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戴蒙德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zərbaycanca
- Беларуская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English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עברית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한국어
- Latina
- Bahasa Melayu
- Plattdüütsch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icilianu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venska
- தமிழ்
- Türkçe
- Татарча / tatarça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Tiếng Việt
- Yorùbá
彼得·戴蒙德 Peter Diamond | |
---|---|
出生 | (1940-04-29) 1940年4月29日(84岁)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
国籍 | 美国 |
研究机构 | 麻省理工学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研究领域 | 政治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
母校 | 麻省理工学院 耶鲁大学 |
奖项 | 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0 |
IDEAS/RePEc(英语: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上的资讯 | |
彼得·阿瑟·戴蒙德(英语:Peter Arthur Diamond,1940年4月29日—),美国犹太裔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知名于最优税收理论研究。2010年,他与戴尔·莫滕森、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表彰他在“对于存在搜索摩擦情况的市场的分析”的贡献[2][3]。
经历
[编辑]戴蒙德于1960年获耶鲁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后于196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64至1965年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助理教授。其后,他回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66年升为副教授、1970年升任教授。1985至1986年间,曾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院院长。1997年,他获得学院教授(Institute Professor)称号。[4]
2003年,他曾担任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主席。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与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参考资料
[编辑]- ^ Peter A. Diamond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2010-10-11 [201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3).
- ^ 学者解读:诺贝尔经济学奖惠顾福利与失业理论_财经_腾讯网. finance.qq.com.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腾讯财经. [201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 ^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戴蒙德简历. 凤凰网. 2010-10-11 [201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1969年-1975年 | |
---|---|
1976年-2000年 | 1976:弗里德曼 / 1977:奥林、米德 / 1978:司马贺 / 1979:舒尔茨、刘易斯 / 1980:克莱因 / 1981:托宾 / 1982:斯蒂格勒 / 1983:德布鲁 / 1984:史东 / 1985:莫迪利亚尼 / 1986:布坎南 / 1987:索洛 / 1988:阿莱 / 1989:哈维默 / 1990:马可维兹、米勒、夏普 / 1991:科斯 / 1992:贝克尔 / 1993:福格尔、诺斯 / 1994:海萨尼、纳什、泽尔滕 / 1995:卢卡斯 / 1996:莫理斯、维克里 / 1997:默顿、舒尔兹 / 1998:森 / 1999:蒙代尔 / 2000:赫克曼、麦克法登 |
2001年-至今 | 2001: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 / 2002:卡内曼、史密斯 / 2003:恩格尔、格兰杰 / 2004: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 / 2005:奥曼、谢林 / 2006:费尔普斯 / 2007:赫维克兹、马斯金、梅尔森 / 2008:克鲁格曼 / 2009:欧斯壮、威廉姆森 / 2010:戴蒙德、莫滕森、皮萨里德斯 / 2011:萨金特、西姆斯 / 2012:罗思、沙普利 / 2013:法马、汉森、席勒 / 2014:梯若尔 / 2015:迪顿 / 2016:哈特、霍尔姆斯特伦 / 2017:塞勒 / 2018:诺德豪斯、罗默 / 2019:班纳吉、迪弗洛、克雷默 / 2020:米尔格罗姆、威尔逊 / 2021:卡德、安格里斯特、因本斯 / 2022:伯南克、戴蒙德、迪布维格 / 2023:戈尔丁 / 2024:阿杰姆奥卢、约翰逊、罗宾逊 |
201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 |
---|---|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相同
- 含有英语的条目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ANTI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LWAB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ATHS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G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ZBMATH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