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井书院

坐标24°48′52″N 118°46′15″E / 24.81444°N 118.77083°E / 24.81444; 118.7708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48′52″N 118°46′15″E / 24.81444°N 118.77083°E / 24.81444; 118.77083

石井书院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晋江市安海镇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第八批第104项
认定时间2013年1月28日

石井书院位於中國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前身为鳌头精舍,系修造安平桥黄护响应安海镇官朱松所倡,带头捐募所建,曾与泉山书院小山书院欧阳书院并称泉州“四大书院”[1]。有安海八景“石井书香”[2]之称。

修建历史

[编辑]

石井书院最早原名鳌头精舍,地址位于安海镇鳌头镜,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常衮任福建观察使,建私塾教育自家子弟名为“鳌头社”[3]。太平兴国时期泉州府学兴起,安海兴建学社,沿用“鳌头社”之名起名“鳌头精舍”。

宋绍兴年间,是时任安海首任镇官朱松,为教导民众,开启民智。发起了兴学的倡议,黄护等乡士纷纷响应捐募,扩建鳌头精舍。朱松之子朱熹,任同安县主簿时也曾到此讲学。公元1165年朱熹的学生为纪念朱松、朱熹二人在精舍旁另辟“二朱先生祠”名为朱祠[3]

宋嘉定四年,镇官游绛应安海镇乡贤的请求,向当时的泉州郡守邹应龙申请建造书院。邹应龙应安海乡贤之请求并拨公帑四十万用于修建书院,同时下令泉州漕司,泉州市舶司捐助,并派朱在(朱熹第三子)主持建院工作,在“鳌头精舍”的基础上进行扩建。隔年(公元1212年)书院落成,与朱祠合二为一。因安海宋朝年间曾设立津卡名为“石井津”故书院名称为“石井书院”。又因书院中祭祀“二朱”故安海镇人称之为朱祠

明弘治十年重修,明成化十二年重修,清顺治因迁界被毁,清康熙年间在原址上重修,清乾隆年间扩建,清光绪年间重修。公元2008年晋江市政府重新修缮[4]

建筑格局

[编辑]
鳌头书院重修记

石井书院最早是按州郡学府的规格修建的[2],中间为以大成殿为主轴,后殿为尊德堂,大成殿祭祀孔子以及朱松、朱熹两父子,轴线两侧建有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个书斋,并有院内有杏坛、乐轩(放置编钟)、庑舍,院前建有碑坊(毁于公元1575年前后)。由于书院经历百年风雨,残破不堪,在加上清末西学东渐,只保留的原本的祠堂部分,学院部分被弃置。公元2008年晋江市政府进行修缮重修并恢复到原来三进院落的规格。

影响

[编辑]

被誉为“闽学开宗”书院曾聘请过许多著名理学大儒为山长:如宋代顾长卿余谦一;元代杨相孙陈玄;明代的陈惟白刘绍祖;清代陈檗仁对书院的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升[5]

书院也教育或影响过许多人,例如王慎中黄汝良庄概郑成功黄虞稷,也因为石井书院的设立,安海自宋绍兴年间到清末举人及第达数百人[6]

书院内还创办过一所新式学堂——晋江安海养正小学,它也是本省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7]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解出处

[编辑]
  1. ^ 黄冬虹. 泉州古代四大书院. 泉州网-泉州晚报. 2011-04-26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5)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苏向东. 圣域津梁,理学渊源开石井. 文化中国-中国网. 2011-11-04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5) (中文(中国大陆)). 
  3. ^ 3.0 3.1 陈增瑞. 安海石井书院源流. 炎黄纵横. 2009-10-08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4. ^ 王秀钦. 晋江安海“石井书院”昨日重修开馆. 东南网. 2010-12-27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5) (中文(中国大陆)). 
  5. ^ 胡金兰. “闽学开宗圣地”——记安海石井书院. 福建教育-育德. 2013-07-02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5) (中文(中国大陆)). 
  6. ^ 《安海志》卷二十三《选举》第254-258页
  7. ^ 倪少林. 安海“石井书院”. 福建侨报.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5)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