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因學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自動評為重定向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醫學专题 (获评重定向級不适用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醫學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医学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重定向级重定向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重定向级

首段中"不少ADHD患者有遲到的問題" 的段落,和ADHD的病因似乎無關

[编辑]

首段中"不少ADHD患者有遲到的問題" 的段落,提到的是「慣常遲到」的認知行為模式的原因和其影響,和和ADHD的病因似乎無關。--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0:56 (UTC)[回复]

有道理ㄟ。把這部分安排到症狀那邊好了。當初會放在這裡好像是為了確保圖片被同一個段落包圍。--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02 (UTC)[回复]

有關ADHD和多巴胺新陳代謝失常、正腎上腺素的新陳代謝的關係,支持文獻是否是文獻研討或系統綜述之類的醫學文獻

[编辑]

有關首段中,ADHD和多巴胺新陳代謝失常、正腎上腺素的新陳代謝的關係,目前是有以下的文獻來支持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binding of [99mTc]TRODAT-1 to the dopamine transporter before and after methylphenidate treatment. [1]
  • Atomoxetine Increases Extracellular Levels of Norepinephrine and Dopamine in Prefrontal Cortex of Rat: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Efficacy in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2]
  • The dopamine transporter and neuroimaging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3]

不過有點想確認這些文獻是否是Wikipedia:可靠來源 (醫學)中提到的:「在可靠、第三方、已出版二次文獻(例如信譽良好的醫學期刊)中發表的文獻研討或系統綜述、醫學領域專家認可的標準教科書、或是國家級或國際級醫學專家團體提出的醫學指南及立場聲明 」 --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1:06 (UTC)[回复]

我印象中這段好像是翻譯英文版維基百科的耶。Wolfch哥可以考慮去英文版那裏問問看喔!!--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01 (UTC)[回复]
en:Attention_deficit_hyperactivity_disorder#Cause的內容是"Most ADHD cases are of unknown causes.[73][74] It is believed to involve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etics,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factors.[73][74] Certain cases are related to previous infection of or trauma to the brain"還要再確認是否有其他的內容--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3:04 (UTC)[回复]
好喔!這麼看來這些文獻可能是我貼上去的 0.0 XD 窩確認一下。--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10 (UTC)[回复]
我想起來了,「近期的研究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由一種發生於腦前額葉的遺傳性的多巴胺新陳代謝失常引致[5][6][7]。更近期的研究認為正腎上腺素的新陳代謝亦會對病情有所影響。Zametkin等人在199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了成人ADHD患者的腦部葡萄糖代謝,成像結果如上圖。圖中顏色越接近白色表示葡萄糖利用率越高,左側為非ADHD成人,右側為ADHD成人患者,可見二者有顯著不同。 [8]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對腦部掃描的研究顯示患有ADHD和正常孩子的圖象有分別。不少科學家認為這足以證明ADHD是和腦部創傷有關。但另一方面,根據腦部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顯示,這種分別很可能只說明了ADHD患者的問題:因為他們並不能專注於一件事情,所以腦部影像只說明了作為腦內燃料的葡萄糖的分布,在兩組兒童之間的分別。在成人ADHD患者的腦掃描中,控制專注力的部份由於葡萄糖水平較低,所以顯得不太活躍。不過,沒有證據顯示低葡萄糖水平與低注意力有關連,亦無法推論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段話是我入坑之前就存在的X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21 (UTC)[回复]
有對應的條目版本及日期嗎?謝謝--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3:27 (UTC)[回复]
2016年10月吧!我是2016年11月入坑的 X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30 (UTC)[回复]
您似乎在2016年6月就已開始編輯,您編輯之前的版本中「ADHD成因」段落的內容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對腦部掃描的研究顯示患有ADHD和正常孩子的圖象有分別。不少科學家認為這足以證明ADHD是和腦部創傷有關。但另一方面,根據腦部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顯示,這種分別很可能只說明了ADHD患者的問題:因為他們並不能專注於一件事情,所以腦部影像只說明了作為腦內燃料的葡萄糖的分布,在兩組兒童之間的分別。在成人患者的腦掃描中,控制專注力的部份由於葡萄糖水平較低,所以顯得不太活躍(Zametkin et al.)。不過,沒有證據顯示低葡萄糖水平與低注意力有關連,亦無法推論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這部份好像比較適合放在「病理生理學」段落中。--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3:50 (UTC)[回复]
我看一下喔。--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57 (UTC)[回复]
我讀了很久還是覺得模稜兩可 @_@ 既可為病因也可為病理生理,我的執行功能還沒辦法應付這如此模稜兩可的情形。@@ 不過如果把這部分歸類到pathopysiology,那麼etiology就不會有摘要了的摘要就會大縮水。--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14:44 (UTC)[回复]
Attention deficit...及The dopamine transporter....的參考資料是您在 2017-12-15加入的,不過原來有參考資料Krause, Dresel, Krause in Psycho 26/2000 p.199ff(可能是對應Attention deficit...的參考資料)。
Atomoxetine Increases...參考資料是您在 2017-02-17加入的
因此,第一個參考資料(Attention deficit...)有可能是原來就有的,但第二個及第三個參考資料似乎是您加入的,在目前英文維基的條目en: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好像也沒有引用這三個參考資料。--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4:47 (UTC)[回复]
我現在對維基百科有點彈性疲乏了~~ 等幾個小時過後,興致回來後再繼續與您討論。謝謝!!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5:31 (UTC)[回复]
我覺得我會加這三篇應該是有所本的,不至於意外恰巧找這到三篇又恰巧加在這幾個地方啦 XD 我覺得這三篇是來自可靠來源。至少這三篇所支持的敘述是學術界共識。--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14:40 (UTC)[回复]
目前認為論文本身應該沒太大問題,只是對應敘述提到了「多巴胺新陳代謝異常」及「正腎上腺素」,而ADHD的「病理生理學」段落也有類似內容,在en: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也有在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學)中提到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我會建議相同內容集中在一個地方說明即可。我不是醫學背景的,但我看了此條目,會有一個問題:「ADHD的確切成因不是還沒有定論嗎?但後面為何又提到因為是多巴胺新陳代謝失常導致的?」,若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的新陳代謝失常是病理生理學的內容,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我認為在適當的地方提到這些資訊會比較好。--Wolfch (留言)
好喔~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15:12 (UTC)[回复]
有關「不過如果把這部分歸類到pathopysiology,那麼etiology的摘要就會大縮水。」,我認為不大需要為了摘要篇幅太少,而將不確定是這個部份的內容放進摘要中。--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15:01 (UTC)[回复]

用hide模版隱藏的文字,先移到此處好了

[编辑]

在「基因遺傳」段落中,有一段用hide模版隱藏的文字,有些沒有翻譯,我剛剛刪除了,而user:It's gonna be awesome恢復了原來未翻譯的英文,原因是:「這段文字出現在英文維基百科中。但我認為留在條目中讓看得懂英文的讀者知道即可。中文翻譯需要極度的嚴謹。」

我想,我將隱藏文字移到討論頁好了,供其他人參考

有些人推測,勇於冒險的男性對於一些女性可能具有較高的吸引力,進而增加了「過動和衝動」的基因在全體基因中存在的比例。[1]

Some have hypothesized that some women may be more attracted to males who are risk takers,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genes that predispose to 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 in the gene pool.[1]

Others have claimed that these traits may be an adaptation that help males face stressful or dangerous environments with, for example, increased impulsivity and exploratory behavior.[2][1]

In certain situations, ADHD traits may have been beneficial to society as a whole even while being harmful to the individual.[3][1][4]

The high rates and heterogeneity of ADHD may have increased reproductive fitness and benefited society by adding diversity to the gene pool despite being detrimental to the individual.[4]

In certain environments, some ADHD traits may have offered personal advantages to individuals, such as quicker response to predators or superior hunting skills英语Hunter vs. farmer hypothesis.[5]

  1. ^ 1.0 1.1 1.2 1.3 Williams J, Taylor E. The evolution of hyperactivity, impulsivity and cognitive diversity.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June 2006, 3 (8): 399–413. PMC 1578754可免费查阅. PMID 16849269. doi:10.1098/rsif.2005.0102. 
  2. ^ Glover V. Annual Research Review: Prenatal stress and the origins of psychopathology: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April 2011, 52 (4): 356–67. PMID 21250994. doi:10.1111/j.1469-7610.2011.02371.x. 
  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pmid21250994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4.0 4.1 Cardo E, Nevot A, Redondo M, Melero A, de Azua B, García-De la Banda G, Servera M.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nd hyperactivity: a pattern of evolution?]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nd hyperactivity: a pattern of evolution?]. Revista De Neurologia. March 2010,. 50 Suppl 3: S143–7. PMID 20200842 (西班牙语). 
  5. ^ Adriani W, Zoratto F, Laviola G. Brain Processes in Discounting: Consequences of Adolescent Methylphenidate Exposure. Stanford C, Tannock R (编).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its treatment. Current Topic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s. Volume 9. New York: Springer. 13 January 2012: 132–134. ISBN 978-3-642-24611-1. 

--Wolfch (留言) 2019年8月23日 (五) 12:39 (UTC)[回复]

@Wolfch 可是討論區是用來討論的不是給讀者參考的。--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9年8月23日 (五) 13:21 (UTC)[回复]
若您翻好了, 歡迎移到條目中。我想, 中文維基百科裡, 不太適合長期保留未翻譯的英文。--Wolfch (留言) 2019年8月23日 (五) 14:39 (UTC)[回复]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病因學已加入許多從英文維基翻譯的內容,此條目已重定向到該段落。--Wolfch (留言) 2019年12月3日 (二) 22:5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