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儒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當代新儒家

新儒家,又稱當代新儒家現代新儒家,一個現代儒家學派,起源於中華民國建國時期,在國共內戰之後活動於臺灣香港美國等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改革開放香港回歸之後,在中國大陸也開始發展。

背景和概況

[编辑]

當代新儒家指民國新文化運動以來全盤西化的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力擴大,一批學者堅信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仍有價值,認為中國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價值,謀求发展中國文化和社會現代化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1921年學衡社的成立及1922年學衡雜誌的創刊,以純學術的形式融化新知昌明中國文化的精粹,同時也引發了新儒家哲學思辨的興起。新儒家之所以「新」,如方東美所說:“返宗儒家,融合中西哲學,以建立新儒學”。牟宗三說:「凡是願意以平正的心懷,承認人類理性的價值,以抵抗一切非理性的東西(包括哲學思想、觀念系統、主義學說、政經活動……),他就是儒家,就是新儒家。」當代新儒家的共通點是一方面致力對儒、道、釋三家作出新的詮釋及應用,另一方面把西方哲學思想融會在中國傳統智慧之內,從而肯定中國傳統哲學也可發展出民主科學等現代思想,嘗試完成中西哲學會通的工作,故與单純肯定傳統的保守的國粹學派,即以康有為為首的孔教運動的路線有顯著分別。更正統的新儒家則認為並不需要以其他文化學說體系的角度來變通儒家,而是從儒家本身的體系及其包含的普適性道理出發發展新時代的儒學。同時,各个文化體系也可從其他文化體系中吸取有益適補的成分。[來源請求]

不同時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编辑]

當代新儒家可分為三代四群[1],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學家為熊十力梁漱溟馬一浮張君劢馮友蘭;1950年至1979年為第二代,代表哲學家為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學家有成中英劉述先杜維明霍韜晦姚新中[2]。其中張君勱、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曾聯署發表《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強調「心性之學」為了解中國文化傳統的基礎。他們與方東美馮友蘭熊十力梁漱溟遂有新儒學八大家之美稱。

當代新儒家的學術思想

[编辑]

台灣東海大學榮譽教授蔡仁厚在2005年6月1日在香港成報》發表的「當代新儒家的學術貢獻」,可分為以下五點:

  1. 表述心性義理:使三教智慧系統煥然復明於世
  2. 發揮外王大義:解答中國文化中政道與事功的問題
  3. 疏導中國哲學:暢通中國哲學史演進發展的關節
  4. 消納西方哲學:譯註三大批判融攝康德哲學
  5. 會通中西哲學:疏導中西哲學會通的道路

1949年前後,包括新儒家學者唐君毅等儒者均因時勢動蕩而居於香港,並在香港設立新亞書院,對香港中文大學的成立作出不少貢獻,並被視為宋代書院文化的延續。

闡釋民主

[编辑]

熊十力闡述了孔子大道之業為真正的民主的思想,認為大同之治,群龍無首,天下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是最高的民主政治。[3]

蔡仁厚則認為,儒家是從民本到民主。首先,民本是順著「修德愛民」而來。但民主為何一直未能實現?因中國傳統政治有三大問題:一、朝代更替,二、君位繼承,三、宰相地位。與此同時,中國自古政道與治道並未分離。皇帝即代表整個政權,並沒有想出一個法制來安排。因民主政治是屬於「公天下」,而中國社會「家天下」由來已久,故此政權轉移沒有一個制度化。而中國傳統政權轉移只有兩種:一為革命,二為打天下。兩者都屬於非理性。雖然傳統社會有禪讓,但並沒有制度化、規範化。故此牟宗三才說中國傳統政治有治道而沒有政道。[4]

新儒家與其他學說的溝通

[编辑]

與西方哲學的溝通

[编辑]
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的融通

牟宗三《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

人或可說:你這樣作,是把康德拉入中國的哲學傳統裡,這未必是康德之所願,而你們中國那一套亦未必是康德之所喜。我說:理之所在自有其必然的歸結,不管你願不願;而以康德之特重道德而且善講道德,則中國這一套亦未必非其所樂聞。你以為中國這一套未必是康德之所喜,是因為你不解中國這一套之本義、實義,與深遠義故。假若中國這一套之本義、實義,與深遠義能呈現出來,則我以為真能懂中國儒學者還是康德。
— 牟宗三,序, 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
新儒家與美國實用主義的會通

安樂哲郝大維等學者認為,儒家應當在中國哲學思維的特殊性中去理解,而不應當附會到西方的思維框架中去。同時,他們又認為儒家學說的內容和關注社群共同生活的约翰杜威民主思想有相通的地方。新儒家學者通過儒家思想和以杜威為代表的美國實用主義的會通,構建出關注社群生活的儒家民主主義。[5]

代表人物

[编辑]

三聖

[编辑]

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合稱新儒家三聖。

八大家

[编辑]

新儒學八大家是具有代表性的八位當代新儒家學者的合稱。分別是:

此外,在1940年代,賀麟曾提出新心學,將黑格爾哲學加入儒家思想之中。

争议

[编辑]

邓晓芒教授与新儒家论战30年。[8][9] 他认为,新儒家要想在当代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儒学的优良传统,也要批判和超越儒学的局限和弊端,不仅要尊重和保护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价值,也要开放和融合世界文化的多样和财富,不仅要坚持和实践儒学的道德和和谐的理想,也要关注和解决儒学的理性自由的问题。 [10][11]

哲学界探讨了二十世纪新儒学运动的发展[12],并质疑它实际上是一场全新的思想运动还是一场主要是回顾性创建的运动。试图回答有关这一新保守主义哲学运动的问题,包括:

  • “儒家思想的共同话语使中国和海外的中国学者之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可能?”;
  • “这种话语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地理、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知识分子将儒家思想等同于中国文化认同?”;
  • 以及“20世纪90年代儒家在中国和台湾的复兴是否代表了真正的哲学复兴,还是基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兴趣复兴?”。

註釋

[编辑]
  1. ^ 當時所稱“玄學”今譯爲形而上學[6][7]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劉述先. 現代新儒學之省察論集. 臺灣: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2005-12-01. ISBN 9789570172720 (中文(繁體)). 
  2. ^ 霍韜晦. 世紀之思. 香港: 法住出版社. 1999年: 83–93. 
  3. ^ 何信全:《儒學與現代民主》
  4. ^ 蔡仁厚. 儒家思想與中國現代化. 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 初版二冊. 臺灣. 1999-03: 13. ISBN 9576685362 (繁體中文). 
  5. ^ 安樂哲 郝大維:儒家民主主義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3-07.
  6. ^ 丁文江,《玄學與科學 - 評張君勱的“人生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23年4月,“玄學(Metaphysics)這個名詞,是篡輯亞列士多德遺書的安德龍聶克士(Andronicus)造出來的。...玄學傢依然向哲學擺他的架子,說‘你是形而下,我是形而上’,...西洋的玄學鬼到了中國,又聯合了陸象山、王陽明、陳白沙高談心性的一班朋友的魂靈,一齊鑽進了張君勱的‘我’裏面”。
  7. ^ 張君勱,《再論人生觀與科學兼答丁在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23年4月,“玄學之名,本作為超物理界超官覺界解釋,...自十九世紀末年以來,代表現代思潮之各大哲學,無不有玄學之著作。此外以形而上學之復活名其書者,尤屢見不一見。...現時代之特徵之一,吾必名之曰新玄學時代。...我之所引為己責,而慾介紹於吾學界。”
  8. ^ 卢楚函, 邓晓芒,与新儒家论战30年, 《 环球人物 》(2015年第13期, 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15-05/16/content_1632300.htm
  9. ^ 邓晓芒,我是批判儒家的儒家, 《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4期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361424
  10. ^ 邓晓芒, 儒家伦理新批判,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年8月,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0384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邓晓芒:论康德哲学对儒家伦理的救赎, 《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2期, https://www.sohu.com/a/250037397_252534
  12. ^ Editors: John Makeham, New Confucianism: A Critical Examination,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57/97814039824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研究書目

[编辑]
  •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臺北:三民書局,1991)。
  • 李明輝:《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

参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