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马洛里
乔治·马洛里 George Mallory | |
---|---|
出生 | 乔治·约翰特·里·马洛里 1886年6月18日 英格兰柴郡莫贝雷 |
逝世 | 1924年6月8日或9日(37岁) 西藏珠穆朗玛峰北坡 |
母校 | 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 |
职业 | 教师、登山者 |
配偶 | Ruth Turner |
军事生涯 | |
效命 | 英国 |
军种 | 英国陆军 |
服役年份 | 1915年-1918年 |
军衔 | 中尉 |
参与战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乔治·约翰特·里·马洛里(英语: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1886年6月18日—1924年6月8日或9日)[1]是英格兰探险家,在尝试攀登西藏的珠穆朗玛峰途中丧生。
他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回答说:“因为它就在那里。”(Because it's there.)或译:“因为山就在那里。”成为人们至今经常引用的名言[2]。
马洛里曾就读于温切斯特公学和剑桥大学,与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同学与好友。1922年马洛里首次从北坡挑战珠穆朗玛峰没有成功,2年后与队友安德鲁·欧文再度尝试登顶,最终一去不复返,而有关两人死前到底是否曾经登顶的争议也成为登山历史上的“马欧之谜”。如果能够证明两人生前确曾登顶,则将改变珠峰的历史,这次攀登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
马洛里曾是英国公学查特豪斯(Charterhouse)的教师与书院长(Housemaster)。查特豪斯学校为纪念马洛里至今还保留着学校的一个登山探险社团——马洛里组织(Mallory Group)。
逝世遗踪
[编辑]1999年,一支由BBC赞助的美国攀登队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大约海拔8190米处发现马洛里的遗体,但是攀登队并没有发现他们携带的柯达照相机,因此依然无法证实两人是否已经登顶。这台照相机据信可能由欧文携带,而欧文的尸体至今没有被发现。柯达的摄影专家认为,只要照相机中有胶卷,现有的技术就可以将胶卷冲洗出来,而这样就很有希望揭开“马欧之谜”。
马洛里与欧文成功登顶有几点争议:首先,以现代的标准来评估,1924年的登山装备是近乎原始的。其次,当天马洛里带的6或7个氧气瓶(马洛里尸体口袋中的氧气瓶压力表列出5瓶接近全新瓶的压力,剩下全新瓶的压力可能未列)能使用十几个小时,是否足以支持攻顶时间(马欧相信下山时氧气瓶没有用,因此只会在上山时使用)。加上登顶前的最后一道天险——“第二台阶”(The Second Step),并没有发现绳索等人工遗物,徒手从“第二台阶”下攀登非常困难(现在都是使用中国登山队架设的铝梯攀登此处);但是攀岩专家于1999年成功徒手攀登,证实应该在马洛里能力范围之内。马洛里登顶后没有足够的日光时间通过珠峰最险峻的山脊下山,而必须摸黑下山(当天星月之光很弱)。在明知要摸黑下山的情况下,马洛里是否仍然决定冒险登顶,是一个疑问。[3][4][5][6]
美国网站EverestNews提出独家理论:在欧文的帮助下,马洛里直接从更险恶的东北山脊翻越“第二台阶”(一条现代登山家从未尝试的登峰路线),登顶后从“诺顿雪沟”(Norton Couloir)直下8,200米(也是一条极冷门的路线),再摸黑横越珠穆朗玛峰北坡,在距离突击营地只有400余米距离时力尽滑坠,或被落石击中左额后迅速失去知觉。欧文在马洛里翻越第二台阶后,过了若干时间,晓得队友再也不会回来,于是在缺氧情况下挣扎回突击营地,在东北山脊约8450米附近遗下了冰斧,然后永远失去影踪。
一般历史学家认为欧文是与马洛里一起滑坠,并摔到6500米的冰川。登山家许竞宣称他在1960年在8300米以上曾遇见过欧文的遗体。马洛里的家人坚信他确曾登顶,理由是马洛里生前曾说过,如果登顶将会把妻子的照片留在珠峰,而在他保存完好的随身衣物中没有发现妻子的照片,可推断他已经将照片放在了顶峰。
参见
[编辑]- 《最狂野的梦》
外部链接
[编辑]- Expedition to rewrite Everest history. BBC News. 24 March 1999 [8 August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7).
- Ghosts of Evere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ew evidence examined. 1999 Expedition finds Mallory's remains; tries to reconstruct Mallory's ascent. From Outside Magazine
- Lost on Evere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n January 2000, PBS broadcast the story of the 1999 Nova expedition to locate the bodies of George Mallory and Andrew Irvine.
- Peter H. Hansen, ‘Mallory, George Herbert Leigh (1886–1924)’,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brief biographical entry.
- Interactive panorama of The Second Step on Everest's Northeast Rid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04 Expedition to find the cameras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22-09-05
- Mount Everest 1924 photograph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ohn Noel's photographs from the 1924 expedition.
- Ainley, Janine. Replica clothes pass Everest test. BBC News. 13 June 2006 [8 August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4).
- ^ Davis, Wade, Into The Silence: The Great War, Mallory and the Conquest of Everest, Bodley Head, 2011, pp. 546–7
- ^ "Climbing Mount Everest is Work for Supermen".. The New York Times. 18 March 1923.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8).
- ^ Everest: Mystery of Mallory and Irvine. PBS.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 ^ What climbing Everest taught me about George Mallory’s final hours.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8).
- ^ Mount Everest – Archaeology in the Death Zone.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 ^ Eric Simonson, Jochen Hemmleb, and Larry Johnson. Ghosts of Evere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