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吕芳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吕芳上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44年(80—81岁)
日治台湾新竹州桃园郡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学历
经历

吕芳上(1944年),民国史学者,生于台湾桃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专长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妇女史、国民革命史、中国国民党党史[1]。曾任职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中研院近史所国史馆,领导台湾的民国史三大研究典藏机构。现任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社长[2]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生平

[编辑]

农民家庭出身,1967年毕业于东海大学历史学系,因吕士朋的引介。进入在南投县草屯镇荔园的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工作。跟从蒋永敬李云汉,参与成立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赓续举办民国史学术讨论会,推动民国史研究风气。获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1985年经由吕实强张玉法的推荐,进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离开中研院近史所后,返母校东海大学历史学系专任。2011年1月20日出任国史馆馆长,任内推动编辑《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陈诚先生日记》、《胡宗南先生日记》等重要史料,并且举办抗战七十年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5月19日卸任国史馆馆长。现为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社长。

著作

[编辑]

专书

[编辑]
  1. 朱执信与中国革命》,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78年6月,388页。。
  2. 《革命之再起—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对新思潮的回应,1914-192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57),1989年4月,615页。
  3. 《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民国八年至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71),1994年8月,500页。
  4. 《民国史论》,上中下三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13年12月,1710页。

论文

[编辑]
  1. 〈抗战时期在祖国的台湾光复运动〉,《新知杂志》,第1年期5(1971年10月),页21-28。
  2. 〈台湾革命同盟会与台湾光复运动〉,《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辑3(1973年9月),页255-316。
  3. 〈朱执信的早年及其革命思想的萌芽〉,《中华学报》,卷1期2(1974年7月),页141-155。
  4. 〈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后的宣传刊物〉,《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期2(1974年),页413-435。
  5. 〈总统蒋公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期4(1976年4月),页37-51。
  6. 〈抗战时期中国的妇运工作〉,《东海大学历史学报》,期1(1977年4月),页159-176。
  7. 〈吴稚晖先生的生平及思想〉,《中华文化复兴月刊》,卷10期11(1977年11月),页40-48 。
  8. 〈吴敬恒〉,《中国历代思想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6月,40页。
  9. 〈中华革命党的讨袁宣传〉,《中华学报》,卷6期1(1979年1月),页173-196。
  10. 〈朱执信与新文化运动〉,《五四研究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9年5月,页327-382。
  11. 〈试论傅斯年的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79年11月,页577-610 。
  12. 〈革命的马前卒开国的雷霆声—邹容与《革命军》〉,《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1981年12月,页969-997 。
  13. 〈广东革命政府的关余交涉,1918-1924〉,《中华民国历史与文化讨论集》,1984年5月,页253-279 。
  14. 〈广州三二九之役、铁血行动、起义经费的筹措〉,教育部主编,《中华民国建国史》,第一编《革命开国》(一),1985年4月,页511-586 。
  15. 〈抗战时期在大陆的台湾抗日团体及其活动〉,《近代中国》双月刊,期49(1985年10月),页11-25 。
  16. 〈邓泽如与辛亥革命,1906-1912〉,《南洋华人与辛亥革命研讨会论文集》,1986年2月,页101-121 。
  17. 〈黄季陆先生与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黄季陆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1986年4月,页260-278 。
  18. 〈邹容传〉,《中华民国名人传》,第五册,1986年6月,页457-472 。
  19. 〈蒋中正先生与台湾光复〉,《蒋中正先生与现代中国学术讨论集》,第五册,1986年12月,页40-82 。
  20. 〈北伐前学运的动向,1920-1927〉,《北伐统一六十周年学术讨论集》,1988年,页456-491 。
  21. 〈清末的江西省咨议局,1909-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7(下)(1988年),页99-117 。
  22. 〈五四时期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的发展〉,《孙中山思想与当代世界研讨会论文集》,1988年,页63-85。
  23. 〈邓铿传〉,《中华民国名人传》,第七册,1988年,页381-389 。
  24. 〈近代中国的统一与分裂〉,《历史月刊》,期5(1988年6月),页86-95 。
  25. 〈民国初年的江西省议会,1912-192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8(1989年6月),页221-258 。
  26. 〈革命党人对五四新思潮的回应〉,《国史馆馆刊》,复刊期6(1989年6月),页77-92 。
  27. 〈抗战前江西的农业改良与农村改进事业,1933-1937〉,《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史论文集》,1989年,页517-556。
  28. 〈早期国共关系的新解释〉,《历史月刊》,期20(1989年),页124-129 。
  29. 〈五四时代: 自觉与自救的澎湃浪潮〉,《近代中国青年运动史》,台北:嵩山出版社,1990年,页79-140 。
  30. 〈江西现代化迟滞的原因试析〉,《国史馆馆刊》,复刊期10(1991年),页105-118。
  31. 〈对训政时期江西县长的一些观察,1926-1940〉,《中华民国建国八十年学术讨论集》,1991年,第一册,页306-354 。
  32. 〈二次革命后国民党孙黄两派的政治活动,1913-1917〉,《黄兴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2年8月,页160-188。
  33. 〈孙中山、容闳与辛亥革命〉,《国史馆馆刊》,复刊期13(1992年12月),页71-80 。
  34. “The Intellectual Origins of Guomindang Radicalization in the Early 1920's,”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 26, No. 1 (Fall 1992), pp. 3-41.
  35. 〈开国初期国民党的强势都督李烈钧,1911-1913〉,《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辑14(1992年11月),页377-413 。
  36. 〈娜拉出走以后—五四到北伐青年妇女的活动〉,“中国现代青年运动之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载《近代中国》,期92(1992年12月),页103-128。
  37. 〈寻求新的革命策略:国民党广州时期的发展,1917-192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22(上)(1993年6月),页297-324 。
  38. 〈抗战时期的女权论辩〉,《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期2(1994年6月),页81-115 。
  39. 〈“学阀”乎?“党化”乎?民国十四年的东南大学学潮〉,《国父建党一百周年学术讨论集》,第二册,1995年3月,页127-160。
  40. 〈“竺震旦”与“驱象党”:一九二四年泰戈尔的访华与东西文化之争〉,《近代中国与亚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香港,1995年6月,上册,页80-120。
  41. 〈光复后的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台湾近代史—政治篇》,台湾省文献会,1995年6月,页503-652。
  42. 〈另一种“伪组织”:抗战时期的家庭与婚姻问题〉,《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期3(1995年8月),页97-121 。
  43. 〈抗战与台湾光复〉,《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五十周年专辑》,1995年9月,页64-73。
  44. 〈抗战时期的迁徙运动:以人口、文教事业及工厂内迁为例的探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香港:1996年3月,页21-43。
  45. 〈北伐时期英国增兵上海与对华外交的演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27(1997年6月),页185-229 。
  46. 〈凝聚抗战共识:庐山谈话会的召开〉,《纪念七七抗战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1998年12月,页25-84 。
  47. 〈蒋夫人的思想与信仰〉,《近代中国》,期130(1999年4月),页15-30。
  48. 〈一九四○年代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42-1945〉,《港澳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2000年,页501-532。
  49. 〈 中华革命党时期的陈英士〉,《近代中国》,期135(2000年2月),页94-110。
  50. 〈痛定思痛:战后中国国民党改造的酝酿(1947-1950)〉,《一九四九年:中国的关键年代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2000年10月。
  51. 〈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后东京支部党务纠纷初探〉,卫藤沈吉编,《共生 から 、 敌对 ヘ :第四回日中关系史国际 シンポジウム 论文集》,东京:东方书店, 2000 年 8 月,页 523-546 。
  52. 〈中央与地方:抗战前蒋介石中央化的策略 —─ 以蒋介石与广东陈济棠关系为例的探讨〉,《国际东方学者会议纪要》,册 45 ,东京, 2000 年,页 39-55 。
  53. 〈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陈三井主编,《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 2000 年 12 月。页 157-254 。
  54. 〈从改革、革命到告别革命 —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省思〉,孙康宜、吕芳上《变:新局面的创格》,台北:稻香出版社。页 27-73 。
  55. 〈法理与私情:五四时期罗素、勃拉克相偕来华引发婚姻问题的讨论, 1920-1920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期 9 ( 2001 年 8 月),页 31-56 。
  56. 〈近代中国制度的移植与异化:以 1920 年代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为例的讨论〉,《一九二○年代的中国》,台北: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2002 年 10 月,页 137-198 。
  57. 〈蒋中正先生与人才培训:革命实践研究院的创办与初期发展, 1949-1969 〉,《近代中国》,期 153 , 2003 年 3 月,页 182-205 。
  58. 〈一九二○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有关情爱问题的抉择与讨论〉,吕芳上主编,《无声之声( 1 ):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 (1600-1950)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年 5 月,页 73-102 。
  59. 〈儿女情短、英雄气长:辛亥革命时期的性别与革命〉,熊秉真主编,《欲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 — 公义篇》,台北:汉学研究中心, 2003 年 9 月,页 373-400 。
  60. 〈近五十年来台湾地区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反省,1950-2000〉,日本庆应大学东亚研究所讲词,2003年11月,11 页 。
  61.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史的研究:新资料、新视野〉,近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新视角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东京:庆应大学,2004年3月29日,26 页。
  62. 〈个人抉择或国家政策:近代中国节育的发展—从1920 年代《妇女杂志》出版产儿制限专号说起〉,《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12期(2004年12月), 页195-230。
  63. 〈面对强邻:1935 年〈蒋介石日记〉的考察〉,黄自进主编,《蒋中正与近代中日关系》,上册,台北:稻乡出版社,2006年5月,页195-218。
  64. 〈“最后关头”已到:1937 年“蒋中正日记”的考察〉,纪念抗战胜利60 周年学术论文集,台北:国防部,2006年6月,41 页。
  65. 〈政治变革の挑战:近代中国にぉける“党国”体制の发展とその考察〉,《现代中国》,80号(2006年9月),东京,页3-22。
  66. 〈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与中西学术的接榫:以南洋公学为例的探讨,1896-1905〉,林丽月主编,《近代国家的应变与图新》,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年11月,页103-126。
  67. 〈“政治史学”的学术化:中国国民党史研究的现状与前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辑33(2007年3月),韩国首尔,页91-114。
  68. 〈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关系(1918-1922)—由蒋介石日记的观察〉,《二十世纪初期的广东与香港》,香港岭南大学,2008年4月,28页。
  69. 〈“好女要当兵”: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的创设(1927)〉,鲍家麟编,《中国妇女史论集》,8 集,台北:稻乡出版社,2008年8月,页311-338。
  70. ”Chiang Kai-shek’s Diaries and Republican China : New Insights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 vol.15 no.2(Fall 2008),pp.331-339.
  71. 〈领导者心路历程的探索:蒋介石日记与民国史研究〉,《论民国领导精英》,香港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页76-89。
  72. 〈日记、档案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和史迪威,1940-1944〉,吴景平主编,《宋子文生平与资料文献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页157-175。
  73. 〈蒋介石1942年访印的外交经验〉,日本东方学会55回年会论文,2010年5月,20页。
  74. 〈《台湾民报》有关孙中山先生逝世及奉安的记载〉,孙中山纪念馆编,《大同道路:孙中山研究》,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10月,页11-15。
  75. 〈总裁的“首脑外交”:1949年蒋中正出访菲韩〉,吕芳上主编,《蒋中正日记与民国史研究》上册,台北:世界大同出版社,2011年4月,页351-370。
  76. 〈蒋介石:一个“继承性创业者”初期人际网络的建立〉,汪朝光主编,《蒋介石的人际网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页22-2。
  77. 〈南洋侨界的卜式:邓泽如与辛亥革命,1906-1916〉,廖建裕主编,《再读孙中山、南洋与辛亥革命》,华裔馆,新加坡,2011年10月,页221-244。
  78. 〈留欧学界三封未鼓布信札—辛亥革命与传媒、暗杀和组织团体〉,《明报月刊》,卷46期11(2011年11月),页41-49。
  79. 〈蒋介石—一位弹性国际主义者:以1942年访印为例的讨论〉,《政大历史学报》,第37期,2012年5月,页121-146。
  80. 〈台湾から见た辛亥革命〉,《现代中国》,86号,日本现代中国学会,2012年9月,页1-21。
  81. 〈时代变局中的不灭灯火:高等教育近代历程〉,《中华民国发展史:教育与文化》,上册,台北:国立政治大学、联经出版公司,2012年10月,页313-342。
  82. 〈走出“党国体制”的阴影:中国国民党的转型(1950-2010)〉,《近代国家的型塑: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2013年6月,页641-660。
  83. 〈蒋中正、开罗会议与战后东亚新秩序的形成〉,台北,开罗宣言七十年学术论会论文,2013年12月。17页。

主编

[编辑]
  1. 《无声之声(一):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5月,290页。
  2. 《论民国时期领导精英》,香港: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378页。
  3. 《蒋介石的亲情、爱情与友情》,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3月,285页。
  4. 《蒋中正日记与民国史研究》,台北:世界大同出版社,2011年4月,上下两册。
  5. 《国史馆馆刊》第27期起,台北:国史馆,2011年3月起。
  6. 《国史研究通讯》第1期起,台北:国史馆,2012年1月起。
  7. 《中华民国近六十年发展史》(上),台北:国史馆,2012年9月,352页。
  8. 《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大事记》,台北:国史馆,2012年9月,上下两册。
  9. 《中华民国国史纪要(一)元年至十年》,台北:国史馆,2012年9月,247页。
  10. 《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史画》,台北:国史馆,2012年12月,251页。
  11. 《回眸世纪路:百年历史讲座》,台北:国史馆,2012年12月,353页。
  12. 《蒋介石的日常生活》,台北:政大出版社,2012年12月,792页。

书评

[编辑]
  1. 〈评介郑宪博士论文〈中国同盟会的组织、领导与财力〉〉,《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期4(1976年4月),页549-553。
  2. 〈评路康乐《中国之共和革命—一八九五至一九一三年之广东》〉,《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期5(1977年4月),页601-612 。
  3. 〈评彭明《五四运动史》〉,《国史馆馆刊》,复刊期6(1989年),页77-92。
  4. 〈评李云峰《西安事变史实》〉,《中国现代史书评选辑》(五),台北:国史馆,1990年,页316-332。
  5. 〈评黄修荣《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现代史书评选辑》(六),台北:国史馆,1991年,页270-295。
  6. 〈 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著《中国妇女运动史—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现代史书评选辑》(九),台北:国史馆,1992年6月,页104-120。

口述历史

[编辑]
  1. 《戒严时期台北地区政治案件口述历史》,辑1(与黄克武、许雪姬、许文堂、沈怀玉等合访),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6月,435页。
  2. 《城市规划前辈人物访问纪录》(与谢国兴、黄克武等合访),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74),2000年7月,311页。
  3. 《九二一震灾口述访问纪录》,上篇,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12月,页437-458。
  4. 楚崧秋先生访问纪录:览尽沧桑八十年》(与黄克武合访),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78),2001年12月,366页。
  5. 〈口述历史在台湾的发展:背景、演变和检讨〉,《近代中国》,期149(2002年6月),页28-37。

其他

[编辑]
  1. 〈抗战时期妇女期刊叙目选辑〉,《新知杂志》,第4年期1-6(1974年),165页。
  2. 〈荷马李档案简述〉,《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1975年11月,页417-468。
  3. 罗志希先生大事年表〉(与夏文俊先生合编),《罗志希先生传记暨著述资料》,1976年12月,页113-141。
  4. 〈训政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近代中国》,期7(1978年9月),页130-144。
  5. 〈台湾光复以来有关国父生平思想资料的出版与研究〉,《中国时报》,1985年11月12日。
  6.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及其典藏的民国史料〉,《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期11(1991年3月),页222-233。
  7. 〈有关宋教仁的史料与研究〉,《近代中国》,期94(1993年4月),页80-90。
  8. 〈妇女与抗战的历史研究〉,《近代中国》,期107(1995年6月),页32-34。
  9. 〈大英图书馆有关中国近现代史资料的收藏—伦敦地区史料介绍之一〉,《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期22(1996年9月),页94-100。
  10.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近代中国研究与典藏—伦敦地区史料介绍之二〉,《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期23(1997年3月出版),页87-96。
  1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的典藏与运用〉,《近代中国历史档案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1998年,页144-161。
  12. 国民中学《历史》,第二册,台北:国立编译馆,1999年1月正式本初版,196页。
  13. 国民中学《历史教师手册》,第二册,台北:国立编译馆,1999年1月,434页。
  14. 〈扩大历史研究视野:从清末革命运动史料的发掘谈起〉,《近代中国》,期139(2000年10月),页60-67 。
  15. 〈广播演说的魅力:从抗战时期蒋夫人宋美龄在美的演说讲起〉,《近代中国》,期151(2002年10月),页36-46。
  16. 〈中日和约的签订:东亚地区走向和平契机〉,《主权在我:中日和约之时代意义》,台北:外交部,2012年11月,页24-28。
  17. 〈民国史上的桂系:扩张型地方主义的思考〉,《传记文学》,卷101期1(2012年7月),页73-7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國史館_呂方上館長簡歷. 国史馆. [201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30). 
  2. ^ 存档副本. [202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外部链接

[编辑]
官衔
中华民国 总统府
前任:
刘宝贵(代理)
正任:
林满红
国史馆馆长
第八任

2011年1月20日—2016年5月20日
继任:
吴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