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维朝故居
林维朝故居坐落于台湾嘉义县新港乡中正路87、89号,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在林维朝过世后,故居则由长子林兰芽继承。
建立时期
[编辑]清嘉庆年间,连年乌水泛滥,笨港及笨港街逐渐没落。林维朝的祖父林老成随着移民潮迁居到地势较高的麻园寮(现今新港)重建家园。由于林维朝父祖两代单传,故起初规模格局并不大[1]。
1887年(光绪十三年)林维朝考中秀才后开启改建之路。根据其自传《劳生略历》在1891年(光绪十七年)的记事里,提及将旧屋原有前进三间,花了近三百余元兴建了后进瓦屋三间。1910年前后,林维朝故居正厅前的轩亭为单间,而林维朝故居共有两座门楼,南门楼门额上题有“西河衍派”,门楼内有一传达室、三间正屋、两间右护龙,正屋厅堂前悬挂“怡园”之匾额,明治三十九(1906)年,林维朝在古厝怡园开馆授徒[1]。
北门楼的门额上题有“紫薇拱照”,门楼为闽南式的建筑风格,院子则是女眷居住地,为了隐密性设立了两扇门屏,正屋及护龙均能看见对联,例如“兰桂一庭堪自乐,诗书满架未为贫”、“门墙多古意,家世重儒风”[1]。
扩建时期
[编辑]1925年(大正十四年)至1928年(昭和三年)间正厅的轩亭从单间扩大为三间,其扩建原因应是为了祝贺林维朝六十一大寿[1]。
大正十四(1925)年时正身已有七开间,到了昭和三(1928)年时,正屋门窗为了采光与通风,由木窗棂改为较大的细铁条窗,但日治后期因战争又改为木窗棂。透过当年的油漆师陈绵丰转述,林维朝长孙林光烈曾说,轩亭比正厅高耸的原因,来自林维朝为挽救即将破产的嘉义银行,将原建筑架构材料转售,改建时则依照原厅堂格局建造轩亭[1]。
民国七十二(1983)年,林兰芽第三子林光闾拆掉两间护龙,建造二间三层洋楼,并利用人工代替机械,保存南面围墙及南门楼。民国七十九年的马路拓宽工程,“西河衍派”门楼往北迁移40米至古厝北边,经过马路拓宽,庭园内两排百年松柏遭到破坏[1]。
地震及修复时期
[编辑]1999年9月21日发生地震,古厝的屋瓦受损,轩亭的八根柱子全部向南稍偏东倾斜;梁柱的榫头几乎都松脱了,有些穿过屋瓦,院子后的围墙也倒了一半,一个月后的地震造成瓦砾散落,屋顶的正脊断裂,柱子再度以不同的角度倾斜[1]。
九二一周年的前夕,鹿港李奕兴介绍匠师邱永春,在国立云林科技大学邱上嘉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修护林维朝故居。虽曾做支撑架,不过2014年因白蚁严重啃蚀,造成部分屋脊塌陷,为了暂时保住古厝,林维朝曾孙后代林正中、陈素云夫妇自费100多万,请专业师傅抢修[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