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韩思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韩思复(652年—725年),绍出,京兆长安人。唐朝官员

家世及早期仕途

[编辑]

祖父韩伦,貞觀年间为左卫率,赐爵长山县男[1][2]

韩思复年少丧父。十岁时,其母对他说父亲去世的情状,他感触呜咽几乎断气,韩伦因此特别喜爱他,曾说:“此儿必大吾宗。”家富有,从未吝惜金玉、车马、玩好之物。好学,举秀才中高第,承袭祖父封爵。[1]永淳年间,家道中落,遭遇饥荒,京兆人杜瑾送韩思复一百匹绫,韩思复正穷得两三天才有一天的粮食,却始终没有将绫拆封。[2]

调任梁府仓曹参军,正逢大旱,就开仓赈民,被州府劾责,说:“不如救活他们,别让他们为盗贼。”州府不能责难。又任汴州司户参军,为政宽恕,不行杖罚。在任上因丁母忧去职,家贫,卖柴服完丧期。当时姚崇为夏官侍郎、宰相,深嘉叹之,擢授其为司礼博士。[1]圣历年间,被吏部郎郑杲任为太常博士,定南郊仪注,建昌王武攸宁丧母,请求鼓吹,韩思复坚持不可,于是没请求到。韩思复排挤奸邪小人,守大体,国家赖之。郑杲同时任元希声为京兆士曹,曾对人说:“今年掌选,得韩元二子,则吏部不负朝廷矣。”[3]由司礼博士五迁至礼部郎中。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驸马王同皎获罪被杀,韩思复因是王同皎所荐,受到连累,贬始州长史。迁滁州刺史,州有铜矿,百姓铲凿很辛苦,韩思复将它卖到边境,省下很多费用。州署五次生出黄芝,百姓刻碑歌颂其祥瑞。改任襄州[2]

唐睿宗年间

[编辑]

唐睿宗景龙年间,累迁给事中。睿宗建造景龙观,韩思复上谏认为内乱刚平定,不宜大兴土木,未果。中宗子谯王李重福在东都洛阳作乱,任左散骑常侍严善思礼部尚书,知吏部选事。后李重福事败,景云元年(710年),严善思也因涉事被下诏狱,大理寺奏称严善思在任汝州刺史时就素与李重福交游,被召至京师也不说李重福谋逆,只奏称“东都有兵气”,是隐匿谋反事,请求处以绞刑。韩思复驳奏,指出严善思先前在唐中宗韦皇后专权图谋篡位时投靠相王(即唐睿宗),即使与李重福交游也是为了谋害韦氏,且被下敕追拿时就投案了,如果心怀谋逆之心为何不逃命?建议付刑部集群官议定奏裁,慎重量刑。[4]当时议者多认为严善思应被赦免,有司仍坚持先前所议请求诛之。韩思复又恳切切直地驳斥。[5]睿宗纳其奏,免严善思死,配流静州。严善思也没有对韩思复道谢,时人称赞严善思为长者。[6]韩思复也没有以其恩人自居。[7]曾任大理卿,执行法律时出错,被权臣弹劾,被给事中崔沔宽恕。[8]不久转中书舍人,数次上疏陈说政事得失,多被纳用。[1][2]

唐玄宗年间

[编辑]

开元初年,为谏议大夫。二年(714年)二月,姚崇被任为持节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北伐突厥,韩思复被任为兼行军司马。[9]四年(716年),山东蝗虫大起,姚崇时任中书令,奏请遣使分别去河南、河北诸道杀蝗虫而埋之。韩思复以为蝗虫是天灾,应当修德祈祷消灾,恐怕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上疏建议唐玄宗悔过自责、派使者宣慰、召至公之人上下同心、君臣一德,停止派出驱蝗使等,收揽人心。[10]玄宗深以为然,将韩思复的奏疏给姚崇。姚崇请求遣韩思复去山东察看被蝗虫所损之处,韩思复回来后奏以实情。[11]姚崇又请求令监察御史刘沼复查,刘沼揣摩姚崇心思,鞭挞百姓,修改情状回奏,河南数州因而不得免赋税。韩思复遂为姚崇所排挤,出为德州刺史,八年(720年)前后在任。约九年(721年)、十年(722年)转绛州刺史。[12]入为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十一年(723年)春,玄宗北巡,以韩思复为行在巡问赈给大使。韩思复作于汾阴祭皇地祇所用乐章。[13]裴漼御史大夫[1][2]

韩思复性恬淡,爱好谈玄,安心于实行仁道、亲行正道,不能担任纠察官员之职。不久,转太子宾客。进爵伯爵。累迁吏部侍郎。复为襄州刺史,政绩闻名天下,被代任回京,仍为太子宾客。十三年卒。[1]玄宗亲自题其碑“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故吏卢僎、襄州人孟浩然立其碑于石岘山。谥号[2]

之前韩思复年轻时曾随太白山隐士郑仁杰、李无为游玩,二人说:“你识清貌古,可惜做不到宰相。”[2]

影响

[编辑]

后来玄宗降罪于直言的谏官,起居郎吴兢上疏劝谏,举玄宗登基初年褚无量张廷珪、韩思复、辛替否柳泽袁楚客等数次上疏争论时政得失的例子,要玄宗虚心纳谏。[14][15]

评价

[编辑]
  • 《旧唐书》

家庭

[编辑]

韩朝宗[1][2]

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