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強烈熱帶風暴飛燕 (2013年)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外部鏈接
[编辑]依據Wikipedia:格式手册/外部链接,外部鏈接應鏈接至有關網站,而且網址不需要外露。現建議討論本條目以及過往多條條目的外部鏈接,應否修改以合乎此方針。-HW(論 獻 動員令) 2013年8月2日 (五) 04:02 (UTC)
- 網址可不外露,但另想方便其他人查看該氣象局的條目Kwlam259(留言) 2013年8月2日 (五) 04:08 (UTC)
- 「外部鏈接」部份沒有必要設立「內部鏈接」吧... 囧rz……--HW(論 獻 動員令) 2013年8月2日 (五) 04:21 (UTC)
- 除了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之外,其實和模板上的連結不是重覆了?而且內文也很多時候會重覆提到並有該條目的內部鏈接。實際上內部鏈接也只需要一個,像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這種一個頁面有十幾個重覆的日本氣象廳內部鏈接本來就有問題吧?--60.246.74.98(留言) 2013年8月2日 (五) 20:30 (UTC)
- 這個問題和日期一模一樣,在每一年的颱風季都有同樣的問題,一個錯一開始犯了,要改則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有沒有人肯糾正過往的錯誤?Kwlam259(留言) 2013年8月3日 (六) 04:57 (UTC)
- 除了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之外,其實和模板上的連結不是重覆了?而且內文也很多時候會重覆提到並有該條目的內部鏈接。實際上內部鏈接也只需要一個,像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這種一個頁面有十幾個重覆的日本氣象廳內部鏈接本來就有問題吧?--60.246.74.98(留言) 2013年8月2日 (五) 20:30 (UTC)
- 「外部鏈接」部份沒有必要設立「內部鏈接」吧... 囧rz……--HW(論 獻 動員令) 2013年8月2日 (五) 04:21 (UTC)
對「爭議」部份的回應
[编辑]60.246.74.98 所有負面評價均需來源,以及指明是誰的意見,以避免寫入個人意見或偏頗意見。
Tony YKS 「爭議」部份是在某民辦氣象網站的專頁和討論區綜合網民意見得來,但需要登入才能看到,引用資料來源也沒用。 且看有沒有其他不用登入的網站發現類似的意見⋯⋯
- 根據Wikipedia:可供查證#个人出版物(网络与纸媒),一般論壇貼文應不能作為可靠來源,它只是一個可疑來源。除非這些「網民」個個都是有關領域的專家……否則綜合意見也算不上可靠來源吧?而且這些意見又沒有被主流媒體報導,總不可能每次都利用Wiki來「推到上報」吧?--60.246.76.46(留言) 2013年8月3日 (六) 16:27 (UTC)
- 這些來源是來自某民辦氣象網站的專頁和討論區,昨晚看了另一類似網站的專頁和討論區,亦出現這些爭議。這些「網民」稱不上專家或「經驗老到」,但不是數年前的胡亂謾罵,而是基於是次風暴的實測風速數據及天氣情況,才作出批評。本人絕非「推到上報」,而是考慮到這次的批評是建基於事實,才會決定放在這條目。
- 不過要登入的網站根本無法引用,而閣下亦所言甚是,論壇文章只能是「可疑來源」,並不可靠,有機會被刪除。沒法提供資料來源便在條目輸入「爭議」部份,這實在是本人一次的嚴重犯錯。考慮到沒有資料來源將導致條目真確性受嚴重打擊,本人決定把「爭議」部份刪除,直至找到可靠資料來源才會補回。本人對此事件造成條目真確性大減致歉,並確保以後不再犯上如此嚴重的錯誤。
飛燕消散日期之爭議
[编辑]熱帶氣旋飛燕的消散日期是8月3日還是8月4日,繼天文台的處理手法之後又掀起一些爭論。本人一直堅持是8月4日,因為天文台在8月4日凌晨才把飛燕降級為低壓區,這是條目內的「發展過程」部份中清楚指出,而天文台和日本氣象廳在8月3日晚上所作的,亦只是把飛燕降級為熱帶低氣壓;此外,日本氣象廳在UTC+8時間8月4日凌晨1時才顯示飛燕消散,而中國中央氣象台、台灣中央氣象局亦指出飛燕在8月4日才減弱為低壓區。
使用者Kwlam259按照日本氣象廳8月4日凌晨1時天氣圖,根據天氣圖上連低壓區的圖案也沒有,認為飛燕8月3日晚上消散。Kwlam259的見解是建基於日本氣象廳數據,「日本氣象廳是官方氣象部門」無容置疑;但本人必須指出:當條目的「發展過程」部份有「8月4日減弱為低壓區」之字眼時,不管它是哪一個官方氣象部門的資料,在「消散日期」填上8月3日,便是自相矛盾。
本人承認自己是有一點偏頗,本人是看天文台的數據為主、其他氣象部門為次,但本人不會貿然依天文台的數據便隨意調整強度。這次的問題,是在於「自相矛盾」,才會出現只因天文台的資料,便把消散日期寫為8月4日。可是類似爭議已經不是首次發生,以往對於條目是否調整熱帶氣旋強度時,亦出現類似爭議,日本氣象廳低估或高估熱帶氣旋強度,亦有先例。例如2009年颱風巨爵,日本氣象廳明顯低估強度,天文台及大部份官方氣象部門罕有地比日本氣象廳早6小時把巨爵升級為熱帶風暴;又例如去年颱風啟德,天文台在8月16日早上把啟德升級為颱風,不少氣象部門亦有同樣舉動,但日本氣象廳晚了半日,才把啟德升為颱風。究竟只依據指定氣象部門(即負責命名的官方氣象部門,西北太平洋為日本氣象廳)的強度為條目所示強度為依歸,是否絕對公平?能否反映熱帶氣旋真正強度?本人認為除了命名是必須依日本氣象廳之外,按照過半數的官方氣象部門所示數據作決定,會較為恰當,並可以避免以上情況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