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吉贝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贝耍的信仰中心-大公廨
东山吉贝耍夜祭
位置台南市
官方名称东山吉贝耍夜祭
类型登录等级:民俗
登录种类:民俗
评定时间2008年6月27日
详细登录资料
东山吉贝耍西拉雅族夜祭
位置台南市
官方名称东山吉贝耍西拉雅族夜祭
类型登录等级:重要民俗
登录种类:民俗
评定时间2013年10月4日
详细登录资料

吉贝耍西拉雅语:Kabuasua;台湾话:Ka-puà-suá[1]),位于台南市东山区东河里。吉贝耍居民为台湾原住民西拉雅族萧垅社之后裔。今虽已高度汉化,但仍保有许多传统信仰及习俗。代表祭典为每年九月初五举行的嚎海祭

地理

[编辑]

行政区属台南市东山区东河里,距东山市区4公里、距新营车站7公里。位于枕头山脉西侧的平原上,急水溪支流龟重溪中游,其地原为洪雅族哆啰啯社之旧地。

吉贝耍在西拉雅语的意思是“木棉花的部落”。但由于居民高度汉化,通行语言为台湾话,聚落建筑也与一般嘉南平原的农村无异。

历史

[编辑]

吉贝耍早期为哆啰啯社的支社。后来在清初时,由于一部分萧垅社人可能受到汉人入殖竞争,从旧地经倒风内海溯急水溪而上,而向内陆迁移,沿着其支流龟重溪来到吉贝耍。同时也使得原来居住在此的哆啰啯社人他迁,往东往北进入关子岭白水溪一带[2]台湾府知府余文仪在1793年完成的《续修台湾府志》写道:

萧垅社县西七十里近番众分居社东桔根耍,距旧社十二里

一般认为文中的“桔根耍”就是吉贝耍。

孝海祭

[编辑]

由来

[编辑]

吉贝耍主要祭典有农历3月29日及农历9月5日共2次,而以9月5日的所谓传统夜祭(阿立母夜祭)及“孝海”祭最为重要,也最吸引外人的眼光。是吉贝耍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祭典,也是吉贝耍社区最热闹的日子。 关于“孝海祭”的由来,当地耆老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说当初祖先渡海来台,有许多先民死于海上,所以祖先在“倒风内海”登陆,于萧垅(今台南市佳里区)建立部落后,为缅怀当初渡海来台祖先,每年社民会至倒风内海海边“乞水”,并祭拜祖灵以示不忘本。后来部分社民因番屯政策东迁至哆啰啯社地(今台南市东山区境内)龟重溪畔建立吉贝耍支社,每年农历9月初5无法再回到海边祭祖,于是在大公廨(大公廨的主神是尪祖(或案祖),是全吉贝耍阿立祖信仰文化地位最高的神明。目前大公廨供奉的神瓶是代表(象征)尪祖、阿立母。)附近的农田,面向西南方大海的方向,遥拜祖灵

另一说法为当初祖先渡海来台,受当地一位渔民“阿海”接济,引导祖先从倒风内海萧垅登陆,后来阿海在某年的农历9月初5于鱼塭遭雷殛身亡,萧垅社民感念其恩情,在番仔塭(今七股区大埕里)建小庙纪念他,尊称他为“海祖”,族人搬迁至吉贝耍后,依然怀念海祖恩惠,特地在海祖仙逝日子面向大海方向祭拜他,于是发展岀现今的“孝海”祭典。“哮海”祭属缅怀祖先的祭典,也是吉贝耍独特的祭典,其文化意涵与其他 社群庆祝“神明”圣诞的意涵是不相同的。不管是“七神船破遇难”或“海祖忌日”的传说,在在显现出吉贝耍人不忘祖的信仰精神[3]的压轴戏。

海祭程序

[编辑]
尪祖拐(西拉雅祭司法器)

每年农历9月5日“孝海祭”当天下午两点左右,吉贝耍人陆续担着饭菜到大公廨西南方农路上,一字排开,排列在农路两旁,以最好的祭品来答谢祖灵。

时辰一到,祭司吆喝大家到祭坛前“三向”(西拉雅语,祭拜的仪式名词),三向毕,祭司拿起尪祖拐(西拉雅祭司法器)、泽兰叶,口含米酒喷向空中,请祖灵、海祖来看“海戏”,并且接受子民们的祭品,这时“牵曲”妇女(西拉雅族特殊的敬神舞曲,以西拉雅母语吟唱)也围绕着祭坛祀壶,吟唱出肃穆悲凉的歌声,表达对祖灵眷顾的感恩。祭司时而回到祭坛,时而奔向前方,迎接祖灵们的到来,农路两旁一字排开的祭品,在助理祭司的指示下,族人将甘蔗叶插入酒瓶中,不久祭司就代表祖灵一一巡视村人摆设的祭品饭菜,祖灵若欢喜点收子民心意,祭司下令由助手逐一把插在祭品酒瓶上的蔗叶拔去,“戳酒洞”毕表示祭典即将告一段落,祭司回到祭坛以剖半槟榔掷筊,请示祖灵,“圣杯”后牵曲才可停止,族人也收拾饭菜,1小时左右的“孝海祭”画上句点。

吉贝耍的“孝海祭”是台湾平原地区原住民文化中,仅存也是相当特殊的“祭海”祭典,而且隐藏着对祖先的缅怀、感念。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洪惟仁. 臺灣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第二冊:臺灣語言地圖集Ⅱ. 2019: 273. ISBN 978-957-801-866-2. 
  2. ^ 陈荣辉,从笃加有二“邱”谈族群正名运动,台南女院学报,第二十三期,第527~528页
  3. ^ 《关于吉贝耍-吉贝耍信仰力量》,台南县西拉雅原住民事务委员会官网[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