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田村 (澳門)
龍田村 (葡萄牙語:Povoação de Long Tin),是一個位於澳門半島的古村落,已消失。香山縣稅契證明其屬中國領土,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始被葡萄牙人侵佔。[1]
昔日龍田村位於香山縣前山寨之南,澳門城外,望廈村南,琴山護其東。今澳門地理位置約在文第士街、羅沙達街、巴士度街及飛良紹街一帶。古村後有大龍泉及二龍泉兩山泉,供村民灌溉食用。
名稱來源
[编辑]龍田村之名相傳來自宋朝風水大師賴布衣。當賴布衣遊歷至廣東,見龍脈分為二:一支向香港附近的寶安縣屬,曰「九龍」;另一支向濠鏡澳蓮峰山下,見其岡陵環蜷低陷盤地,曰「龍環」及「龍田」。
沿革
[编辑]龍田村相傳起源於宋代,逐漸發展成為澳門兩大村落之一,屬香山縣所管理。荷蘭軍隊曾於1622年(明天啟二年)入侵澳門,在劏狗環登陸後很快便攻至龍田村,就在大龍喉和二龍喉匯流處被城內居民擊退。為紀念事件,故建《戰勝荷蘭紀念碑》留念。[2]而具文獻實證出現“龍田村”之名則是嘉慶十三年(1808)十一月十三日兩廣總督吳熊光進呈的〈澳門形勢圖〉,另外,葡萄牙東波塔檔案館所藏的稅田單顯示,龍田村在嘉慶年間已存在土地買賣的情況。[3]
其後,澳門逐步被葡萄牙侵占。葡萄牙人占領龍田村,並編入西洋戶籍後,開始勒收租鈔。[3]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澳門總督亞馬留實行擴張殖民政策。結果在1849年8月,龍田村村民沈志亮聯同郭安、李保、張先、郭洪、周有、陳發等7人在關閘附近埋伏將阿馬留刺殺。及至1879年,清政府已無力保護澳門地區,龍田村已落入葡萄牙的控制範圍。據《查覆澳門新舊租界情況疏》記:「查龍田村民房一百餘家,係光緒五年佔去,將村左村後兩處,改造馬路。光緒九年,編入西洋戶籍,設立門牌。」可見1883年,龍田村終被澳葡政府強行編入戶籍。自此以後,澳葡富人相繼在此買地,並促村民搬遷。據《香山縣誌》載:「光緒三十三年,葡欲增闢馬路,焚龍田村民居三十餘家,逼遷家具,違者被毆;事後略補屋價,託名購取。居人遷徙流離,莫名其苦,今龍田村已為墟矣。」有學者認為,龍田村開展的各項現代化建設,呈現澳葡政府對龍田村的空間權力。[3]自村被焚以後,部分富有村民移居望廈村,其餘流離失所的村民後遷往大炮台山腳。不幸在山區再遭火災,後有善長籌建巴波沙坊,村民才有磚屋安身。
當龍田村空置,澳葡政府將低陷的田地填高,使之與塔石連成廣場。早期廣場用作葡兵操練、學童蹴球和賽馬之用。1918年,澳葡政府將該區改為民房和馬路,稱馬路為龍田村街。其後,該區發展為富人住宅區。為追念支援政府入主龍田村之葡籍富人,澳葡政府更將龍田村街改為文第士街,其餘街道亦以葡籍人士取名,如:羅沙達街、巴士度街及飛良紹街。自此,龍田村之名已淡化消失於時間之流:「沈志亮等人的家園,逐漸被入居於此的葡人富商名字取代,變成今日的文第士街、羅沙達街、飛良紹街……龍田村,連同義士們的名字一起,慢慢湮沒於歷史的蒙塵」[4]。
歷史遺跡
[编辑]現今龍田村舊址已不為人認識,只遺留下龍田廟福德祠土地、武帝神像和永興、建隆社古碑作歷史見證。龍田土地廟、武帝廟乃龍田村民被迫遷後,情商望廈村坊眾才遷至普濟禪院側;永興社與建隆社的古碑則得觀音古廟許可豎立於廟前。
龍田村土地上亦不少澳葡名人停居,其中包括華人富商盧華紹在此建有盧園(即今盧廉若公園)和孫中山胞兄孫眉在文第士街斥資建一洋房(即今澳門國父紀念館)等著名人士。
参考文献
[编辑]- 《澳門掌故》,澳門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ISBN 972-97840-1-9
- 關俊雄〈龍田村歷史初探 〉,《文化雜誌》第111期。
- ^ 葡萄牙侵占澳門.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澳門百科全書:荷蘭進攻澳門. [201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 ^ 3.0 3.1 3.2 關俊雄〈龍田村歷史初探 〉,《文化雜誌》第111期 (PDF). [2021-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4).
- ^ 沈志亮與亞馬留·十九. [2015-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