]

1876年,六岁时,其父病逝,家道中衰。由叔父欧阳昱负责教养成人。欧阳昱是同治年间贡生,长于辞赋,有名士之称,但同样科场不利,无法仕进,担任幕僚及塾师维生。除了养活自己家庭之外,还要负担欧阳渐一家。

欧阳渐自幼随叔父欧阳昱读书,初习诗赋文章,继习文字考据之学,进而学习曾胡程朱诸家学说与经世之学。1890年,至南昌,考进经训书院。在此认识桂伯华,从而认识黎端甫梅光羲李证刚等人。

1894年,甲午战争后,改修陆王心学,这时桂伯华劝其学佛。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赴北京廷试后南归时路过南京,专程到金陵刻经处拜访了杨仁山。不久,他回到宜黄,兴办正志学堂,自订科目,自编课本,亲自讲授。1906年,他在广昌县做教谕时,母亲去世。

次年,欧阳竟无赴南京,追随杨仁山学习佛法。不久,他奉杨氏之命,东渡日本,寻访佛教遗籍。在东京,他结识了章太炎刘师培等,常在一起讨论佛学。回国后,为了筹集今后能够长期专心学习研究佛法的经费,就接受两广优级师范学堂的邀请,出任讲席,后因病辞职。继与友人李证刚于九峰山务农。1910年,欧阳竟无再次赴南京依杨仁山居士研究佛法,专攻慈氏法相唯识学。1911年,杨仁山去世,而革命军四起,欧阳竟无等弟子在战乱中保全了经文石刻。1912年,他与李证刚、桂伯华等一起发起成立佛教会,激励僧徒自救,主张政教分离。

1914年在金陵刻经处成立佛学研究部,聚众讲学。1918年,他与沈子培陈伯年梁启超熊秉三蔡孑民章太炎等人,共同发起在金陵刻经处研究部的基础上筹建支那内学院,经过四年的筹备,支那内学院于1922年7月正式成立。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学院迁到四川江津,院名为支那内学院蜀院。

1943年2月,欧阳竟无因肺病不治而逝

佛陀与教育

[编辑]

民国十二年(1923年),欧阳竟无先生在第四中山大学做过一次震撼佛教界的讲演,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

他举例证明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而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在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时代,佛法依旧是教育。直到最近两百多年,清朝中叶嘉庆以后至今,佛教确实已形成宗教[2]

家族

[编辑]

其子欧阳格官至中华民国海军少将[3]

著作

[编辑]
  • 《支那内学院院训释》
  • 《大般若经叙》
  • 《瑜伽师地论叙》
  • 《大涅槃经叙》
  • 《俱舍论叙》
  • 《五分般若读》
  • 《心经读》
  • 《唯识抉择谈》
  • 《唯识研究次第》
  • 《中庸传》
  • 《解节经真谛义》
  • 《在家必读内典》
  • 《经论断章读》
  • 《四书读》

文献参考

[编辑]
  1. ^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 程恭让. 歐陽竟無先生的生平、事業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質. 圆光佛学学报. 1999年12月, (第四期): 141–191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 释净空. “認識佛教”. 《十善业道经大意》. 报佛恩网. 2000-07-01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现代的佛教总共有五种形式同时存在……第一种、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这是传统的佛教,现已很少见。第二种、宗教的佛教。……第四种、哲学的佛教。…… 
  3. ^ 胡平生; 周先俐. 周非將軍與民國海軍. 独立作家-秀威出版. 2020-03-01: 21. ISBN 978-986-326-781-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