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伊努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伊努人
總人口
日本官方估計:25,000人
非官方估计:20萬[1]
俄羅斯境内:109人
分佈地區
 日本25,000–200,000
 俄羅斯109[2]–1000;堪察加边疆区:94 -900[2]
語言
阿伊努語(传统语言)
日语俄语(通用语言)[3][4]
宗教信仰
泛灵论熊崇拜)、俄罗斯东正教日本佛教神道教
相关族群
鄂罗克人尼夫赫人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アイヌ
平文式罗马字Ainu

阿伊努阿伊努語Ainu,日语:アイヌ,俄语:Айны),或譯愛努愛奴,是日本北方及俄羅斯東南方的一个原住民族群,主要聚居在北海道庫頁島千島群島堪察加等地[1]。在阿伊努語中「阿伊努」即「人」的意思,該民族分佈的地區亦稱阿伊努茅希利,即阿伊努語中「人居住的地方」。至今,很多阿伊努人都希望人們稱謂他們為「ウタリ」(日語羅馬拼音:Utari,阿伊努語中「夥伴」的意思)。在官方文獻中,「阿伊努」和「烏塔利」此兩種稱呼都有。目前,阿伊努民族在诸多方面,受到了来自大和民族的影响。[5]官方估计,人口约25,000,非官方数字為200,000人以上。[1]自1899年3月2日颁布《北海道旧土人保護法》後,阿伊努人被迫學習日語,須採用日本名字,責令停止宗教習俗,成為部落民的一支。二戰後,日本政府继续沿用“自古以来的居民”这样的说法,不承認有此民族的存在。直到2008年6月6日日本國會才首次承认阿伊努人为原住民,2019年4月19日立法確認。

很多中文文獻直接用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蝦夷人來稱呼阿伊努人,認為這兩者是同一個族群(例如台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惟此種觀點具有爭議性。歷史上,阿伊努人亦曾經在日本本州居住過。

根據北海道政府在1984年進行的調查資料,當時在北海道有24,381名阿伊努人。不過,多數阿伊努人都傾向隱藏他們自己的族群性,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族源,因此現存阿伊努人的精確人口數目難以得知。俄羅斯帝國1897年的人口普查中,有1,446人在俄羅斯帝國使用阿伊努語作為母語,在庫頁島上有1,434人。[來源請求]

特征及人类學相关研究

[编辑]
阿伊努人《The Racial History of Man 》(1923年),罗兰·伯雷奇·狄克逊英语Roland Burrage Dixon著。

阿伊努人的特征是肤色較深,低額多鬚,深眼窩,直鼻,體格健碩,毛发極爲浓密,有捲髮的傾向,样貌与高加索人种相似,脸上和身上的汗毛都很多棕色人種特徵,是世上已知體毛最旺盛的人種之一。

阿伊努人是歷史學家民族學家遺傳學家最有爭議的問題之一。如今,研究人員提出了三個阿伊努人的起源的理論。以目前的研究而言,學者還無法確定他們的起源。十九世纪中期英國人类學家從外貌特征判断他們是歐羅巴人種的後代,是從西伯利亞經過庫頁島而到達日本列島的。惟最近的脫氧核糖核酸测试没有显示出与歐羅巴人種的遗传基因相似(他们有与藏族安達曼人相似基因),近年关于线粒体单倍群的研究则发现阿伊努人(包括来自北海道东北地方的样本)携带 N9b 的频率很高,这在西伯利亚东部的乌德盖人中也有发现,并且相比东亚人群中更常见于欧洲人群。另一説法阿伊努人始祖是北上的太平洋南島人種,第三種説法是古亞細亞人。一些人类学家认为阿伊努人为原始高加索人种(Proto-Caucasoid)。[6]

2021年的一项研究证实,北海道绳文人欧亚大陆北部土著人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期居民”(Terminal Upper-Paleolithic people)和约公元前15,000年从本州抵达的绳文人组成。阿伊努人又起源于北海道绳文人和北海道的鄂霍次克人[7]

現存阿伊努人和歷史上蝦夷人的關係

[编辑]
阿伊奴人的熊祭。1870年繪。
阿伊努人

日本古文獻中的蝦夷人

[编辑]

北海道古稱蝦夷えみし Emishi 或えぞ Ezo),日本史書上也有不少關於「蝦夷人」的記載。在日本武尊傳說成立的時代(6世紀),依照《日本書紀》的記載,日本武尊經由海路進入陸奧國(今本州東北地方)攻打東夷日高見國。征討後,「蝦夷既平,自日高見國還之,西南歷常陸(今茨城縣東北方)」[8][9][10]。由此可見蝦夷人的勢力範圍,是從茨城縣東北地區,到整個本州東北地方。

日本書紀》中對蝦夷的記載是這樣子的:「朕聞:其東夷也,識性強暴,凌犯為宗。村之無長,邑之勿首。各貪封界,並相盜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奸鬼。……其東夷之中,蝦夷是尤強焉。男女相居,父子無別。冬則宿穴,夏則住樔。衣毛飲血,昆弟相疑。……故往古以來,未染王化。……即巧言而調暴神,振武以攘奸鬼。」「東夷之中,有日高見國。其國人,男女並椎結文身,為人勇悍。是總曰蝦夷。亦土地沃壤而曠之,擊可取之。」[8]

江戶時代,德川光圀編著《大日本史》,其有諸藩列傳內收有蝦夷傳上、下二卷。[11][12]

阿伊努人即蝦夷人的說法

[编辑]

有某些學者認為蝦夷人與阿伊努人是同一種族的可能性很高。他們的證據大致上有以下幾種。

  1. 一直到現在,日本本州的東北地方仍然有很多阿伊努語發音的地名,這證明阿伊努人曾經在日本本州居住過。
  2. 不論是上一節所引用的《日本書紀》,或者是其他的古文獻史料,其中對於蝦夷的習俗記載,都和現在的阿伊努類似。
  3. 因此,既然中世、近世的蝦夷即阿伊努,所以古代的蝦夷也應該是阿伊努。

整體而言,採用這種說法的學者認為,日本歷史上石器時代的祖先是阿伊努,或者是阿伊努傳說中的矮人(克魯波克魯)。後來,從亞洲大陸渡海過來之現日本人的祖先,又將石器時代人征服或驅逐。

阿伊努人非蝦夷人的說法

[编辑]

也有不少學者不認為阿伊努人是蝦夷人,證據大致上如下:

  1. 日本本州東北北部(日高見國)很早就有古墳文化以及稻作技術,所以蝦夷人應該是倭人,不是阿伊努人。
  2. 《日本書紀》或其他古文獻有關蝦夷人是蠻民的記載,都是虛構的。這些文獻並非實際觀察蝦夷的生活、或運用可靠的資訊得來的;而只是引用中國古籍中有關蠻俗的記載而已。其中對蝦夷人的描述,僅是對其畏懼與鄙夷而來。
  3. 1950年3月,日本的考古學家將中尊寺金色堂的蝦夷人統治者奧州藤原氏的遺體加以調查,結果並沒有發現阿伊努的特徵。

遺傳學研究

[编辑]

近年來遺傳研究、阿伊努人的 DNA 與琉球人的較為接近,其次為和人、目前已確認1/3以上的阿伊努人與和人有基因交流。在卅多個人種的基因型的比較下、發現日本人(阿伊努人、琉球人、和人)基因型非常特殊有別於各種居住在東亞大陸的主要族群、或許代表著繩文人的基因或多或少已流傳於日本列島各處。现代日本人有35%-40%的人口比例携带阿伊努染色体。除了與和人外阿伊努人也確認與尼夫赫人有基因交流、多方交流導致了阿伊努人的遺傳特異性。

人類 Y 染色體 DNA 單倍型類群的組成中、日本人(特別是沖繩縣)主要是 D1b 為88%(其中 D1b* 是13/16=81.25%、D1b1a 是1/6=6.25%)。另外、報告指出由北方西伯利亞樺太南下的 C2 為2/16=12.5%。

北海道繩文人

[编辑]

線粒體 DNA(mtDNA)的統計分析下,出土的北海道繩文·後繩文時代人的統計分佈與現代東亞人(包含日本本土)有著很大的差異。在坂上田村麻呂入侵前的東北地區古墳時代人中發現到很多北海道繩文·後繩文時代人 的基因型、指出東北地區繩文人與北海道繩文·後繩文人可能有著共同的母系、東北地區繩文人與北海道繩文時代人 DNA 比較的結果顯示、N9b 與 M7a 一直是北日本縄文人粒腺體 DNA 的標誌。

目前觀察到北海道繩文人有四種基因型 N9b、D10、G1b、M7a。其中 N9b 有著64.8%的高比例,黑龍江下遊的原住民中亦持有高比例的 N9b。D10 也是,可以在黑龍江下遊的原住民烏爾奇人中見到,而主要出現在東北亞 Y 染色體基因型 G 中的 G1b 在堪察加半島的原住民較常出現。這是現代日本人中未曾看到的。

與鄂霍次克人、堪察加半島原住民的關聯

[编辑]

近年有關鄂霍次克人與阿伊努人共通性的研究出爐。從樺太薩哈林州)開始的鄂霍次克文化5世紀自北海道南下,於10世紀時消失,也有源自肅慎人的說法。

2009年,在北海道的鄂霍次克文化遺趾中發現的人骨,與現在位於樺太北部西伯利亞黑龍江河口一帶居住的尼夫赫人最相近,還有黑龍江下游居住的烏爾奇人,甚至做了現在在堪察加半島居住的伊捷爾緬族,以及科里亞克族的共有祖先DNA的調査。再者,鄂霍次克人有著繩文人所沒有的阿伊努人基因型,因此確定了阿伊努人與鄂霍次克人在遺傳上的共通性。過去的研究顯示20%阿伊努人有著繩文人及和人所沒有的 Y 染色體基因型,在此之前原因一直不明。

天野哲也日语天野哲也北海道大學教授(考古學)評論說「阿伊努人並不是繩文人單純的子孫,顯露出其民族複雜的誕生過程」。増田隆一日语増田隆一北大准教授推測「鄂霍次克人與同時代的非後繩文人的擦文人有著通婚關係,鄂霍次克人將基因傳給了阿伊努人」。此北大研究團隊聲稱認為阿伊努人的形成在於包含了後繩文人・擦文人與鄂霍次克人兩族群。

历史

[编辑]

最近的研究表明,阿伊努文化起源于鄂霍次克文化擦纹文化的合并。[13]1264年,尼夫赫人上诉元帝國,阿伊努人入侵尼夫赫人土地,导致阿伊努人与元帝國的战争。[14]13世纪开始与和人接触。[15]阿伊努人属于狩猎采集社会,生活以狩猎和渔业和簡單農業为主,信奉原始自然宗教。[16]采猎民族的固有特性也注定了其必然会被后起的农業海洋民族以高度組織化的社會制度和科學技術征服,最终沦为少数民族并逐步走向消亡的命运。

從13世紀開始逐步受到日本人(和人)勢力的壓迫

[编辑]
阿伊努人歷史分佈(紅)與可能分佈(粉紅)

不論遠古時代的阿伊努到底是不是蝦夷,在13—14世紀左右,阿伊努文化算是達到了最高峰。之後,以北海道以南之江差松前為中心的日本人(和人)勢力逐漸強大,隨著阿伊努人與和人之接觸的日漸頻繁,日本人(和人)在最後終於對阿伊努民族展開了残酷的征服和壓制(Thomason 1999)。[與來源不符] 遭受压迫的阿伊努人也開始對日本人(和人)展開激烈反抗,雙方有了1457年的坷相曼夷之戰、1669年的沙牟奢允之戰以及1789年的庫那西利·美那西之戰,阿伊努人最後都以失敗告終。18世纪本州再無阿伊努人。大部分居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钏路等地,少数远移库页岛千岛群岛一带,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18世纪末,德川幕府直接派官吏统治千岛,开辟了十几个渔场,同时实行强力同化政策,逼迫阿伊努人改变风俗习惯,剃去胡须、洁髮、穿和服、按日本方式改名换姓。1904年,歷時阿伊努人被迫放弃母语而改學日語,須採用日本名字,責令停止其传统的宗教習俗,如動物的犧牲和紋身的習俗 。

在1822年和1854年之間,由於日本人(和人)的屠杀及其所帶來之種種新傳染病的播散,阿伊努人的人口大量減少。此外,強制性的勞務和被迫分離的家庭,也都對阿伊努人當時的人口造成了影響(Thomason 1999)。[與來源不符]

明治時期以後的制度化歧視

[编辑]
北海道阿伊努人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872 15,275—    
1882 17,198+12.6%
1890 17,118−0.5%
1900 17,298+1.1%
1910 17,554+1.5%
1920 16,720−4.8%
1930 15,703−6.1%
1940 16,170+3.0%
来源:北海道庁統計書
薩哈林阿伊努人,1909年

1868年,江戶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把國家大政奉還明治天皇,日本歷史上的明治時期正式展開。1869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將新都改名為東京。同年,在沒有任何正式協商的情況下,阿伊努人所居住的「蝦夷地」被正式納入日本的行政範圍內,同時易名為「北海道」。次年,現代的戶口制度在北海道正式實行,所有的阿伊努人從那時候起在行政上都成了日本人。在這之後,日本政府不但沒收阿伊努人的土地,同時還將這些土地撥給新遷入的日本移民,以便鼓勵這些新移民對北海道的開拓工作。1869年(明治2年),北海道總人口為58,467人;1901年(明治34年),北海道的人口就超過了100萬人,該地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成了不折不扣的少數民族(Thomason 1999)。[與來源不符]

阿伊努人,1904年
阿伊努人

明治時期的日本政府,對阿伊努人實施各種同化政策,阿伊努民族長期以來的生活習慣都受到官方的禁止,成為和人眼中的「舊土人」,被迫強行接受「日本人」的生活習慣。1899年,日本政府制定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日语北海道旧土人保護法,在這個時候,阿伊努人被授予自動日本國籍,並禁止阿伊努語以及任何狩獵,漁業,祭祀等傳統行為。[17]其表面上的目的雖然是為了救濟阿伊努人和傳授農業知識,但是在將他們定義為「舊土人」的同時,卻也造成了對阿伊努人的制度化歧視英语Institutional discrimination,將他們刻意與「和人」做區別(阿伊努民族博物館),視為部落民

因為部落民差別待遇導致阿伊努人社會地位非常低落,不少人刻意隱瞞自己的血統。甚至自1903年起,日本政府於博覽會的人類動物園中以“舊土人”之名向遊客展示阿伊努人,[18]各種制度化歧視讓阿伊努人苦不堪言。

二戰後的發展

[编辑]
1999年北海道阿伊努人分布圖
現代阿伊努人。值得注意的是,其服裝穿著方式乃同和服采右衽,與其傳統左衽穿法已有所不同。
傳統房屋復原,北海道二風谷阿伊努文化博物館

1946年,北海道靜內町(現已併入新日高町)召開「全道阿伊努人大會」,大會上以阿伊努人的「教育高度化」、「福利、保健設施共同化」等作為主要議題,成立「社團法人北海道阿伊努協會」,只可惜協會的名稱讓當時許多阿努伊血統的居民礙於社會觀感及諸多心理因素而不願參與。1961年,該會更名為「北海道同胞協會」,對與阿伊努相關的問題都設法做出積極努力。

1984年,該會要求日本政府制定「阿伊努新法」(暫定)以取代現行的「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在這以後,因為希望新法能夠早日通過,阿伊努人展開相當激烈的族群運動

1986年,当时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公開发表谈话,认为“日本是单一民族”,此說法引起一场争论,但日本政府仍拒絕承認阿伊努民族的任何地位。

1992年12月,阿伊努人的組織──北海道同胞協會理事長野村作為阿伊努人的代表,在聯合國集會上發表演說。演說陳述阿伊努人由於日本政府的同化政策被否定其傳統文化,剝奪領土(北海道樺太千島群島)和生活手段的事實,強烈抗議並要求日本政府根據《國際人權公約》,為阿伊努人的生存權利制定新法。但日本政府拒絕:「享有自己的文化,實踐自己的宗教,以及使用自己的語言是被我國憲法所保障的每個人的權利。但在聯合國《人權公約》中規定意義的少數民族,在我國不存在。」這種說法顯然與先前制定的《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是相互矛盾的。阿伊努人的抗議一直未斷。他們把自己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的存在事實再三向日本政府、聯合國提出來。懾於當時國際先住民自立運動的高漲,日本政府曾於1957年以改善生活條件和勞動條件為目的,修改過《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中的107號規定。但幾十年來,日本媒體、政壇很少涉及這一問題的落實情況。日本還是以「單一民族國家」姿態出現。

1997年在阿伊努人中的有識之士的努力下,日本國憲法終於決定包含「尊重阿伊努人權利」的若干內容。日本通过阿伊努文化振兴法(阿伊努新法)代替具有民族歧视性质的“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其中包括人權保護、振興民族文化、創設自立化基金及設立審議機關等項內容。阿伊努人的抗爭由此獲得初步的一点勝利。但日本国会同时还通过“其原住性是历史事实”的附带决议。日本政府继续沿用“自古以来的居民”这样的说法,一直不确定“原住民族”的概念,以防原住民提出土地补偿等问题。

2007年一項統計指出,約1万5000人的阿伊努人中,能流暢說阿伊努語的人不到10人。更推斷出以阿伊努語做母語的人,在千島列島、樺太都已經滅絕。剩下在北海道的平均年齡已達80歲以上,能流利說母語話都不剩十人,並且都耄耋之齡的老人,處於極危狀態。[19]

2008年6月6日,隨著G8的召開,日本國會議員一致通過法案要求正式將阿伊努人列為日本「原住民族」[20],但日本政府並未表明此法案對阿伊努人的承認是否會使阿伊努人得到更多的權利,且僅表示其對「原住民」的定義會比去年聯合國大會頒佈的《原住民權利宣言》中的定義還要狹隘。[21]在日本強制通婚和同化政策下,当代阿伊努人的後代幾乎都多少混合日本人(和人)的血統,因此现在日本境内已沒有完全純種的阿伊努人。2009年阿伊努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组织列為「將要消滅的母語」。[22]

2011年後,在北海道地區大多的市、町都有生活館,由於阿伊努人傳統的房舍因應日本消防法規而被拆除,導致在北海道四處可見用阿伊努族圖騰創作的旅遊商品,卻看不到半個真正的阿伊努人部落。存在保留區的草屋建築大多都是2008年日本政府正式承認阿伊努族後,為振興觀光撥下的經費所建的,目的為觀光表演用途。公開的阿伊努祭祀活動,大多數的日本人(和人)都不會參與,而阿伊努族人礙於面子與日本社會觀感問題,不願學習母语──阿伊努語[23]多数有阿伊努血統的人從事漁业与地盤工人,並仍要求政府採取措施提高其社會地位。[來源請求]

2019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的施政方針報告中,首次將阿伊努族稱為「原住民族」;2月15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中通過寫明正式將阿伊努族列為日本「原住民族」的法律草案,被稱為「阿伊努新法」。取代阿伊努文化振興法[24][25],4月19日立法通過,阿伊努族正式正名成功。法條中包括禁止歧視,設立協助阿伊努人觀光及產業發展的新補助金制度,放寬過去對阿伊努民族傳統漁獵行為的限制等[26],並計畫將北海道白老町的「ウポポイ民族共生象徴空間」訂為阿伊努文化的復興據點[27],且準備要在2020東京奧運會上向全世界宣揚阿伊努文化[28][29]。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反對政府將阿伊努文化視為觀光資源的作法,如阿伊努部落協會會長清水裕二就表示堅決反對將阿伊努「觀光資源化」,認為「阿伊努人與阿伊努文化不是吸引觀光客的工具,而是歷史正義跟原住民族權利」。[30]

2020年2月7日,日本政府宣佈東京奧運會開幕典禮排除阿伊努族的舞蹈表演,令阿伊努族人錯愕和失望[31][32],然而最終將其納入閉幕式的影片當中[33]

俄羅斯境內的阿伊努人

[编辑]
薩哈林阿伊努人

阿伊努也是俄羅斯庫頁島千島群島堪察加原住民。俄羅斯阿伊努人可以細分到六组:堪察加阿伊努人、北千島阿伊努人、南千島阿伊努人、阿穆爾谷阿伊努人、北薩哈林阿伊努人、南薩哈林阿伊努人。總人口100到1000人。俄羅斯政府以阿伊努人既不講阿伊努語、也不從事任何阿伊努人在社會行為和習慣的傳統文化為由,不承認其為單獨民族,也因此不能比照堪察加人的優待政策。

語言

[编辑]

与该民族相关的文艺作品

[编辑]

以下提及神威一詞的即表示阿伊努語的“カムイ”(神)之意。

  • 熊巫女》/當女孩遇到熊,女主角雨宿町為阿伊努巫女。
  • 山岳《神威岳》(かむいだけ),北海道多個山岳的名稱。
  • 漫畫《黃金神威》,野田サトル所繪,2014年起開始連載的漫畫,並於2017年4月製作動畫第一季、2018年10月為第二季、2020年12月出第三季。
  • 漫畫《神威傳》,白土三平所繪,於1967年起開始連載的漫畫。
    • 動畫《忍風神威外傳》,以神威外傳故事製作的動畫,於1969年播出。
  • 吉卜力工作室1997年動畫電影《魔法公主》的男主角阿席達卡即是蝦夷族(古代阿伊努族)出身。
  • 日本小說家矢野徹1970年出版的冒險小說《神劍》(カムイの剣)劇情中,主角「次郎」(服部次郎左)為阿伊努人與日本人的混血兒,故事中他所持的短刀即名為「カムイの剣」。另外故事中也有阿伊努人的角色登場。改編動畫電影由角川春樹事務所於1985年推出。
  • 動漫《X》中主角「司狼神威」。
  • 動漫《通灵王》裡的主要角色之一,「轟隆轟隆」及其家族來自北海道阿伊努族,轟隆轟隆原名「碓氷ホロケウ」(碓冰狼神)該劇中敘述取自於阿伊努族的狼神之意,ホロケウ為阿伊努語「狼」的意思。
  • 動漫《狼與香辛料》的女主角名為赫蘿(ホロ)、是取自阿伊努語「狼」(ホロケウ)。
  • 動漫《最終兵器少女》故事舞台為北海道,劇情發展中多處觸及阿伊努民俗與典故,女主角「千瀨」(ちせ)的名字亦為阿伊努語「家」的意思。
  • 動漫《小林家的龍女僕》中神奈神威的名字來源於阿伊努民間傳說的阿澄雷神。
  • 遊戲《大神》中有一個「北方國家カムイ」,住在那個國家的人為少數民族「オイナ族」,裡面有個角色「オキクルミ」亦可跟主角一起戰鬥,此篇故事原形來自於阿伊努民俗故事,「オキクルミ」也是阿伊努神話中的人物。
  • 游戏《侍魂》系列的登场人物中,有一对阿伊努人姐妹「娜可露露」和「莉姆露露」。
  • 遊戲《神威》,縱向捲軸射擊遊戲
  • 日本男歌手《神威樂斗》,通稱GACKT
  • 日本男漫畫家《藤原神威》。
  • 日本虛擬男性歌手軟體《神威がくぽ》(GACKPOID),以VOCALOID 2為基礎開發,聲音由日本歌手GACKT提供。
  • 船艦《神威號水上飛機母艦》,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的水上飛機母艦。
  • 列車《神威號列車》、《超級神威號列車》(スーパーカムイ),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函館本線特急列車班次的名稱。
  • 電影《大和殺無赦》(許されざる者/不可饒恕),改編自克林伊斯威特執導電影殺無赦的日本電影,對於阿伊努人風俗、民情亦有不少著墨。
  • 網路遊戲《艦隊Collection》在2017年春天亦實裝了上述的神威號的艦娘,配合原型艦船的名字設定成阿伊努人,並穿著阿伊努人傳統服裝,台詞中也有少量阿伊努語。

參见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1.0 1.1 1.2 Poisson, B. 2002, The Ainu of Japan, Lerner Publications, Minneapolis, p.5.
  2. ^ 2.0 2.1 Russian Census 20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_ Population by ethnici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俄文)
  3. ^ 阿伊努語是傳統語言。现今,只有1%-5%的阿伊努人能流利的使用阿伊努語,5%-10%的阿伊努人能夠简单的使用阿伊努語,而50%的阿伊努人則只能算是略通阿伊努語。因此现在大多数的阿伊努人是讲日语或俄语。
  4. ^ Gordon, Raymond G., Jr. (ed.).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15th. Dallas: SIL International. 2005. ISBN 1-55671-159-X. OCLC 224749653. . OCLC 6033809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E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Volume 199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Colin Baker, Sylvia Prys Jones
  6. ^ Modern Japan: A Historical Surve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Louis G. Perez. Early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people: "There is no definitive evidence concerning when and from whence the original inhabitants arrived in Japan, but it is assumed that they came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South Pacific region. The predominant strain is Mongoloid, including a considerable mixture of people of Malayan origin. The Japanese language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both the Polynesian and the Altaic language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s early as 200,000 years ago, paleolithic humans (who used chipped stones for tools) inhabited the islands. Also among the early inhabitants of Japan were the ancestors of the Ainu, a people of proto-Caucasian origin who live in Hokkaido today. Currently only about 50,000 Ainu remain. Their early histor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neolithic people who inhabited the islands are not known."
  7. ^ Natsuki, Daigo. Migration and adaptation of Jomon people during Pleistocene/Holocene transition period in Hokkaido, Japan.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21-01-19,. 608-609: 49–64 [2023-03-16]. ISSN 1040-6182. S2CID 234215606. doi:10.1016/j.quaint.202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2) (英语). The Incipient Jomon communities coexisted with the Terminal Upper Paleolithic (TUP) people that had continued to occupy the region since the stage prior to the LG warm period, but the Incipient Jomon population was relatively small. 
  8. ^ 8.0 8.1 日本書紀
  9. ^ 尾張國熱田太神宮縁記. [200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3). 
  10. ^ 存档副本. [200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3). 
  11. ^ 蝦夷傳上
  12. ^ 蝦夷傳下
  13. ^ Sato, Takehiro; et al. (2007). "Origins and genetic features of the Okhotsk people, revealed by ancient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52 (7): 618–627. doi:10.1007/s10038-007-0164-z
  14. ^ 第59回 交易の民アイヌ Ⅶ 元との戦い. Asahikawa City. June 2, 2010 [March 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1) (日语). 
  15. ^ Weiner, M (eds) 1997, Japan’s Minorities: The Illusion of Homogeneity, Routledge, London.
  16. ^ "NOVA Online – Island of the Spirits – Origins of the Ain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n May 8, 2008.
  17. ^ 常本 照樹「アイヌ民族をめぐる法の変遷―旧土人保護法から「アイヌ文化振興法」へ」(自由学校「遊」ブックレット 2000年)
  18. ^ 長谷川由希、アイヌ民族と植民地展示 :1903~1913年の博覧会から. 70~97.2005年
  19. ^ Juha Janhunen; Tapani Salminen. Endangered languages in Northeast Asia/ report. [2007年9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2日) (英语). 
  20. ^ Diet officially declares Ainu indigenous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7-13 日本時報
  21. ^ Ethnologue.com. Ethnologue report for Ainu. [2013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9日) (英语). 
  22. ^ 「八丈語? 世界2500言語 消滅危機―「日本は8言語対象 方言も独立言語」ユネスコ」『朝日新聞』2009年2月20日付夕刊、第3版、第1面。
  23. ^ 地域的融合與心域的跨越──北海道愛努族的境遇,謝世忠教授演講議題:存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24. ^ 愛努人列原住民 日本通過草案.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25. ^ 日本「愛奴人」正名成功!曾遭掠奪土地、消滅文化,被當動物展覽…揭北海道原住民血淚史. [201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26. ^ 日本通過愛努新法 明訂為原住民族並禁止歧視.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7). 
  27. ^ 終於成為官方認定的原住民 日本「愛努人」文化復興. [2019-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28. ^ 全球/2020東奧倒數 日本「愛奴人」藉此向世界發聲. [2018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3日). 
  29. ^ 東奧在即 日本「愛努人」文化復興.搶觀光財. [2019-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30. ^ 原住民不是觀光財:日本爭議的「愛努人新法」. [2019-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31. ^ 五輪開会式、アイヌ舞踊は不採用 「はまらなかった」. 朝日新聞. [2020-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32. ^ Olympic snub: Dance of Japan's indigenous Ainu dropped from opening ceremony. japantimes. [202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33. ^ 【五輪閉会式】「東京音頭」に外国選手ノリノリ 踊る姿に反響「かわいい」「ありがとう!」. ORICON NEWS.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參考出處

[编辑]
  • 位於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民族博物館」,在其中文版網頁上是採用「愛努」此漢字譯名(nd);採用「阿衣奴」此漢字譯名的是沈淑敏(nd)。
  • 阿伊努民族博物館,nd,愛努民族概要 [online]。日本北海道:阿伊努民族博物館。[引用於2004年11月5日]。全球資訊網網址:[1]
  • The Ainu Museum. nd. The Ainu People [online]. Siraoi, Hokkaido, Japan: The Ainu Museum, [cited 5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2].
  • 大紀元,nd,日本的蝦夷人 [online]。np:大紀元。[引用於2005年2月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3]
  •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3,日本投資環境簡介 [online]。np: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引用於2005年2月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沈淑敏,nd,日本原住民之謎 [online]。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引用於2004年11月19日]。全球資訊網網址:[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釋聖嚴,1980,日本佛教史,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online]。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引用於2005年2月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omason, Andy. 1999. Fourth World/Indigenous Peoples: The Ainu of Japan [online]. np: Suite101.com, 2 July [cited 5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www.suite101.com/article.cfm/fourth_world/22057 [與來源不符]
  • Wikipedia. 2005. Ainu [online]. np: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 February [cited 5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楊俊昭,2002,秋風颯颯話東瀛 [online]。np:楊格專欄:漫談地名與國名。[引用於 2005年2月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和阿伊努人相關的研究書目舉隅

[编辑]
  • 北海道ウタリ協會アイヌ史編集委員會編,1989-1994,アイヌ史(五冊)。札幌市:北海道出版企畫。
  • 本多勝一,1993,アイヌ民族。東京:朝日新聞社。
  • 大井晴男,2004,アイヌ前史の研究。東京都:吉川弘文館。
  • Fitzhugh, William, and Chisato O. Dubreuil. 2001. Ainu: Spirit of a Northern People. Reprint ed.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 工藤雅樹、佐佐木利和,1992,古代の蝦夷:北日本繩文人の末裔。東京:河出書房。
  • Ohnuki-Tierney, Emiko. 1984. The Ainu of the Northwest Coast of Southern Sakhalin. Prospect Heights, Ill.: Waveland Press.
  • 平山裕人,1996,アイヌ史を見つめて。札幌市:北海道出版企畫。
  • Walker, Brett L. 2001. The Conquest of Ainu Lands: Ecology and Culture in Japanese Expansion, 1590-1800.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新谷行,1990,增補アイヌ民族抵抗史。東京:三一書房。
  • 植原和郎等,1972,シンポジウムアイヌ:その起源と文化形成。札幌市:北海道大學圖書刊行會。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