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18年6月8日日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1918年6月9日日食
1918年6月8日日食
1918年6月8日日全食路徑圖
日食類型
性質日全食
伽瑪0.4658
食分1.0292
食甚(定義
持續時間2分22.8秒
位置奇里科夫島東南約590公里的北太平洋
坐標50°50.9′N 152°1.6′W / 50.8483°N 152.0267°W / 50.8483; -152.0267
日食帶寬度112.0公里
時間(UTC
食甚22:07:22.8
參考
沙羅周期126(72次中的第42次)
這次日食已經結束(更新)

1918年6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8年6月8日(亚洲大多爲6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太阳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日本、美国、英屬巴哈馬,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北部、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2]

日食概況

[编辑]

出現區域

[编辑]

日本琉球群岛南大東島以西約120公里的西太平洋洋面在6月9日日出時最先看到日全食,隨後月球本影向東北移動並覆蓋了北大東島北部和伊豆群島中的鳥島,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後在科迪亞克群島奇里科夫島東南約590公里的北太平洋洋面達到最大食分。此後本影逐漸轉向東南,斜貫美国並覆蓋了英屬巴哈馬(今巴哈马)北部後在6月8日日落時分結束於聖薩爾瓦多島以北約140公里的北大西洋洋面。

本影經過的陸地依次包括:

除了狹窄的全食帶內能看見日全食之外,月球半影覆蓋範圍內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中國東半部、朝鲜半岛日本北歐大陸部分北部及冰岛斯瓦尔巴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東部、夏威夷群島蘇俄東北半部(今屬俄罗斯聯邦)、北美洲小安的列斯群岛外的絕大部分、南美洲西北角。

月球在其軌道上自西向東轉動,發生日食時,月球在地球表面的陰影也大多自西向東移動,而從地球上看,太阳的西側先被月球遮掩,然後逐漸向東。但此次日食發生在北半球的夏季,地軸北端向太阳方向傾斜,月球半影北端經過了晨昏圈最北端附近的區域,因而在欧洲北部被半影覆蓋、看到日偏食的區域內,月影在地表自東向西移動,地面上看到的太阳東側最先被月球遮掩。北美洲和欧洲的日全食和日偏食大多發生在6月8日,而亚洲發生在6月9日,更有蘇俄西北部處於極晝的部分地區的日偏食在6月8日子夜前不久開始,在6月9日凌晨結束。[2][5]

霍華德·拉塞爾·巴特勒繪製的日全食圖片

基本參數

[编辑]

觀測

[编辑]
1918年奧勒岡州貝克市的鳥瞰圖

美国国会美國海軍天文台撥了3500美元的特別津貼,用於組織觀測隊前往奧勒岡州貝克城觀測日全食。觀測隊從1917年就開始準備,而約翰·C·哈蒙德(John C. Hammond)在1918年4月11日率領第一批隊員抵達貝克市。[6]選擇觀測地點時,雲遮率、全食持續時間和太陽高度角是很重要的因素。觀測隊成員包括天文學家塞繆爾·阿爾弗雷德·米切爾英语Samuel Alfred Mitchell和畫家兼物理學家霍華德·拉塞爾·巴特勒英语Howard Russell Butler。由於當時彩色攝影技術尚不完善,巴特勒需要在看完112.1秒的全食過程後畫出該景象。[7]他後來提及繪畫方法時說,他用學過的順態效應來記錄顏色。[7]全食階段開始時觀測隊看到雲層遮住了太阳,後來儘管散開了,但到最重要的觀測階段時,太阳又被薄雲遮蓋,5分鐘後才能重新看到太阳。[6]在美国各地,葉凱士天文台利克天文台威爾遜山天文台的觀測點都受到了雲的影響。[8]

相關的日食

[编辑]

1916-1920年的日食

[编辑]

月球交替位於相對的月球交點時,以半個交點年(食年),即約177天又4小時間隔出現下列日食。

註:1916年2月3日的日全食、1916年7月30日的日環食、1917年1月23日1917年7月19日的日偏食屬於上一組交點年系列。

1916年至1920年的日食系列
升交點   降交點
沙羅周期 地圖 沙羅周期 地圖
111 1916年12月24日

偏食(南)
116 1917年6月19日

偏食(北)
121 1917年12月14日

環食
126 1918年6月8日

全食
131 1918年12月3日

環食
136 1919年5月29日

全食
141 1919年11月22日

環食
146 1920年5月18日

偏食(南)
151 1920年11月10日

偏食(北)

沙羅周期

[编辑]

沙羅週期長度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屬於沙羅週期126,共包含72次日食,依次為1179年3月10日至1305年5月24日的8次日偏食、1323年6月4日至1810年4月4日的28次日環食、1828年4月14日至1864年5月6日的3次全環食(亦稱混合食)、1882年5月17日至2044年8月23日的10次日全食、2062年9月3日至2459年5月3日的23次日偏食,總共歷時1280.14年。其中最長的全食發生於1972年7月10日,共持續了2分36秒。[9]

下表列舉了1901年至2100年間發生的屬於該周期的日食,是第39至49次:

39 40 41

1918年6月8日

1936年6月19日

1954年6月30日
42 43 44

1972年7月10日

1990年7月22日

2008年8月1日
45 46 47

2026年8月12日

2044年8月23日

2062年9月3日
48 49

2080年9月13日

2098年9月25日

資料來源

[编辑]
  1. ^ 樊忠玉. 日(月)食. 中国天文科普网. [2016-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2. ^ 2.0 2.1 Fred Espenak.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918 Jun 08.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6-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英文)
  3. ^ Fred Espenak.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918 Jun 08 - Google Maps and Solar Eclipse Paths.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6-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英文)
  4. ^ Xavier M. Jubier. Eclipse Totale de Soleil du 8 juin 1918 - Cartographie Interactive Google (1918 June 8 Total Solar Eclipse - Interactive Google Map). [2016-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法文)(英文)
  5. ^ Fred Espenak. Catalog of Solar Eclipses (1901 to 2000).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6-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英文)
  6. ^ 7.0 7.1 Lawrence, Jenny; Richard Milner. A Forgotten Cosmic Designer. Natural History. 2000-02. (英文)
  7. ^ Total Solar Eclipse of June 8, 1918. Nature. 1918-10-03, 102 (2553): 89–90. Bibcode:1918Natur.102...89.. doi:10.1038/102089a0.  (英文)
  8. ^ Espenak, Fred. Saros Series 126. NASA Eclipse Web Site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
日食
上一次日食:
1917年12月14日日食
(日環食)
1918年6月8日日食
(日全食)
下一次日食:
1918年12月3日日食
(日環食)
上一次日全食:
1916年2月3日日食
下一次日全食:
1919年5月29日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