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米歇尔·德·洛皮塔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歇尔·德·洛皮塔尔
米歇尔·德·洛皮塔尔像
掌玺大臣
个人资料
出生1505年
逝世1573年
职业政治家

米歇尔·德·洛皮塔尔Michel de l'Hôpital,1504年—1573年),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掌玺大臣。口才辨給的他支持对宗教宽容,并试图把国家利益置于宗教利益之上。儘管凱薩琳·德·麥地奇當政期間充滿陰謀詭計和背信棄義的醜惡行為,但這位首席大臣卻是美德和善行的典範,這也是那可悲年代僅存的榮譽之一。[1]1568年他最终因为天主教教会的反对而被迫辞职。[2]

生平

[编辑]

洛皮塔爾生於1504年,父亲是王室统帅波旁公爵夏爾的医生,他随波旁公爵到意大利求学,那时他就立志要做人道主义者,而非教条主义者。他曾在內拉克待過,在那裏納瓦拉的王后─瑪格麗特·德·那瓦爾任命他為首席顧問和貝里的大法官。法王亨利二世時期,他任財政總監和審計法院庭長(1554年),曾受吉斯家族的推薦而嶄露頭角,擔任巴黎高等法院推事。法王查理九世即位後,攝政王太后凱薩琳·德·麥地奇任命他為相當於總理掌璽大臣,主管法國最高國政。[1]

他主張宗教寬容,試圖調解天主教徒和新教的胡格諾派間的矛盾。為避免宗教戰爭,他竭盡全力挽救國家,試圖扶持波旁家族來對抗舊教的吉斯家族宮廷總管派,保持權力的平衡。在王太后支持下,1561年他召開「普瓦西對話」的神學會議,希望新舊教兩派的神學家在爭論中達成共識和妥協,但只是高談闊論而毫無妥協的前景,新教徒反而增加了己方的信心。[1][3]

他又在奧爾良三級會議上呼籲宗教寬容:「刀劍對靈性幾無用處……(只有)仁慈勝過嚴酷。讓我們揚棄那些指稱政黨、派系與叛亂的邪惡字眼──路德派胡格諾派、教皇派,只保留基督教的名字吧!」[3]他在1562年1月頒布了寬容新教的各種詔書與法律:允許胡格諾的新教徒在城市外舉行自己的宗教儀式、允許新教徒擔任公職等等。但這些詔令執行時處處碰壁,兩方的宗教狂熱使洛皮塔爾的努力付諸東流。[1]再加上1561年開始國家權力被嚴重的架空,天主教三巨頭──吉斯公爵蒙莫朗西公爵聖安德烈元帥組成強力同盟,不但架空王權,更在各自的勢力範圍瘋狂鎮壓新教勢力、屠殺新教徒。而新教徒也在朗格多克和西南部搗毀聖像、燒毀聖物,把天主教徒改成新教教堂,於是1562年的瓦西鎮大屠殺終究拉開了法國宗教戰爭的序幕。[1]

羅皮塔爾當政期間還曾在巴黎設立第一個商事法庭,頒布了一些有益的法令,最著名的是穆蘭法令,該法令革除了許多怨言極大的弊病,改革了法國的法律制度,它在1789年大革命以前一直是國家立法的基礎之一。[1]1568年他和激進派的洛林的樞機吉斯家族領袖)在御前會議劇烈爭吵後,被王太后解除掌璽大臣職位,改由吉斯的黨羽擔任,於是一度中止的宗教內戰再度開打。1572年他一度在聖巴托羅繆大屠殺受到生命威脅,1573年以高齡70歲去世。

18世紀的啟蒙哲士伏爾泰讚譽洛皮塔尔:「没有法律时代的伟大立法者,是宗教狂热时代的无畏贤哲」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巴亞爾等著,《法國史圖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頁155-156
  2. ^ Sandra Sider.(2007). Handbook to Life in Renaissance Europe.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ISBN 9780195330847.
  3. ^ 3.0 3.1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著,《法國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頁127-128

參考書目

[编辑]
  • (法)巴亞爾 等著、黃豔紅 等譯,《法國史圖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七卷‧理性開始時代》第二部第一章、第六章,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等著、蔡百銓譯,《法國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

扩展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