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岛列表
外观
青岛市有海岛69个,包括6个人工陆连岛和63个四面环海的岛,均为基岩岛,其中10个上有固定居民。青岛市的多数海岛与陆地的距离都在20公里以内,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地约64公里。
概述
[编辑]青岛市原本有70个海岛,1987年斋堂前岛和斋堂后岛相连为斋堂岛后变为69个。青岛市的6个人工陆连岛是小青岛、小麦岛、团岛、团岛鼻、黄岛和吉岛。青岛市各岛地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区,平均气温在12摄氏度左右[1]。
1985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对灵山岛、竹岔岛和马儿岛进行岛屿调查。1987年至1988年,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持对大管岛、竹岔岛和鸭岛进行调查。1987年,青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编写《青岛市海岛、礁概查报告》。1990年至1991年,青岛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对灵山岛的综合调查,对田横岛、大管岛等8个岛的专项调查,和对全部69个岛的概查[1]。
列表
[编辑]名称 | 图片 | 坐标 | 面积 (km²) |
最高海拔 (m) |
其他介绍 | 信息来源 |
---|---|---|---|---|---|---|
牙岛子 | 35°47′25″N 120°10′35.9″E / 35.79028°N 120.176639°E | 0.0167 | 20.3 | 灵山岛的子岛之一,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水域内有海参、鲍鱼分布。与陆地最近点大珠山东大黑石栏距离12.2km | [2] | |
脱岛 | 35°56′26.1″N 120°19′08.5″E / 35.940583°N 120.319028°E | 0.09485 | 53 | 与竹岔岛之间隔有竹岔水道,低潮时两岛连通,可徒步往返。岛顶呈圆形,形似槟榔,又名槟榔岛。岛上杂草丛生,有松树500多棵,有200余种鸟类。周围海域有牙鲆等20多种鱼类,海参、鲍鱼等分布面积较大 | [3] | |
小石岛 | 35°56′32.2″N 120°19′37.2″E / 35.942278°N 120.327000°E | 0.0071 | 17.8 | 原与大石岛相连,后经风浪侵蚀而分为两个岛。无土层,无水源。周围水域渔业资源丰富,靠近对虾洄游路线 | [4] | |
竹岔岛 | 35°56′33″N 120°18′35″E / 35.94250°N 120.30972°E | 0.32 | 34.4 | 东西宽0.35公里,南北长0.9公里,岛岸线长2.5公里,距陆最近点薛家岛3公里,东南与脱岛相距0.3公里。浅海水域广,海产资源丰富,可捕鱼类20余种,适宜生长海参、鲍鱼、对虾、石花菜等 | [5] | |
大石岛 | 35°56′32.9″N 120°19′29.7″E / 35.942472°N 120.324917°E | 0.017 | 19 | 与脱岛中间隔有深15米的水道。海蚀地貌特征明显,地层属胶南群于家岭组。土层极少,无淡水源,长有少量草类。周围水域渔业资源丰富,有牙鲆、海参、鲍鱼等 | [6] | |
象垠子 | 35°56′46.1″N 120°14′22.2″E / 35.946139°N 120.239500°E | 0.0011 | 8.7 | 与象里岛之间的海沟宽约10米至50米,深约2米。外水深流急,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东北至西南水域有各种藻类、贝类,以及鲈鱼、鳗鱼等鱼类 | [7] | |
象里岛 | 35°56′48.2″N 120°14′23.0″E / 35.946722°N 120.239722°E | 0.0041 | 9.7 | 低潮时与陆地相连,与象外岛间有潮汐沙脊相连,高潮时沙脊水深1.5米。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该岛周围礁石密布,砾滩广阔,藻类资源丰富,有鲈鱼、鳗鱼等鱼类 | [8] | |
象外岛 | 35°56′50.4″N 120°14′21.4″E / 35.947333°N 120.239278°E | 0.0013 | 8.6 | 与陆地隔一潮沟,高潮时水深1.5米,低潮时干出。无土层,无水源,无植被。岛东北约150米范围内有九处圆形干出礁 | [9] | |
大公岛 | 35°57′36.5″N 120°29′31.8″E / 35.960139°N 120.492167°E | 0.1555 | 120.0 | 该岛草木茂盛,四周是岩缝洞穴密布的悬崖,周围水域多鱼、贝和藻类,岛上鸟类繁多。距离陆地14.8km。大公岛水域属青岛近海渔场,有鲈鱼、鲅鱼、比目鱼、黑鲷、真鲷等鱼类,以及海参、鲍鱼等渔业资源 | [10] | |
小屿 | 35°57′46.7″N 120°28′46.4″E / 35.962972°N 120.479556°E | 0.01129 | 41.9 | 该岛距陆最近点14公里,与大公岛相距1.2公里。该岛为基岩岛,岛西有干出礁。无淡水,土层极少,石缝中长有小山草。岛上生长繁殖有各种海鸟、候鸟,鸟粪很多 | [11] | |
小公岛南岛 | 35°59′41.5″N 120°35′5.2″E / 35.994861°N 120.584778°E | 0.01072 | 23.1 | 靠近小公岛,原本两岛统称为小公岛,两岛间有宽约3~10米的潮沟,低潮时水深3~5米。有较薄土层,生长野山参、山茅草等 | [12] | |
小公岛 | 35°59′45.1″N 120°35′3.6″E / 35.995861°N 120.584333°E | 0.01208 | 34 | 因比大公岛小二得名,又因岛顶圆如车轮而称车轱岛。距离陆地11.5km。岛上植物生长茂密,有山枣、黄花菜、野山参、山茅草、鹅观草等 | [13] | |
黄岛 | 36°02′36″N 120°12′54″E / 36.04333°N 120.21500°E | 6.976 | 53.5 | 因该岛土石赭黄而得名,又称齐伯山或齐伯岛。东北—西南走向,长4.3公里,最大宽度2.1公里,最小宽度0.8公里,海岸线长13.5公里。原本与陆地最近点小石头村距离2km,现为人工陆连岛,地处胶州湾西岸,制高点为乳山 | [14] | |
汇泉角尖 | 36°02′34.8″N 120°20′19.1″E / 36.043000°N 120.338639°E | 0.01018 | 8 | 距陆最近点0.07公里,花岗岩裸露岩礁。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端有向外延伸、低潮时出水的礁石。无淡水,无土层,无植被 | [15] | |
团岛鼻 | 36°02′39.8″N 120°17′23.2″E / 36.044389°N 120.289778°E | 0.0165 | 10.0 | 又名“下安山” 、“南山”,1962年成为人工陆连岛 | [16] | |
团岛 | 36°02′55.4″N 120°17′13.0″E / 36.048722°N 120.286944°E | 0.182 | 24 | 人工陆连岛,岛上有黑松、泡桐、中国槐、大叶黄杨等植物 | [17] | |
小青岛 | 36°03′10.9″N 120°19′3.7″E / 36.053028°N 120.317694°E | 0.02473 | 17.2 | 因形状象琴而又名琴岛。地势北高南低,四周岩石裸露,周围海域水深1~5米,有向外伸展较远的潮间带礁石。岛上植物有黑松、刺槐、棉槐、糖豆树、大叶黄杨、泡桐、樱桃、白杨、中国槐等 | [18] | |
麦岛 | 36°03′13.3″N 120°25′31.5″E / 36.053694°N 120.425417°E | 0.1598 | 30.7 | [19] | ||
赤岛 | 36°03′55.2″N 120°27′41.1″E / 36.065333°N 120.461417°E | 0.0165 | 8.1 | 临近石老人,为花岗岩基质的裸露岩礁,无淡水,无土层,无植被,周围多礁石。周围水域有鲍鱼、海参、小黄鱼、鳗鱼、黑鲷等 | [18] | |
长门岩南岛 | 36°10′23.9″N 120°56′42.5″E / 36.173306°N 120.945139°E | 0.03115 | 53.1 | 长门岩四岛之一,地处长门岩主岛以南,与西砣子之间有潮沟相连 | [20] | |
冒岛 | 36°11′08.4″N 120°18′47.2″E / 36.185667°N 120.313111°E | 0.01965 | 11 | 距陆最近点0.8公里。地势较平,东高西低。西南部岸边呈圆形,为岩礁,东北部岸边岸线较直,为砂质。植物以杂草为主,无树木。周围水域适宜养殖扇贝、花蛤等,产鱼虾 | [21] | |
狮子岛 | 36°13′43.7″N 120°43′57″E / 36.228806°N 120.73250°E | 0.03604 | 37.7 | 距离陆地4.5km,沿岸峭壁陡立,礁石环绕,北、南、西三侧多暗礁 | [22] | |
大管岛 | 36°13′44″N 120°46′00″E / 36.22889°N 120.76667°E | 0.51 | 100.0 | 岛上草木繁茂,有树龄数百年的耐冬花树。与陆地最近点王哥庄镇仰口港距离7.5km | [23] |
地图
[编辑]参考
[编辑]- ^ 1.0 1.1 《青岛市志·海洋志》第一篇 海洋地质地貌 第六章 海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牙岛子.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脱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0-02].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小石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竹岔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0-02].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大石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象垠子.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象里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象外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大公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24].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小屿.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小公岛南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小公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小公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汇泉角尖.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团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0-01].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团岛鼻.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0-01].
- ^ 18.0 18.1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赤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麦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长门岩南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冒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0-02].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狮子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 ^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岛 大管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