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蘊
外观
蘊属于维基百科哲學與宗教主题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
---|
引用佛經中所用以表達說話的「云」字,通通被轉成了有雨的天上「雲」字。不知道為何會如此?因為在編輯時看到都是正確的字,但只要一翻成網頁就成了錯誤的「雲」字。有人可以協助解決這個問題嗎?
東岐明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14:45 (UTC)
大乘相關概念對照表
[编辑]基於《楞嚴經》、《圓覺經》、《金剛經》而對五蘊的相關深入探討,以及五蘊與上述三經中佛教相關名詞的對應關係,可見於東岐明對於儒家、道家、佛家共通修持基礎的相關研究[1]。
※注意!此表乃是五蘊所對應的「相關概念」,而非「相同概念」。概念之間雖然有所相關,但並非就是意義相同。
五蘊 | 色蘊[2] | 受蘊[3] | 想蘊[4] | 行蘊[5] | 識蘊 [6] |
五妄想[7] | 堅固妄想 | 虛明妄想 | 融通妄想 | 幽隱妄想 | 顛倒妄想 |
五邊際[8] | 唯色與空 | 唯觸與離 | 唯記與忘 | 唯生與滅 | 湛入合湛 |
五濁[9] | 劫濁 | 見濁 | 煩惱濁 | 眾生濁 | 命濁 |
四相(金剛經)[10] | 我相 | 人相 | 眾生相 | 壽者相 | |
四相(圓覺經)[11] | 我相[12] | 人相[13] | 眾生相[14] | 壽命相[15] | |
修行漸次[16] | 幻身 | 幻心 | 幻塵 | 幻滅 | |
修習方便漸次[17] | 幻化虛妄境界 | 心如幻者 | 遠離為幻 | 離遠離幻 | |
修證差別漸次[18] | 凡夫隨順覺性[19] | 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20] | 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21] |
此表觀念之解說可見於[1]。
- ^ 1.0 1.1 《正觀中道─中庸實踐之貫通儒道佛修持基礎(初稿)》 東岐明
- ^ 《楞嚴經‧卷九》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 ^ 《楞嚴經‧卷九》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 ^ 《楞嚴經‧卷九》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 ^ 《楞嚴經‧卷十》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鑑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 ^ 《楞嚴經‧卷十》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絛然隳裂沈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 ^ 《楞嚴經‧卷十》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髮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妄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 ^ 《楞嚴經‧卷十》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 ^ 《楞嚴經‧卷四》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阿難!汝見虛空遍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妄成。是第一重,名為劫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名為見濁。又汝心中憶識通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
- ^ 《金剛經》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 ^ 《圓覺經‧淨諸業障菩薩品》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 ^ 《圓覺經‧淨諸業障菩薩品》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鍼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 ^ 《圓覺經‧淨諸業障菩薩品》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 ^ 《圓覺經‧淨諸業障菩薩品》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 ^ 《圓覺經‧淨諸業障菩薩品》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 ^ 《圓覺經‧普眼菩薩品》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 ^ 《圓覺經‧普賢菩薩品》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 ^ 《圓覺經‧清淨慧菩薩品》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 ^ 《圓覺經‧清淨慧菩薩品》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 ^ 《圓覺經‧清淨慧菩薩品》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 ^ 《圓覺經‧清淨慧菩薩品》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巳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