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閩南語本字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列表藉由字例描述臺灣話中的本字本字是傳統文獻中即有漢字字形,且音韻、意義皆與閩南語詞彙具同源關係,缺一不可。[1][2]

臺灣話漢語官話在音韻、字彙、句法上的差異相當顯著,又由於臺灣話分支較早,書寫爭議較多。若以漢字書寫閩南語,就必須以音節為單位「一音一字」,但閩南語中有許多不是源於官話的字詞,造成「有音無字」的狀況,於是產生各種不同的用字,加上口語與文字脫節甚久,未曾如官方語言有過統一的文字規範,所以目前用字狀況仍相當分歧。各家辭書在用字上各有選擇,但對「本字」的認定差異不大,學界考證也逐漸累積可信的本字。

本列表以教育部臺灣台語推薦用字為底本,列出臺灣話的本字,並以本字被記錄下來的時代劃分段落。

上古漢語字詞

[编辑]

上古漢語漢代以前的語音,根據揚雄方言》以及學者比較文獻後的考證,當時並沒有統一的語音,不同地域的字詞、語法差異很大。西元308年,逃避戰亂的中原移民遷徙到今日福州一帶,史稱八姓入閩。311年永嘉之亂後,中原移民在泉州晉江建立聚落,這些移民把上古漢語的字詞語音帶進今日的福建,部分語音仍然保留在閩南語的白讀音中。

《論語》紀錄

[编辑]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ia̍h 論語.學而》:「求之與?抑與之與?」
khong 呆笨無知 《論語.泰伯》:「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說文解字》紀錄

[编辑]

說文解字》由東漢許慎作於西元121年,記載二世紀雅音字形、字義之間的關係。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ah 語尾助詞,表示動作完成。 《說文解字》:「矣,語已詞也。」
ak 澆、淋 《說文解字》:「沃,溉灌也。」[3]
ân 緊繃的 《說文解字》:「緪,一曰急也。」
àng 口小腹大,用以盛物之陶器。 《說文解字》:「甕,汲缾也。」
au 長時間泡在水中 《說文解字》:「漚,久漬也。」
báng 蚊子 《說文解字》:「蠓,蠛蠓也。」
bih 躲藏 《說文解字》:「覕,蔽不相見也。」
𠢕 敖、傲 gâu 厲害的、優秀的 《說文解字》:「健也。」
gia̍p 夾在腋下、懷夾 《說文解字》:「挾,俾持也。」
hai 形容笑聲 《說文解字》:「咍,笑也。」
hioh / heh / heⁿh 休息 《說文解字》:「歇,息也。」
--hoⁿh 反問語助詞。 《說文解字》:「乎,語之餘也。」[4]
jiok / lip / giok 《說文解字》:「逐,追也。」
[5]、及、蛤[6] kah 與、和 《說文解字》:「佮,合也。」[7]
此字亦見於湘語,用法相近[8]
khi 傾斜 《說文解字》:「攲,持去也。」[9][10]
kiâⁿ 行走 《說文解字》:「行,人之步趨也。」
lia̍h 捕、捉、抓 《說文解字》:「掠,奪取也。」
lēng / liōng 寬鬆、寬裕 《說文解字》:「冗,散也。……人在屋下,無田事。」
lông 囚籠 《說文解字》:「櫳,檻也。」
bêr / môe / bê / moâi 稀飯 《說文解字》:「糜,糝糜也。」
pa̍k 束綁 《說文解字》:「束也。从糸,尃聲。」
phah 《說文解字》:「拍,拊也。」
phâng 用手端著 《說文解字》:「奉也。从手,夆聲。」
瓠瓜 《說文解字》:「匏,瓠也。」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pûn 《說文解字》:「歕,吹气也。」
sa 動作粗魯,隨便就拿 《說文解字》:「捎,自關巳西,凡取物之上者為撟捎。」
sè / suè 《說文解字》:「細,微也。」
siû 游泳 《說文解字》:「浮行水上也。」
suh 吸吮 《說文解字》:「欶,吮也。」
thiò 賣出穀物 《說文解字》:「糶,出穀也。」
此為白話音,文言音為thiàu。
thô͘ 泥土、土地 《說文解字》:「塗,泥也。」
thuaⁿ (1) 平均分配;(2) 單位量詞 《說文解字》:「攤,開也。」
此為白話音,文言音為than。
筷、筯 tī / tū /tīr / tǐr 筷子 《說文解字》;「箸,飯敧也。」為古漢語詞。
tia̍h 買進穀物 《說文解字》:「糴,市穀也。」
此為白音,文音為tek。
cháu 奔跑 《說文解字》:「走,趨也。」
茨、戍 chhù 房屋
chhuì 嘴巴 《說文解字》:「喙,口也。」
óa 靠近、依附 《說文解字》:「倚,依也。」
ùn 沾、蘸 《說文解字》:「搵,沒也。」[11]

其他上古方言

[编辑]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áu 嘔吐 《左傳.哀公二年》:「吾伏弢嘔血,鼓音不衰。」
é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又漆身爲厲,吞炭爲啞。」
hip 攝影 易經繫辭上》:「夫坤其靜也翕。」
峘、高 koân 高、超越一般的標準
lí / lír / lú 教育部推薦用字為「你」。[12]
pha̍k 曬太陽 《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
(1)將食物覆蓋在熱灰或熱土中燜熟。
(2) 將食物放在炭上直接炙烤。
(1)《詩經.小雅.六月》:「飲御諸友,炰鱉膾鯉。」
(2) 枚乘〈七發〉:「旨酒嘉餚,羞炰膾炙,以御賓客。」
sit 農事,引申指工作 《尚書.湯誓》:「我后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
軫、返[13] tńg 返回
thê (1) 將物品向上移,或時間向前移;
(2) 舉出,揭示
《史記.黥布列傳》:「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
tshit 擦抹 《儀禮》:「賈人北面坐,拭圭。」
òaⁿ 可能為古楚語用法[14][15]

中古漢語字詞

[编辑]

西元184年,黃巾民變爆發後,中原戰亂使人口大量減少。永嘉之亂後,部分中原人口往南遷徙,史稱衣冠南渡,這些移民的語音對閩南造成影響。南北朝期間,南北語音各自發展,北方語音與匈奴鮮卑等族群母語相互融入,南方則受百越語音影響,部分語音成為今日日語的吳音。閩南吸收了南方語音,部分字詞仍保留在閩南語中。

五世紀末,南朝沈約確立四聲反切出現與韻書的編纂,讓後世學者能對當時的語音進行歸納。其中,七世紀隋代韻書《切韻》是中古漢語音系的重要紀錄,其中的切韻音可看成當時南方金陵音與北方鄴下音的取捨妥協[16],這種南北混合的語音影響當時的閩南語音,並保留在日語漢音與閩南語的文言音中。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a 名詞前綴。可加在稱謂、姓名、一般名詞之前。 木蘭詩〉:「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i 他(第三人稱單數代名詞) 世說新語.品藻》:「王僧恩輕林公,藍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khoaⁿ 慢慢地 《列子》:「善乎,能自寬者也。」[17]
liáu 表示動作完成 葛洪《神仙傳》:「珍又每見根書符了。」
lua̍h 梳撫、撫平 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nge̍h 後漢書》:「挾酆霸,據龍首。」
oo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thâm 深水池 酈道元水經注》:「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thuî (1) 敲擊用具
(2) 形容人呆呆的樣子
《世說新語.簡傲》:「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
[18]、直 在、於 停止、停留。東晉已有此用法[19]

《玉篇》紀錄

[编辑]

玉篇》由梁顧野王作於六世紀,是當時南朝金陵雅音的紀錄,並以反切記音。當時金陵雅音隨佛教傳入日本,形成吳音,保留至今,吳音的韻母與閩南語白話音有部分相同之處,是金陵雅音影響閩南語音的證據。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hâi / hoâi 下巴 《玉篇》:「頦,頤下。」[20]
khioh 撿拾 《玉篇》:「抾,兩手挹也。」[21]
kéng[22] 挑選 《玉篇》:「揀,擇也。」
tàu 中午,引申指午餐 《玉篇》:「晝,日正中。」
thē 水母、海蜇 《玉篇》:「䖳,形如覆笠,常浮隨水。」
chim 斟、倒、注 《玉篇》:「取也,計也,酌也。」
tiáⁿ 鍋子 《玉篇》:「鼎,器也,所以熟食者。」

唐代用法

[编辑]

初唐(安史之亂前)

[编辑]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háu (1) 鳥獸啼叫,(2) 刮風聲 晉書》:「猛獸在檻中,虓吼震地。」[23]

中唐(安史之亂後)

[编辑]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lāu /lǎu 名詞前綴,對人的尊稱 白居易〈戲贈元九李十二〉:「每被老元偷格律,苦交短李伏歌行。」
mê/mî 夜晚 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暝宿長林下,焚香臥瑤席。」
ta̍k 每個 白居易〈首夏〉:「料錢隨月用,生計逐日營。」
théng 放縱,任意行事 柳宗元〈三戒序〉:「吾恆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thóaⁿ 鋤(草等) 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剷刈穢草,伐去惡木。」
tio̍h 動詞補語,表示動作之結果 王建〈北邙詩〉:「堆著黃金無處買。」

殘唐五代遼宋用法

[编辑]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au 杯子 李煜〈漁父.一櫂春風一葉舟〉:「花滿渚,酒滿甌。」[24]
khau 紙籤(抽籤用) 李商隱〈擬意〉:「楚妃交薦枕,漢后共藏鬮。」

《廣韻》紀錄

[编辑]

大宋重修廣韻》為北宋官修韻書,從1008年開始編輯,是北宋官方對七世紀切韻音音系的闡述。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bái 醜的、壞的 《廣韻》:「禾傷雨則生黑斑也。」
《集韻》:「敗也。」為引申義,與閩南語相同。
hoah 喊叫 《廣韻》:「喝,訶也。」
ka 用剪刀剪裁 《廣韻》:「鉸,鉸刀。」
kam 芸香科柑橘類植物 《廣韻》:「柑,木名。似橘。」
khiap 變壞、搞壞;醜惡難看 《廣韻》︰「㾀,病劣。」
khó 水分乾枯;退潮
液體濃稠,引申指擁擠
《廣韻》:「水乾。」
po͘ 半天,特指申時(15時至17時) 《廣韻》:「晡,申時。」[25]
搓、搔 so 撫摸、搓揉;塗抹;安撫 《廣韻》:「挱,摩挱。挲,上同。」
thóng (1) 超過,多出來
(2) 啄;(3) 顯露
《廣韻》:「捅,進前也。」
對、塊[26] tòe / tè / tèr 跟隨 《廣韻》:「綴,連綴。」

《集韻》紀錄

[编辑]

由於《廣韻》「多用舊文」[27],字詞與北宋當代脫節,所以北宋在1039年刊行《集韻》,收錄更多當代字詞,根據唐代《經典釋文》反切標註字音,增加了唐宋之間出現的新字詞。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am 用鹽浸漬食物 《集韻》:「醃,漬藏物也。」
bông 大霧、霧氣 《集韻》:「雺,《說文》:『地氣發、天不應』。古从矛,或作霧。」
háu 哭泣啼聲 《集韻》:「吼,厚怒聲。」
kah 背心 《集韻》:「廣雅:『䘥,襦(短衣)也。』」
khǹg 放置 《集韻》:「藏也。」
高大的 教育部寫「躼」。
sng 痠痛、微痛無力 《集韻》:「痠,痛也。」
sún 器物材料凹凸接合處之凸出部分 《集韻》:「榫,剡木相入。」
tháu (1) 打開、解開;(2) 暢通
(3) 聲名遠播;(4) 走運
《集韻》:「敨,展也。」

近代漢語字詞

[编辑]

歷經,三百年的族群互動、政權更迭與移民流徙,漢語語音發生劇烈變化。十一世紀中原汴洛音音系就與七世紀的切韻音不同,到了十四世紀中原音韻洪武正韻,音系已經徹底轉化,成為早期官話。閩地遠離中原,由於地理隔離且人口變動較輕微,語音未如官話區般發生大規模的變遷。從十六世紀中葉福州的《戚林八音》、1800年泉州的《彙音妙悟》,都可明確看出:閩語音與官話語音已經發生區隔。

受到貿易互動、戲曲文化等影響,閩南語中可以看到由北方引進的若干字詞[28],隨時代遞嬗,其中某些用法於現代標準漢語中亦已少見。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抿、刡 bín 刷子;用刷子刷 《正字通》:「笢,今之澤髮騣刷曰笢。」

教育部寫「抿」。

e 推擠 水滸傳》:「宋江分開人叢,也挨入去看時,卻原來是一個使鎗棒賣膏藥的。」
咁、噉 kám 難道,表疑問 官話來源[29]此爲文言音,白話音為káⁿ。
khàm 階梯,引為建築物單位量詞 明史》:「經宿沙落,河坎復平。」
khuán (1) 模樣、種類;(2) 整理 宋應星天工開物》:「款制各從方土。」
此爲文音,白音爲khoáⁿ。
lûi 研磨 《紅樓夢》:「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薑興欲狂。」
se̍h 繞行、轉動 元朝以後用語[30][31]

《字彙》及《正字通》紀錄

[编辑]

字彙》由明安徽宣城梅膺祚1615年刊行,稍後明末張自烈撰寫《正字通》。兩書作者皆為南方人,書中含有許多過去字典不收的俗字,為近代華中華南語彙留下許多紀錄。

本字 異用字 / 俗字 白話字 華語字義 註釋
(1) 眼睛微微閉合,引指小睡
(2) 以小動作偷偷看一下
《正字通》:「眯,俗作瞇。」
eh 打嗝 《正字通》:「呃,方書有呃逆症,氣逆上衝作聲也。」
飢、飫[32] iau 飢餓 《字彙》:「枵,虛也。」
sái 駕駛 《字彙》:「駛,使馬行疾也。」
呆、獃[33] tai 不靈光的 《說文》:「嬯,遲鈍也。」

「呆」的用法初見於明朝[34]

chhiàⁿ 聘僱、僱用 《字彙》:「倩,假借使人。」
tu̍h (1) 戳、刺;(2) 駁斥 《字彙》:「揬,搪,不遜。」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用字原則‧本辭典用字類型‧本字.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8 [2021-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中華民國國語). 
  2. ^ 楊秀芳. 方言本字研究的觀念與方法 (PDF). 漢學研究. 2000, 18 (特刊): 111–146 [2024-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4-11). 
  3.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
  4. ^ 《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 ^ 【例】《二林大奇案歌》:「…二人結拜甲咒咀…」
  6. ^ 【例】《最新失德了歌》:「…敢卜蛤我做對頭…」
  7. ^ 廣韻》:「古沓切,並佮,聚也。」
  8. ^ 吳瑞文:〈論現代湘語中的覃談有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1 (2018) 77-98。
  9. ^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支有持義,故持去之攲從支。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廣韻》:『「危支」,不正也。』《玉篇》曰:『攲,今作不正之「危支」。』」
  10. ^ 韓詩外傳》:「孔子觀於周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聞宥坐器滿則覆,虛則欹,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孔子喟然嘆曰:『嗚呼!惡有滿而不覆哉!』」
  11. ^ 清‧段玉裁‧注:「沒者,湛也,謂湛浸於中也。」
  12. ^ 尚書.堯典》:「汝能庸命,巽朕位。」
  13. ^ 【例】《勸改賭博歌》:「…罰金返來無代志…」
  14. ^ 屈原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15. ^ 《說文解字》:「晏,天清也。」用法不同。
  16. ^ 《大宋重修廣韻‧切韻序》:「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顏多所決定。」
  17. ^ 蘇軾〈和陶飲酒〉詩二○首之一一:「詔書寬積欠,父老顏色好。」
  18. ^ 【例】《勸改賭博歌》:「…有開公司治大東…」
  19. ^ 晉.殷仲文〈解尚書表〉:「佇一戮於微命,申三驅於大信。」晉.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塗次舊沛,佇駕留城。」
  20. ^ 《字彙》:「頦,頤頷也。」
  21. ^ 龍龕手鏡》:「挹也,去劫反。」字義相同,但韻母已有差異。
  22. ^ 文言音為kán
  23. ^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24. ^ 正字通》:「俗謂茶杯為甌。」
  25. ^ 漢.馬弟伯《封禪儀記》:「早食上,晡後到天門。」
  26. ^ 【例】《義賊廖添丁》:「…古川塊著腳倉後…」
  27. ^ Teng, Ssu-yü and Biggerstaff, Knight. 1971.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Selected Chinese Reference Works, 3rd e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74-03851-7
  28. ^ 例如「西瓜」(si-kue)一詞的「si」,既非文讀音「se」,亦非白讀音「sai」,顯為官話音之影響。
  29. ^ 關漢卿竇娥冤》:「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
  30. ^ 元‧王實甫西廂記》:「四野風來,左右亂踅。」
  31. ^ 水滸傳》第六回:「智深提了禪杖,踅過後面。」
  32. ^ 【例】《八七水災歌》:「…圍在水中飫甲寒…」
  33. ^ 【例】《望春風》:「…月老笑阮憨大獃…」(異用字)
  34. ^ 《正字通》:「呆,今俗以呆為癡(痴)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