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泛民主派初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泛民主派初選

← 2007 2012年1月8日 2017 →
 
候选人 何俊仁 馮檢基
政党 民主黨 民協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泛民主派初選是泛民主派為決定參與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之代表,而於2012年1月8日上午10時正至下午7時正進行之一場非政府選舉。這次也是泛民第一次於行政長官選舉未實施普選前,以初選形式決定人選。

有別於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是次初選採用開放式,任何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有否登記作選民均可參與,到全港74個投票站中任何一個投票。

泛民初選機制意義

[编辑]

民主黨楊森於2011年12月17日於明報撰文,指「普選」定義於2017年或仍有爭議,但候選人接受市民以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表達意願則是不可逆轉的。他又指自己「深信市民是期望泛民方面,能以一個公開、公平和民主的甄選機制,產生一位泛民代表去參與特首選舉」,又指「泛民代表的初選和參選並非是個別民主派政黨的參與,而是一個民主運動的推動過程。」[1]

民協廖成利於2011年12月16日則於經濟日報《政治擂台》中撰文,指當中四大意義為入場券、泛民代表之候選人、政綱及管治團隊。其中於管治團隊方面,他提到「一旦香港實行特首普選,泛民各政黨就要創造執政條件或組成一個較全面的反對黨影子內閣」,而全民參與的泛民初選可以有此作用。他又提出,泛民初選有為普選作熱身之意義。於政綱當中,他提到泛民參與的重要性,當中07年梁家傑和曾蔭權之爭,成功令曾承諾就最低工資提出條例草案,並於2010年正式立法。[2]

參選人之一馮檢基則表示希望借此機會,向選民表達清楚,泛民有能力成為執政黨,而非只是反對。[3]

和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相異之處

[编辑]
  • 市民參與層面:有別於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是次初選接受任何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是否選民)參與,並和民調各佔最終結果的一半。而07年之初選則為以泛民人士及議員佔50%,民調佔50%,市民未能直接參與決定。
  • 政黨參與層面:07年大部分泛民政黨均有參與,但2011年之初選則只有4個政黨,另外3個非政黨團體參與。其中是次社民連不參與的原因,是因為社民連不認同現行特首產生之方法,但07年則為簡單多數制,一人一票的地區直選。

主辦成員

[编辑]

每個組織派一代表組成籌委會,並邀請學者出任顧問。召集人為民主動力鄭宇碩

政黨

[编辑]

初選協助團體

[编辑]

最終泛民代表決定方法

[编辑]

委員會表示,由於缺乏初選法律和政府資源,香港實行初選的規模會有重大限制,並不能有如美國總統大選般由政府出資。是次初選採用公眾投票與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民意調查各佔一半的計算方法。不過,勝出的候選人仍須獲得150名選委提名方能正式成為特首選舉候選人。籌委會在投票前舉辦論壇讓公眾了解各候選人。投票及民調結果在同日晚上8時正公佈,何俊仁出選。

投票方法

[编辑]

投票日期為2012年1月8日(星期日),投票時間為上午10時正至下午7時正。市民應帶同身分證到任何一個投票站(可跨區投票)投票。

有關方面於宣傳初選的期間,也花了不少篇幅,說明有關資訊保安及個人私隱問題,提及加密性及事後資料將會在一個月內刪除等。[4]

票站地點

[编辑]

候選人

[编辑]

是次共有兩個候選人,2011年12月30日進行之抽籤,決定候選人編號如下:

  • 1號:何俊仁
  • 2號:馮檢基

政綱

[编辑]

選前情況及各黨立場

[编辑]

何俊仁/民主黨

[编辑]

何俊仁以「公義香港 理想生活」及「向霸權宣戰」作競選口號。於12月23日在香港藝術中心進行政綱發佈會時,又得到公民黨梁家傑余若薇、獨立泛民議員李國麟等撐場支持。音樂人盧冠廷又為其撰寫競選主題曲《總要定》。[5]

民主黨又表明,會將初選當直選般宣傳,包括以巡區宣傳、旅遊巴接載支持者投票等,以令何俊仁在初選中以大比數勝出。[6]

何又表示,相信約有20000人投票。[3]

馮檢基/民協

[编辑]
選舉中馮檢基的助選團

馮檢基以「香港要公道」作競選口號。

他又表示,擔心大部分市民均不知道泛民設有初選,預期約有16000人投票。 [3]

社民連

[编辑]

社會民主連線一直反對泛民參與「小圈子」選舉,對此泛民初選也持負面態度,其中梁國雄與近十名黨友在何俊仁的政綱發佈會時,於場外示威表達不滿,又沿途追擊步行至政府總部上車離開的何俊仁。何則主動上前接過請願信,表明自己爭取民主的目標與社民連一致。

工黨

[编辑]

工黨於投票日表示為了突顯特首選舉是小圈子選舉,將不會於初選投票。但工黨的選委,會提名泛民的特首參選人,以協助泛民人士進入特首選舉。[7]

結果

[编辑]
時間 投票人數
至11:00 1755
至12:00 5150
至13:00 8572
至14:00 12,237
至15:00 16,063
至16:00 20,157
至17:00 24,418
至18:00 29,031
至19:00(最終投票人數) 33,932
編號 候選人 得票 得票率 民調支持者 民調支持度 總分 當選
1 何俊仁 22,148 67.2% 217 54.6% 60.9
2 馮檢基 10,791 32.8% 180 45.4% 39.1
棄權 993 / 611 / /
總數 33,932 / 1,008 / /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明報. 楊森﹕設立泛民初選機制的意義. 雅虎新聞. 2011-11-14 [201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6). 
  2. ^ 泛民特首初選的意義(民協 廖成利). 經濟日報. 2011-12-16 [201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3. ^ 3.0 3.1 3.2 政情:特首初選泛民打定輸「數」. 東方日報. 2011-12-30 [201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4. ^ 資訊保安及個人私隱. 泛民特首候選人初選. [201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4). 
  5. ^ 何俊仁向霸權宣戰. 蘋果日報. 2011-12-24 [201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6. ^ 明報. 泛民初選 何俊仁爭取大勝. 雅虎新聞. 2011-12-16 [201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 
  7. ^ 工黨將不參與泛民初選投票. 香港電台. 2012-01-08 [201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4) (中文(繁體)).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