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长怀进鹏
国家教育预算 (2020年)
年度预算¥1673.65亿(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注 1]
¥53014亿(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
教育概况
主要语言汉语
体系类型国家
识字率 (2015 [3]年)
总计96.4%
男性98.2%
女性94.5%
在学人数 (2017[4]年)
总计275,511,111人
初等学校101,691,216人
中等学校84,257,502人
大专院校42,976,126人
就学比例 (2015[5]年)
中学文凭489,420,000人
大学文凭170,930,000人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区研究生占人口比例排行
地区 百份比
北京市
9.03%
上海市
2.74%
天津市
1.27%
吉林省
0.72%
浙江省
0.68%
辽宁省
0.67%
内蒙古自治区
0.66%
重庆市
0.60%
陕西省
0.55%
四川省
0.55%
福建省
0.53%
最高三位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平均每20人有1位研究生。最低三位为海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抽样比:千分之0.820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百份比分布(抽样比:千分之0.820)

  研究生(0.60%)
  大学本科(6.04%)
  大学专科(7.37%)
  普通高中(13.04%)
  中专技校(4.51%)
  初中(37.76%)
  小学(25.27%)
  未上过学(5.40%)
中国教育制度
教育名称 等级 强制程度
高等教育 研究生 博士 非强制
硕士
本科 学士
高等专科学校(无学位
普通高级中学职业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 高三 高级中学
高二
高一
九年义务教育

免费

六三制 五四制 强制
初级中学 九年级 初级中学
八年级
七年级
小学 六年级
五年级 小学
四年级
三年级
二年级
一年级
幼儿园 学前班 非强制
大班
中班
小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概况。

中国是全世界较早产生体系化教育的地方,自有信史之时,便有官府设立学校教养人民的记录;但直到清代末期,中国才开始出现现代教育方式的学校。

中国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虽然进入二十一世纪此后高考改革、中考改革亦陆续启动,但由于升学率等利益原因,中国的教育目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教育资源缺乏地区大多都是采用应试教育,只有少数发达地区采用素质教育[6][7]每名学生的教育支出因其所在地有所差异。2010年,北京市投资的每人教育总额达人民币20,023元,但中国教育投资较落后的省份贵州省只有人民币3,204元[7]。由于多年来实行依户籍学区入学的政策,部分学校附近的房价因而暴涨[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由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设立教育厅,下级机构设立教育局,以管理地方教育事务。2019年,中国共计有161,811所小学、51,982所初级中学、13,737所高级中学、10,299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及2663所普通高等学校和1418所高职(专科)院校[9]。截至2010年为止,15岁以上人口中有94%接受过教育训练、而得以识字[10];相比之下,在1950年只有20%的民众曾接受过教育[11]

今日中国许多大学教育朝向国际化发展[12],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模式参照苏联发展,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普及凯洛夫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在高等教育方面则将原先的综合性大学进行拆分。由于建国之初需要大量的工业技术人才,故当时中国创建了大量的理工科学院。50年代初,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14]其间,高考制度亦于1955年正式设立。

改革开放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较频繁的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教育行业也出现了过度发展,在校学生人数相比前一年增加了1.9倍,而新成立学校的品质则多不可恭维,以至于需要整顿[15]。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致全国所有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被取消;知识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被批为“臭老九”等;[16]许多正在接受教育的人被迫停止继续教育;没有接受教育的人丧失了机会,对中国的人口素质和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960-1970年代,毛泽东发动了上山下乡运动,组织了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到农村劳动和定居;直到1970年代末开始,大部分知青陆续回到城市。[17]邓小平认为,文革造成大多学生习惯了‘文革’时瞎捣乱的习气:无政府主义猖獗,大家不守纪律,以为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就是英雄,谁也不能拿我怎么样。[18]

1977年,文革结束,高考恢复,当时的考生的平均年龄最大、录取率最低。[19]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虽然使得更多的人得到了前往大学学习的机会,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逐渐恶化:许多人选择报考研究生,更多的人则选择从事不对口的工作,甚至于找不到工作,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20]。为了改善自己的未来的就业机会,学生和家长只能选择上最好的学校,因而投身于各类考试,争取考取国内最好的高等院校,甚至出国留学。但这实际上又促进了应试教育的盛行,因此升学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补习班的数量大量增长。

自1986年以来,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包含6年小学和3年初中(个别地区为5年小学和4年初中),学生年龄在6岁至15岁之间[21]。2010年,约有82.5%的学生会选择继续为期3年的高级中学教育[22]。由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则是进入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的先决条件。2010年,27%的高级中学毕业生会继续接受4年的本科教育[23]。而在此之上,亦设置有研究生教育。另外政府还设立中级和高级专科学校,提供学生职业教育内容[2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多次试图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受限于经济体系改革长期进展缓慢,使得政治体系和教育体系改革也无法依次进行。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期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此后高考改革、中考改革亦陆续启动。但是如今改革仍未有明显的成效,现今中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25][6]

2010年,约有88.173%民众在不同地方接受过中学教育后毕业[26]。而自2005年开始,中国各级政府便筹划经费以减免农村地区孩童的学杂费[27]。2006年,政府更承诺9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并提供小学和初级中学阶段的课本和学费等补助[28]。这使得政府每年教育预算从2003年不到500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实际支出6590.7亿美元。[29][30]。2018年举行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中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地在校生作为整体于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上均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但除中国外几乎都是全国或整个政治实体参评)[31]。但尽管中国发达地区学生在学习成果评估上获得极高成绩,中国教育却仍面临着地方和国际社会的多方批评,被指过度强调记忆能力,而且农村和城市间的教育品质有悬殊差距[32]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实施“双减政策[33]。根据习近平的指示,教育部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实施新的限制,并要求所有的民营教培公司转型,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34]

由于习近平推行的双减政策严重打击中国私人教育行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在2024年逐步放宽对私人辅导机构的监管,以此增加就业机会减低失业率[35][36]

各层次教育

[编辑]

学前教育

[编辑]

中国的学前教育一般从3岁开始,进入幼儿园。中国的学前教育一般分为小班(3-4周岁)、中班(4-5周岁)、大班(5-6周岁)三个阶段。在有的幼儿园和小学中还办有“学前班”,为不满6周岁的儿童进行适应学校生活的教育。在幼儿园生活包括一日三餐,游戏为主;学前班类似学校上课,但时间短,有许多户外活动。

2021年5月,涉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发布。[37]

九年义务教育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其实际管辖范围内,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这一体制下,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家长则有让子女接受这种教育的义务(故名义务教育)。

自2017年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包括民办学校学生),一律不收学费、杂费、书本费,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俗称“两免一补”。[38]惟各个学校可能依据实际情况,收取作业本费、校服费、军训费、伙食费、寄宿制学校住宿费等。[39]

近年来,不少人提议中国应当实施上至学前班、下至高级中等学校的十三年义务教育。[40]

对于义务教育的分段,在教育模式上可以初步分为三段:一至三年级为小学基础阶段,四至六年级为小学拓展阶段,七至九年级为初级中学阶段,不同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程度皆不同,需要有区别的对待,实施教育;在管理模式上,绝大多数地区实施“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地区仍然实施“五四制”;另有一些地区开始推行“九年一贯制”。[41]下文以“六三制”对中国义务教育做一简述。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42])。其中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均整合为“道德与法治”;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43]。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其中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等任务群。[4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的各科目核心素养和九年总课时(比例)
学习领域 科目 代码(初中) 科别 核心素养 九年总课时(比例) 教育维度
语言与文学
语文 303 文科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0%~22% 智育
英语 305 文科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6%~8%
日语 文科
俄语 文科
德语 文科
法语 文科
西班牙语 文科
数学
数学 304 理科 小学: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初中: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13%~15%
人文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 309 文科 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6%~8% 德育
历史社会 316 文科 (原可选择开设历史社会历史人文地理 3%~4% 智育
历史 310 文科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地理 311 文科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科学
理科
科学 317 理科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8%~10%
物理 306 理科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化学 307 理科 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生物学 308 理科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技术
信息科技 315 理科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1%~3%
艺术
艺术 312(音乐)、314(美术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9%~11% 美育
体育与健康
体育健康 313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10%~11% 体育
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 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14%~18% 劳育
实践活动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的各科目开设年级(六三学制)
科目 1年级 2年级 3年级 4年级 5年级 6年级 7年级 8年级 9年级
道德与法治 Yes(原品德生活 Yes(原品德生活 Yes(原品德与社会 Yes(原品德与社会 Yes(原品德与社会 Yes(原品德与社会 Yes(原思想品德 Yes(原思想品德 Yes(原思想品德
语文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数学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外语 英语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日语 No No No No No No
俄语
德语(新增设)
法语(新增设)
西班牙语(新增设)
历史 No No No No No No Yes中国历史 Yes中国历史 Yes世界历史
地理 No No No No No No Yes Yes No
科学(原小学三年级起始) 物理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No Yes Yes
化学 No No Yes
生物学 Yes Yes No
信息科技(原综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No No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No
体育健康 Yes(原体育 Yes(原体育 Yes(原体育 Yes(原体育 Yes(原体育 Yes(原体育 Yes Yes Yes
艺术(原可分设音乐美术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劳动(原综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技术教育)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实践活动(原小学三年级起始)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的各科目开设年级(五四学制)
科目 1年级 2年级 3年级 4年级 5年级 6年级 7年级 8年级 9年级
道德与法治 Yes(原品德生活 Yes(原品德生活 Yes(原品德与社会 Yes(原品德与社会 Yes(原品德与社会 Yes(原思想品德 Yes(原思想品德 Yes(原思想品德 Yes(原思想品德
语文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数学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外语 英语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历史 No No No No No No Yes中国历史 Yes中国历史 Yes世界历史
地理 No No No No No Yes Yes No No
科学(原小学三年级起始) 物理 Yes Yes Yes Yes Yes No No Yes Yes
化学 No No Yes Yes
生物学 Yes Yes Yes No
信息科技(原综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No No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No
体育健康 Yes(原体育 Yes(原体育 Yes(原体育 Yes(原体育 Yes(原体育 Yes Yes Yes Yes
艺术(原可分设音乐美术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劳动(原综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技术教育)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实践活动(原小学三年级起始)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初等教育

[编辑]
桂林市小学学童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要学习的课程为: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

绝大多数小学生,刚一进入小学,便集体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佩戴红领巾,因为少年先锋队入队年龄与小学入学年龄一致(年满14周岁的学生即集体退出中国少年先锋队,但部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佩戴团徽)。2005年以前,入队与入学年龄并不一致(相差一岁),于是衍生出绿领巾

小学升入初中

[编辑]

在城市地区,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在子女小学即将毕业时,往往选择报名参加初级中学自行组织的择校考试。当今,择校考试制度基本被废除,[45][46]代之以“按区划分”,即按照学生的住址来指派初中,也就是说学生家距离哪个初中近一些或者是在学生家在划分的哪个初中的区域,就被指派升入哪个学校。但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仍然存在,这使得家长转向房地产业,希望购得临近优质资源的房产,即学区房。[47]

部分大城市,在同一区域分派有若干所初级中学,或者大量的学生未能进入少数的优质初中,这时往往采用电脑派位法,即将学生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指派到该小学所属区域的初中。[48]

九年一贯制的支持者认为,九年一贯制可以避免小升初造成的人员流动,保持教学连贯性。在九年一贯制情境下,所谓“小学升入初中”,只是简单的升级而已,部分学校可能会重新排班。

初级中等教育

[编辑]
一群穿着校服的中国中学生
中学早会

在初中阶段,学生按规定需要学习的课程为: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学、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在部分地区开设日语俄语取代英语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初中取消毕业考试。学生只要在三年内所有课程的期末成绩在及格线(总分的60%)以上,没有任何处分或撤销所有处分即可毕业。学生在九年级(初三年级)将面临初级中学升学考试,即中考。

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还曾设有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职业初级中学,但为了保持义务教育的统一性,该层次的教育已经名存实亡,截至2019年全国仅剩15所职业初中并计划用于特殊教育等用途。[49]

初中升入高中或中职(中考)

[编辑]

1980年代,中学的毕业考试和中考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如果中考分数不及格,那就将面临无法毕业的结果,即使得到高中录取也将被以“初中肄业”为由而无法进入高中,俗称退档,即退回学籍档案。自1990年代初叶开始将毕业会考和升学考试分开。

中考成绩决定学生是就读中专,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还是踏入社会。学生可以报考省内任何一所中专。但是报考高中的情况有所不同,目前状况是考生只能报考学生学籍所属市县,具有全市或全县招生权力高中(中国的教育行政区域分省,市/县,镇/村 三级)。有些省份出现了一些超级高中(通常是省会城市的重点高中),可以招收省内任何市镇的优秀生,被称为“越界扠尖”。

省市重点中学入学名额的竞争非常激烈。因为重点高中往往集中了省内最好的教育资源, 硬件(教学设备)和软件 (师资和学生),非一般普通中学可比翼,高考升学率非常高。学生只要一脚踏进了重点高中,基本上就可以顺利入读大学。目前各地中考科目并不统一,是各地根据情况而定。

高级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编辑]

高级中等教育

[编辑]
右侧为一名中国大陆高一学生在高一下学期做的卷子。可明显看出厚度超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的《现代汉语词典》。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中学制为三年。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为:语文(少数民族高中需要学习少数民族语文)、数学外语(可选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性实践活动劳动

中国的普通高中是全日制教学。学校一般在7时半开始授课,下午4时半放学,但早自习情况较为常见,这时学生需于7时到达学校。然而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早7时甚至7时半仍未拂晓,加之部分高中周边基础设施不善,这意味着学生往往需要摸黑上学。[50]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学校组织课后补习,规定周末双休日为休息日。然而相当一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或者出于赚更多钱的考虑,规定学生必须进行晚自习,以及星期六甚至于整个周末或者寒暑假的补习。

部分学校强制学生住校,每天早上5:30强制起床早自习,晚上10:30结束晚自习,中国高中学生每天花15-16小时在学习上。一些高中生因为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自杀[51]睡眠不足、缺少室外体育活动和过度用眼导致近视眼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高中学习完毕后成绩皆及格者发给毕业证,不及格科目过多者发给结业证,未读完三年者发给肄业证[52]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各科目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内容
科目 必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
公共学科
语文 上册、下册 上册、中册、下册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数学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数理类课程、经济、社会、部分理工类课程、人文类课程、体育、艺术类课程、拓展、生活、地方、大学先修类课程
英语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 基础类:基础英语
实用类:职场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英汉互译
拓展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文体与修辞、英语文学赏析、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戏剧与表演、英语演讲与辩论
提高类:英语8、英语9、英语10

第二外国语类: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日语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第一册、第二册 拓展、提高类:日本文学赏析、日语媒体资讯阅读、日语讨论与演讲等
兴趣类:日本社会与文化、日本影视作品、戏剧与表演、中日文化比较等
实用类:商务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等

第二外语:日语以外的其他外语语种
俄语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 提高类: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俄语写作
拓展类:旅游俄语、商务俄语、科技俄语、语言与文化、文学与艺术、
第二外国语: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
德语(新增设) 综合德语 文化与科学 社会与世界
法语(新增设) 法语Ⅲ 法语Ⅳ 法语Ⅴ
西班牙语(新增设) 必修Ⅳ 西班牙语阅读与理解、西班牙语写作入门、西汉互译入门、西班牙语国家文学作品赏析 基础类:西班牙语视听说、西班牙语戏剧表演、应用文写作入门
实用类:旅游西班牙语、医护西班牙语、职场西班牙语
拓展类:中国文化精要、西班牙语国家国情概况、交际礼仪与策略、修辞与文化
提高类:文学译文赏析、西班牙语影视作品鉴赏、西班牙语演讲与辩论、新闻阅读

第二外语类: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
文科综合
思想政治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选修1(财经与生活)、选修2(法官与律师)、选修3(历史上的哲学家)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修1(史学入门)、选修2(史料研读)
地理 第一册、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选修1(天文学基础)、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4(环境保护)、选修5(旅游地理)、选修6(城乡规划)、选修7(政治地理)、选修8(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9(地理野外实习)
理科综合
物理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选修1(物理学与社会发展)、选修2(物理学与技术应用)、选修3(近代物理学初步)
化学 第一册、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生物学(原生物 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 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
技术
信息技术 必修1(数据与计算)、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 选择性必修1(数据与数据结构)、选择性必修2(网络基础)、选择性必修3(数据管理与分析)、选择性必修4(人工智能初步)、选择性必修5(三维设计与创意)、选择性必修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选修1(算法初步)、选修2(移动应用设计)
通用技术 必修1(技术与设计1)、必修2(技术与设计2) 选择性必修1(电子控制技术)、选择性必修2(机器人设计与制作)、选择性必修3(工程设计基础)、选择性必修4(现代家政技术)、选择性必修5(服装及其设计)、选择性必修6(智能家居应用设计)、选择性必修7(职业技术基础)、选择性必修8(技术与职业探索)、选择性必修9(创造力开发与技术发明)、选择性必修10(科技人文融合创新专题)、选择性必修11(产品三维设计与制造) 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
艺术
艺术 必修1(艺术与生活)、必修2(艺术与文化(上册、下册))、必修3(艺术与科学) 选择性必修1(美术创意实践)、选择性必修2(音乐情境表演)、选择性必修3(舞蹈创编与表演)、选择性必修4(戏剧创编与表演)、选择性必修5(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实践)
音乐 必修1(音乐鉴赏)、必修2(歌唱)、必修3(演奏)、必修4(音乐编创)、必修5(音乐与舞蹈)、必修6(音乐与戏剧) 选择性必修1(合唱)、选择性必修2(合奏)、选择性必修3(舞蹈表演)、选择性必修4(戏剧表演)、选择性必修5(音乐基础理论)、选择性必修6(视唱练耳)
美术 美术鉴赏 选择性必修1(绘画)、选择性必修2(中国书画)、选择性必修3(雕塑)、选择性必修4(设计)、选择性必修5(工艺)、选择性必修6(现代媒体艺术) 选修1(美术史论基础)、选修2(速写基础)、选修3(素描基础)、选修4(色彩基础)、选修5(创作与设计基础)
体育与健康
体育健康 全一册 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劳动(新增设) 志愿服务、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的内容
灰色:暂时未通过审定的课本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各科目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学分
科目 必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
公共学科
语文 8 0~6 0~6
数学 8 0~6 0~6
外语 6[a] 0~8[b] 0~6
文科综合
思想政治 6[c] 0~6[d] 0~4
历史 4 0~6[e] 0~4
地理 4[f] 0~6[g] 0~4
理科综合
物理 6[h] 0~6[i] 0~4
化学 4 0~6[j] 0~4
生物学 4[k] 0~6[l] 0~4
技术
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6[m] 0~18[n] 0~4
艺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6[o] 0~18[p] 0~4
体育与健康
体育健康 12 0~18 0~4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8
劳动 6
合计 88 ≥42 ≥14
  1. ^ 每册2学分。
  2. ^ 英语俄语每册2学分,日语每册4学分。
  3. ^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必修2(经济与社会)各1学分,必修3(政治与法治)和必修4(哲学与文化)各2学分。
  4. ^ 每册2学分。
  5. ^ 每册2学分。
  6. ^ 每册2学分。
  7. ^ 每册2学分。
  8. ^ 每册2学分。
  9. ^ 每册2学分。
  10. ^ 每册2学分。
  11. ^ 每册2学分。
  12. ^ 每册2学分。
  13. ^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各3学分。
  14. ^ 每册2学分。
  15. ^ 艺术必修1(艺术与生活)和必修3(艺术与科学)各1学分,必修2(艺术与文化)2学分,还需从选择性必修内容中选择2学分。音乐必修3学分,其中必修内容至少选择2学分,每册2学分。美术必修3学分,其中美术鉴赏1学分,还需从选择性必修内容中选择2学分。
  16. ^ 每册1学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各科目核心素养
学习领域 科目 代码 科别 核心素养 教育维度
语言与文学
语文 403 文科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智育
英语 405 文科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日语 文科
俄语 文科
德语 文科
法语 文科
西班牙语 文科
数学
数学 404 理科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409 文科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德育
历史 410 文科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智育
地理 411 文科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科学
理科
物理 406 理科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化学 407 理科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生物学 408 理科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技术
信息技术 415 理科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通用技术 418 理科 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艺术
艺术 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 美育
音乐 412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美术 414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体育与健康
体育健康 413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体育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劳动 劳育


高考
[编辑]
重庆南开中学高考横幅

高考,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是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选拔考试,也即高中升入大学的升学考试。高考被视为整个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考试,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3年,高考一直是在7月份举行。自2003年开始改在6月初,通常是6月7日至6月9日,但在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时也会进行全国范围或小范围的推迟。[53][54]2007年起,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部分省区实行“3+X+1”的新考试模式,其中的“1”为全新的考试科目——“基本能力测试”,考试时间定于6月9日上午。

高考目前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出卷,通常来说,各省之间的难度是不同的,虽然说部分省的要比直辖市的略容易,但由于“分数屏障”(指在直辖市的大学在收取该地学生的分数要比外地学生低的现象),实际上要想在非直辖市考入重点大学是很难的。无形之中增加了外省市考试的难度。例如设立在北京和上海的重点大学,外地考生要考入这两地的大学要比本地学生困难得多。

除“分数屏障”外,国内高校的统一招生"名额分配"也存在严重的不公现象。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的省份投放的招生名额没有遵循同一的原则和理据(譬如说按考生人口比例来分配)。大省的考生往往在这方面吃亏,因为高校不会因为该省考生人数相对较多就相应地增加投放的招生名额。从而产生了高考移民这一现象。另外北京上海的高校投放给本地考生的招生名额远远高于投放给其他省份的名额,这便造成了一些考生大省(譬如广东)的考生考取北京上海高校的机会只有北京上海本地考生的几十分之一。教育部对于名额分配的解释是北京上海考生素质高,所以本地配额名额多。这一解释难以服众。[来源请求]

自教育部推行高考改革后,各省市采用“3+3”或“3+1+2”的高考模式。试卷由语文卷(150分)、数学卷(150分)、外语卷(150分,其中30分为听力部分,120分为笔试部分,广东、山东不考听力而考听说)以及三门副科(各100分)组成。采用“3+3”的省市由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六科(浙江省新设技术,共七科)中任选三科作为高考科目,采用“3+1+2”的省市由物理、历史中任选一科作为高考科目,由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科作为高考科目。“六选三”与“四选二”的科目采取赋分计入总分,其他科目取原始分计入总分。

除卷面分以外,个别考生有可能或得政策性加分(高考加分),加分从20至60不等。表面上高考加分可以促使高校录取个别方面有才华的学生,但实际操作事与愿违,因为加分并没有限定考生可报考的专业(譬如说获得体育加分的学生报读金融专业),而且加分造假非常严重。出于高考加分的原因,高校录取出现了调档线和专业录取线不同分数。调档线(即调动学生档案线,也叫提档线——提取学生档案线。考生被录取后其档案就会被调动或提取到录取的院校,所以录取了等于要调档,要调档基本就是可以录取)是某高校在某一省份录取学生中分数最低学生的分数(高考加分算入内),专业录取线是该高校的某一专业在该省份录取学生中分数最低学生的分数(不算高考加分,只算卷面分,即裸分)。没有达到高校调档线的考生绝对不会被录取。调档线决定考生就读哪一所高校,专业录取线决定考生就读录取高校的哪一个专业。

因为调档线和专业录取线的分数计算方法本末倒置,高考加分是否能够促使高校录取最优秀的学生充满着疑问,尤其是热门专业。例如北京某一高校在广东2013年调档线是655,某专业只录取一人。考生A高考裸分635,该生高二时获得全国学科(数理生化信息三模三电其中一项或体育)竞赛加分20分,总分655,该生可顺利获得录取;考生B高考裸分654,没有加分,该生不会被调档。在高考分数分分必争的情况下,高考加分至少可以使学生的全省排名推前4个分数段(5分为一段),如果是全省裸分250名以内的学生,加20分可以使排名推前200名甚至更多,从而获得北清的录取,更可以使一些学生成为状元。因此社会上出现了状元之争-加分状元和裸分状元。高考加分剥夺了一些优秀学生就读一流大学的机会,同时助长了奥数之类培训班的滋生。目前能获加分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省会城市重点中学,甚至基本是超级中学的学生。因为教育资源在全国/全省范围来说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公,镇级中学和农村学校的学生根本没有得到奥数陪训的机会。加分政策只会惠及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考生。

此外社会上还存在异地高考,高考移民,高考加分乱象和高校自主录取腐败问题,2016年以前,中国教育部对此熟视无睹,很多考生权益没有真正得到法律的保护,2016年2月,中国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宣布将对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问题进行整治,要求各地各级教育招生部门对高考考生的户籍和高中学籍等信息进行严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地对“移民”行为的界定存在分歧:如落户几年后算“高考移民”、几年后才能参加当地高考等一些问题,且用行政手段解决高考移民并不能解决其背后暴露出教育制度不公现象。[55][56]

目前中国大陆种种的高考不公正现象正在受到严峻的社会考验。

不过,自2015年开始中国国内开始清理高考加分制度,当年开始中国高考取消了奥赛等5项加分项目。到今天基本去除了多数乱加分现象,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依旧保留。由于不再照顾竞赛获奖者,导致中国首次未在奥数中获得第一。[原创研究?]民族加分依旧导致各类更改民族现象。在取消各类奥赛的加分项目后,中国大陆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并于2019年开始第一届“强基计划”招生。

中等职业教育

[编辑]

自2020年9月起,实行职业教育起点制。即根据专业性的强弱,来确定该专业的开设起点,专业性强的起点为高级中等教育,专业性弱的起点一般为高等教育阶段。为义务教育阶段 同时废除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所有免费政策,改为贫困学生免费,2018级、2019级学生待遇不变,依旧免费

高等教育

[编辑]

中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通过高考录取入学的学校皆为施行普通高等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一些普通高等学校亦进行成人高等教育),以下只介绍普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科(高职)(2-3年学制)和大学本科(4-5年学制),2019年后本科又分为普通本科和职业本科[57][58]。大学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多以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或高等专科学校等冠名;大学本科层次的高等学校多以大学或学院冠名,一些开展大学本科层次的高等学校也有开展大学专科层次教育。

本科毕业可以得到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要求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证书。高职或专科毕业只有专科毕业证书而没有学位,但在读期间可以参加一次普通专升本考试,该考试由专科院校所在省实施,考试通过并录取的学生到被录取高校完成两年(对应四年制本科)或三年(对应五年制本科)学业后参照该校其他本科生也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本科还是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之后都可以通过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深造,专科毕业后满足“本科同等学力”也可以参加该考试,但会有学校和专业的限制亦可能需要加试。其中考上的学生可以选择考研究所,或者是各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院,一般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考生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必须先网上报名,然后再根据考生所在的单位进行现场报名。考生报名时,只能填一个志愿,一个专业,一个研究方向。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需要考的科目是政治(100分),外语(100分,一般是英语),数学(150分,其中数学包括一,二,三,不同的研究方向,考的数学也就不同),专业课(150分,专业课是根据考生的志愿决定)。其中,一些理科专业(如化学,物理等等)、历史学以及法学硕士等可以不需要考数学,但是必须考两门不同的专业课,即专业课1和专业课2。政治,外语,数学都是由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组命题,但是专业课是由考生所报考的院校自主命题。上了初试分数线的考生可以参加复试,如果未能通过该校初试,考生可以通过调剂参加复试。

复试阶段也就是考生接受所报考的研究方向的导师对考生进行面试,由研究生导师自主选拔,参加面试的考生会根据初试阶段考试的成绩进行排名,依序参加复试。考生在通过初试和复试之后,就可以在该校注册就读。

攻读硕士需要2年至3年才能毕业获得学位,以后是博士

在有了硕士学位以后,一般攻读博士学位需要3年到4年时间。硕士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需要再参加报读院校设立的博士生入学考试。

部分学校可以为成绩表现优异的普通本科学生提供毕业后直接升入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其中也有很多院校还可以是直博,即本科毕业后,只需要5年时间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如果中途辍学或者是想退出的话,如果未达到博士毕业要求,则没有博士学位证书并且也没有硕士学位证书。

在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在读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可获得国家助学金6000元,另外有覆盖面接近100%的院级奖学金一般每人每年可获得3000元,此外拥有众多社会奖学金一般金额为3000-10000元,但需要自己申请。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国政府规定每月最低补助标准为2500元,此外还有各种奖学金,在读博士每月最低收入为3000元左右。如果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会拿到更多的补助。

而在中国的城市中,少部分有条件的家庭会将孩子送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接受高等教育,这股“留学热”也有发展到中学时期的趋势。[59]

2022年5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表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60]而1949年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0.26%,高校在校生数量为11.7万人。[61]

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62]

注释

[编辑]
  1. ^ 此处的教育支出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的教育支出,即中央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各部委在全国教育方面支出的费用,并未包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中的教育支出。[1]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中文). 
  2. ^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超5.3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5.65%.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3. ^ 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 [2014-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08-08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17-07-10]. [永久失效链接]
  6. ^ 6.0 6.1 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华网. [201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7. ^ 7.0 7.1 Dexter Roberts. Chinese Education: The Truth Behind the Boasts. 《彭博商业周刊》. 2013年4月4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2月8日) (英语). 
  8. ^ 陈志文. 中國擇校矛盾凸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資源均衡. 《国际日报》. 2006年3月3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14日) (中文(简体)). 
  9. ^ 中国统计年鉴—2019. 国家统计局.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8). 
  10. ^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统计司英语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Adult literacy rate, population 15+ years, both sexes (%). 世界银行.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0日) (英语). 
  11. ^ Ted Plafker. China's Long — but Uneven — March to Literacy. 《纽约时报》. 2001年2月12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2月23日) (英语). 
  12. ^ 邱均平、丁敬达和温芳芳. 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质量、效益、国际化——2010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分析与启示. CNKI. 2010年 [2016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15日) (中文(简体)). 
  13. ^ Zhejiang University surpasses Tsinghua as top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网. 2011年6月17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1日) (英语). 
  14. ^ 1952年5月24日,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 history.sina.com.cn. 新浪网. 2010-10-21 [2016-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4). 
  15. ^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教育工作的十个文件的通知.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二册.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59-05-17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16. ^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与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简概 (PDF). : 2 [2016-09-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9-14). 
  17. ^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www.people.com.cn. [2016-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7). 
  18. ^ 窦应泰. 邓小平1981年向金庸透露:为何我不当国家主席. 人民日报 (腾讯网). [201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19. ^ 回顾: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 入学资格变迁. www.bbc.com. BBC. 2016-06-07 [2016-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8). 
  20. ^ HR:现在连本科生也敢出来找工作了?. www.sohu.com.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2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9-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中国网.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8日) (英语). 
  22. ^ 新华社. China eyes high school enrollment rate of 90%. 《中国日报》. 2011年8月8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5日) (英语). 
  23. ^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exceed 30 million. 人民网. 2011年3月11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2月2日) (英语). 
  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中国网. 2006年10月20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1日) (英语). 
  25. ^ 自由亚洲电台, 【观点】夏业良教授访谈 :中国教育改革无望 支持家长尽早送孩子留学, 2015-09-11 [2024-08-23] 
  26. ^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统计司英语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Gross enrolment ratio, secondary, both sexes (%). 世界银行.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英语). 
  27. ^ 今后5年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 新华网. 2005年12月28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10日) (中文(简体)). 
  28. ^ 新华网. China pledges free 9-year education in rural west. 中国经济网. 2006年2月21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10日) (英语). 
  29. ^ 教育部关于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04-30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30. ^ In Education, China Takes the Lead. 《纽约时报》. 2013-01-16 [2016-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英语). 
  31. ^ PISA 2018: Insights and Interpretations (PDF). OECD.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05). 
  32. ^ Peter Gumbel. China Beats Out Finland for Top Marks in Education. 《时代》. 2010年12月7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2月25日) (英语). 
  33. ^ 百日答卷——写在“双减”政策实施一百天之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11-01 [202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7).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也就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34. ^ Josh Chin. 习近平的领导风格:让下属无所适从的微观管理. 华尔街日报 (2021年12月20日). [2022年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2月17日). 
  35. ^ 小山. 中国私人补习又回来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4-10-28. 根据行业数据、分析师和路透社看到的数据,中国正悄悄放松对私人辅导机构的监管压力,以重振低迷的经济,从而刺激三年前遭到政府打击严重、遭受重创的私人辅导行业开始复苏。 
  36. ^ 經濟困境迫使當局放鬆監管 中國私人課外補習服務公司或東山再起. 美国之音. 2024-10-28. 原因是中国经济困难重重,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政府为了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发展,突然悄悄放松了对此类公司的监管压力。 
  37. ^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对实施幼小衔接提出了哪些工作举措?. [2022-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38. ^ 2017年起中小學免費提供教科書. 新浪北京. 2015-11-25 [2015-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39. ^ 不是说义务教育免费吗?为何学校依然收费?哪些收费是合理的?. 搜狐. 2017-08-08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40. ^ 义务教育要不要扩大?全民减免国家承受不了_新闻大滚动_教育_腾讯网. edu.qq.com. 2008-03-13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41. ^ 杨文怿. 九年一贯制学校不是简单的“小+初”_基础教育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 记录教育每一天!. www.jyb.cn.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42.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04-21. 
  43. ^ 义务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将迎来重要变化. 新华网. 2022-04-21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44. ^ 教育部发文:9月起 要求中小学生学煮饭炖汤 时间:2022年05月05日 16:06:15 中财网. 
  45. ^ 政策年年升级!长沙小升初或将越来越严格_升学资讯_长沙奥数网. cs.aoshu.com. 2017-12-22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5). 
  46. ^ 网易. 小升初明年取消择校 可推广片区帮扶模式_网易新闻. news.163.com.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47. ^ 家长们醒醒吧!学区房不等于好教育.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48. ^ 北京小升初电脑派位(大派位)操作流程详解_北京小升初网. www.xschu.com.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中文(中国大陆)). 
  49. ^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鼓励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 [2020-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50. ^ 原标题:百余学生摸黑徒步上学仅一路中巴车运力不足_播报天下_贵阳网. www.gywb.cn.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中文). 
  51. ^ 原标题:学校酷似监狱,教育如何托起学生生命之重. [201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52. ^ 链接至维基文库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 维基文库 (中文). 
  53. ^ 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0-03-31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54. ^ 歙县高考延期:14年后,高考再因洪水而延期. 南方周末. 2020-07-08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55. ^ 教育部 公安部关于做好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56. ^ 教育部印发文件,要求标本兼治“高考移民”维护招生秩序_教育家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57. ^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2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58. ^ 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属于职业学校,事实胜于雄辩,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www.sohu.com. [202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8) (英语). 
  59. ^ 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Information System (PDF). [2013-1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0-19). 
  60. ^ 教育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 2022/05/17 10:10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61. ^ 高等教育这百年.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62. ^ 2023年起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这些全国性考试推迟或取消……本周提醒请收好!. 

扩展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