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草蜥
外观
(重定向自Takydromus stejnegeri)
蓬莱草蜥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綱 Reptilia |
目: | 有鳞目 Squamata |
科: | 正蜥科 Lacertidae |
属: | 草蜥屬 Takydromus |
种: | 蓬莱草蜥 T. stejnegeri
|
二名法 | |
Takydromus stejnegeri (VanDenburgh, 1912)[1]
|
蓬莱草蜥(学名:Takydromus stejnegeri)为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台北草蜥、史丹吉氏草蜥、蛇舅母、狗母索,是台灣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灣本島。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台北。
分佈
[编辑]蓬萊草蜥是臺灣的特有種蜥蜴,其廣泛分布在屏東縣楓港溪以北的西部地區以及東北部的宜蘭縣,且海拔不超過1000公尺的地區,另外,在離島的澎湖的主要組成島嶼中,也可以發現蓬萊草蜥個體的蹤跡!此外,蓬萊草蜥比較偏好低海拔的草生地區,因此在高海拔的山區是很難看到牠們的蹤影的。
描述
[编辑]蓬萊草蜥的個體體長最長大約可達6公分,其尾巴最長可達軀幹體長的3倍之多,從外觀來看蓬萊草蜥的體型極為修長,因為蓬萊草蜥的尾巴有維持平衡和纏繞的功用,因此不會出現像壁虎、守宮科的蜥蜴容易自斷尾巴的現象。蓬萊草蜥的幼蜥頭部和背部的體色皆呈褐色,隨著個體年齡的成長,其體側會開始出現黃色或者是黃綠色的體色。而蓬萊草蜥有一個可以從外部觀察到的明顯特徵,就是在體側和體背會有一條延伸的細線,一直由眼睛外部一直延伸到尾巴基部,其腹部呈白色。
另外,雌蜥蜴會將卵產在友遮蔽覆蓋物的地方,像是雜草堆或者是落葉堆,以確保後代的安全。在野外,蓬萊草蜥在日間有陽光的時候喜歡在草叢、灌叢或是在禾本科植物上穿梭活動,到夜間時,則會停在禾本科植物的葉片上,以細長的尾巴纏繞住葉片休息。[1]
保护
[编辑]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参考文献
[编辑]向高世. 《台灣自然蜥蜴誌》. 天下文化出版. 2008. ISBN 978986216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