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
宁都县 | |
---|---|
县 | |
宁都县在江西省的位置 | |
坐标:26°28′N 116°01′E / 26.467°N 116.017°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江西省赣州市 |
定名 |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
语源 | 安宁之地 |
面积 | |
• 县 | 4,053.16 平方公里(1,564.93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702,394人 |
• 密度 | 173人/平方公里(449人/平方英里) |
• 县城 | 18 |
• 城镇 | 344,965人 |
语言 | |
• 母语(方言) | 客家话 - 宁都话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邮政编码 | 342800 |
车辆号牌 | 赣B |
行政区划代码 | 360730 |
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 | ¥102亿 |
网站 | 宁都县人民政府 |
数据来源:[2] |
宁都县在中国江西省东南部、贡水支流梅江上游,是赣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赣州市北部,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县政府驻梅江镇崇文路。
历史沿革
[编辑]东吴嘉禾五年(236年),析雩都县置阳都县,为宁都建县之始。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阳都为宁都。
隋开皇九年(589年)虔化并入宁都。开皇十三年,陂阳县并入宁都县。开皇十八年,改宁都为虔化。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宁都县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改为县,属赣州府。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直隶州。
民国初直属于省,后属赣南道。[3]
1929年后,宁都为中央苏区属县。1931年9月,宁都县分为宁都、彭湃两县。
1931年12月14日,国民革命军二十六路军将领赵博生等发动宁都暴动,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4]。
1932年2月,宁都、彭湃两县合并复名宁都。1933年1月13日,为纪念赵博生,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同年7月又分为博生、洛口、长胜三县。
1934年10月14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三县复为宁都县,又回到国民政府治下[5]。
1939年,日军侵占南昌,江西省政府南迁至泰和,1945年1月省政府再迁宁都,直至同年8月日本投降才回迁南昌。
1949年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宁都县城,29日成立宁都县人民政府。此后江西省成立宁都分区,后改称宁都专区。1952年8月29日,宁都专区撤销,并入赣州专区。1999年7月赣州撤地设市,宁都成为地级赣州市辖县至今。[3]
溃坝决堤
[编辑]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间,6月2日至6日,宁都县肖田乡美佳山村长罗水电站水库溃坝决堤,2人溺亡,292户受灾,多亩农田被淹。[6]
地理
[编辑]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隅,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县境呈南北向狭长带状,南北最长117公里,东西最宽61公里。[7]
地形
[编辑]境内属赣南丘陵地带,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境80%以上。东部属武夷山余脉,西北部系雩山山脉,而中部则有梅江冲积平原纵贯南北,县城梅江镇即坐落其中。整体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海拔最高1454.9米,最低134米。[7]
水系
[编辑]全境属赣江水系,梅江及其主要支流琴江是境内的主要河流。北部建有大型水库团结水库。
气候
[编辑]宁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
行政区划
[编辑]梅江镇、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小布镇、黄石镇、田头镇、竹笮乡、对坊乡、固厚乡、田埠乡、会同乡、湛田乡、安福乡、东韶乡、肖田乡、钓峰乡、大沽乡、蔡江乡和宁都县水东工业园。
人口
[编辑]2020年末,宁都县户籍人口835916人,比上年减少10249人。其中:男性442629人,女性393287人。
交通
[编辑]宁都地处赣闽交际之地,自古就是交通要道。 有 236国道、 319国道、 356国道,昌厦一级公路, 济广高速公路和 泉南高速公路。以及正在修建昌宁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宁都到安远高速和广昌到吉安高速。
文化
[编辑]客家文化
[编辑]宁都是早期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占总人口的98%以上,全县4500多个村庄,由“老客”始建和扩建的达3700多个,占82%。有“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之称,有本地特色的宁都采茶戏,宁都道情等,保留传统的民俗客家傩戏,桥绑灯,竹篙火龙等。[9]
教育
[编辑]古代教育
[编辑]宁都自古崇教兴学,文风昌盛,有“文乡诗国”之美誉。
古代教育主要倚靠官府与民间力量举办,官方教育机构为州学、县学以及各级书院,民间则以姓氏宗族办学、坊堡联村办学、名儒设馆办学三大力量为主,相互补充,构成初步教育体系。而因历代制度有别,两大力量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西晋豫章太守范宁在江西首开废除“学在官府”之例,至唐代初年,宁都私塾已成规模。自唐以降,形成县学、书院、私塾、义塾结合的教育体系。
私塾在宁都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清末新政取消科举,实行新学,县学、书院均停办儒学,惟私塾不为所动。中华民国推行“国民教育实施方案”欲取缔私塾,但也无疾而终。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私塾仍被准许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存在。1958年大跃进后,公办村小普及,私塾才退出历史舞台。
自宋至清,宁都考中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125人,举人413人,载入史册的文臣武将“均居南赣之首”。[9]
现代教育
[编辑]风景名胜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宁都县人民政府. [200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中文(中国大陆)).
- ^ 3.0 3.1 县情简介-历史沿革. 宁都县人民政府. [2009-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31) (中文(中国大陆)).
- ^ 盘点:人民军队中各个时期的国民党起义军. 人民网. [2009-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2) (中文(中国大陆)).
- ^ 长征经过. 人民网. [2009-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31) (中文(中国大陆)).
- ^ 赣州暴雨!水库决堤、2人遇难!强降雨还将持续.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中文(中国大陆)).
- ^ 7.0 7.1 (宁都县)地理位置. 宁都县人民政府. [200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13) (中文(中国大陆)).
- ^ 2023年宁都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9.0 9.1 赖启华. 早期客家摇篮:宁都. 香港: 中华国际出版社. 2000 [2009-09-29]. ISBN 962-8381-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7)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