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僚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烏滸

壮族历史系列条目

百越西瓯骆越 史前 – 前204
文郎國 ?前2879 – ?前258
瓯雒国 ?前258 – 前204
秦朝 前214 – 前210
南越国南粵前204 – 前111
僚人 汉朝 – 宋朝
乌浒 东汉 – 唐代
俚人 东汉 – 五代
溪峒蛮 隋朝 – 明朝
僮人 宋代 – 民国
僮族 1949–1965
壮族 1965 – 现在

僚人壮语:Raeuz,寮語ລາວ,英語:Lao),簡稱作,古称烏滸,是中国古代民族之一。现在壮族布依族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的语言属于北部或中部台语支,语言基本能互通,与古獠人有关,并称为僚人。[1]魏书》云:“獠,古代百濮之一支”[可疑]。“獠者,盖南蛮别种,自汉中达于之间,所在皆有散居山谷。”[2]「僚」這個稱呼最早见于西晋时期,张华博物志》载:“荆州极西南界至诸民,曰子”,称以汉朝牂牁郡为中心活动的濮人为僚。[3]。中華民國學者羅香林認為,夔越的後代,為古代百越之一。

李膺益州记》说:“自象山以北尽为僚居。本无僚,至是始出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家。”[4]这里是说李寿引僚入,抵抗司马氏的东晋政权的故事;即是说起码在东晋前期,僚人是居住在象山以北,巴蜀以南的广大区域,即大约等于现在以贵州为中心涉及云南广西四川周边诸省的地区。现在仍有部分相关文物出土。[5]

中原王朝历史记载

[编辑]
中国僚人分布:壮族布依族岱依族侬族热依族(注意:只反映分布趋势,数据准确性,即时性需要读者进一步验证)
越南僚人(与壮语族群基本能交流的岱依族侬族布依族热依族)分布区域(2009年人口普查)[6]
  60%-80%
  15%-40%
  5%-10%
  1%-5%

博物志

[编辑]

博物志·卷之二·外國》(晉朝·張華著)中关于獠人的记载:[3]

荊州極西南界至,諸民曰獠子,婦人妊娠七月而產。臨水生兒,便置水中。浮則取養之,沈便棄之,然千百多浮。既長,皆拔去上齒牙各一,以為身飾。”

今解:

  • 地域分布:(西晋以前)从荊州西南到古蜀国
  • 生育习俗:一般孕妇七个月临产,产后置于水中,试婴儿是否能浮水,如可以则抚养,不能浮水则丢弃。

北史

[编辑]

北史》(唐朝·李延壽著)中关于獠人的记载:[7]

“獠者,蓋南蠻之別種,自漢中達於(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川洞這間,所在皆有。種類甚多,散居山谷,略無氏族之別。又無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長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稱阿謨、阿段,婦人阿夷、阿等之類,皆語之次第稱謂也。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幹闌,幹闌大小,隨其家口之數。往往推一長者為王,亦不能遠相統攝。父死則子繼,若中國之貴族也。獠王各有鼓角一雙,使其子弟自吹擊之。好相殺害,多死,不敢遠行。能臥水底持刀刺魚,其口嚼食並鼻飲。死者,豎棺而埋之。性同禽獸,至於忿怒,父子不相避,唯手有兵刃者先殺之。若殺其父,走避外,求得一狗以謝,不復嫌恨。若報怨相攻擊,必殺而食之;平常劫掠,賣取豬狗而已。親戚比鄰,指授相賣。被賣者號哭不服,逃竄避之,乃將買人指捕,逐若亡叛,獲便縛之。但經被縛者,即服為賤隸,不敢稱良矣。亡失兒女,一哭便止,不復追思。唯執楯持矛,不識弓矢。用竹為簧,群聚鼓之,以為音節。能為細布,色至鮮淨。大狗一頭,賣一生口。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所殺之人美鬢髯者,乃剝其面皮,籠之於竹,及燥,號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至有賣其昆季妻孥盡者,乃自賣以供祭焉。鑄銅為器,大口寬腹,名曰銅,既薄且輕,易於熟食。”

今解:

  • 地理位置:僚人是南方民族的一种,在今天四川汉中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盐源县之间的地区有分布。
  • 社会结构:氏族部落,山居,有一个氏族内有獠王即头人。
  • 猎首习俗:即猎人头风俗,这个习俗在世界古代史中具有一定的存在范围。
  • 人伦关系:常相互攻击,多死伤,因此不能远行。
  • 居住习惯:多居住于山谷与岩洞中。僚人类型多样,散居于山谷。
  • 乐器:僚人的王有鼓角一双,命其子弟吹打。
  • 劫掠:常有抢劫的行为,只是为获得猪狗卖掉而已。
  • 儿女去世:儿女死去哭过就不再追思了。
  • 武器:只有盾和矛,没有弓箭。
  • 乐器:用用竹子制作乐器,聚众而击打出音乐。
  • 制布:能做细腻的布,色泽很鲜静。

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

[编辑]
成汉东晋在该时期的大体位置

建國代国年号,338年十一月-376年)中,李勢,諸獠始出西、渠川廣漢陽安資中,攻破郡國,為益州大患。內外受敵,所以亡也。自桓溫破蜀之後,力不能制。又蜀人東流,山險之地多空,獠遂挾山傍穀。與夏人參居者,頗輸租賦;在深山者,仍不為編戶。二州歲伐獠,以裨潤公私,頗藉為利。”

今解: 李勢(?-361年,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在蜀地时,僚人开始迁出古巴国地以西,到达渠川廣漢陽安資中等地,攻击各个郡国,是益州的重大威胁。李勢内外受敌,所以才会被消灭。从桓溫(312年-373年,東晉重要將領及權臣、軍事家)347年灭蜀地的成汉以后,都没有办法遏制僚人。蜀地的居民向东迁徙,山川险要的地方有很多空地,于是僚人就依山及峡谷居住,与华夏人杂居,导致税收减少;深山的僚人则没有被编户。梁州益州年年进攻僚人,使公私收入增加,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南北朝时期历史

[编辑]
  • 史书原文:

正始北魏年号,504年正月-508年八月)中,夏侯道遷漢中內附,宣武遣尚書邢巒二州刺史以鎮之,近夏人者安堵樂業,在山谷者不敢為寇。後以羊祉為梁州,傅豎眼為益州。祉性酷虐,不得物情。梁輔國將軍范季旭與獠王趙清荊率眾屯孝子穀遣統軍魏胡擊走之。後樑甯朔將軍姜白複擁夷獠入屯南城,梁州人王法慶與之通謀,眾屯於固門川遣征虜將軍討破之。豎眼施恩布信,大得獠和。後以元法僧代傅豎眼為益州,法僧在任貪殘,獠遂反叛,勾引梁兵,圍逼晉壽。朝廷憂之,以豎眼先得物情,複令乘傳往撫。獠聞豎眼至,莫不欣然,拜迎道路,於是而定。及元桓元子真相繼為梁州,並無德績,諸獠苦之。其後,朝廷以二州控攝險遠,乃立巴州以統諸獠。後以巴酋嚴始欣為刺史。又立隆城鎮,所綰獠二十萬戶。彼謂北獠,歲輸租布,又與外人交通貿易。巴州生獠,並皆不順,其諸頭王,每于時節謁見刺史而已。孝昌北魏年号,525年六月—528年正月)初,諸獠以始欣貪暴,相率反叛,攻圍巴州。山南行台魏子建勉喻,即時散罷。自是獠諸頭王,相率詣行台者相繼,子建厚勞賚之。始欣見中國多事,又失彼心,慮獲罪譴,時梁南梁州刺史陰子春扇惑邊陲,始欣謀將南叛。始欣族子時為隆城鎮將,密知之,嚴設邏候,遂禽梁使人,並封始欣詔書、鐵券、刀劍、衣冠之屬,表送行台。子建乃啟以豎眼久病,其子敬紹納始欣重賂,使得還州。始欣乃起眾攻,屠滅之,據城南叛。梁將蕭玩,率眾援接。時梁、益二州並遣將討之,攻陷巴州,執始欣,遂大破軍。及斬,以傅曇表為刺史。後元羅在梁州,為所陷,自此遂絕。”

“及周文之後,令在所撫慰,其與華人雜居者,亦頗從賦役。然天性暴亂,旋致擾動。每歲命隨近州鎮,出兵討之,獲其生口,以充賤隸,謂之為壓獠焉。後有商旅往來者,亦資以為貨,公卿達於人庶之家,有獠口者多矣。恭帝西魏拓跋廓,554年-557年在位)三年,陵州木籠獠反,詔開府陸騰討破之。周保定北周宇文邕年号,561年正月—565年十二月)二年,鐵山獠又反,抄斷江路,陸騰又攻拔其三城。天和北周宇文邕年号,566年正月—572年三月)三年,梁州恆棱獠叛,總管長史趙文表討之。軍次巴州文表欲率眾徑進。軍吏等曰:「此獠旅拒日久,部眾甚強,討之者四面攻之,以分其勢。今若大軍直進,不遣奇兵,恐亻並力於我,未可制勝。」文表曰:「往者既不能制之,今須別為進趣。若四面遣兵,則獠降走路絕,理當相率以死拒戰;如從一道,則吾得示威恩,分遣人以理曉諭,為惡者討之,歸善者撫之,善惡既分,易為經略。事有變通,奈何欲遵前轍也?」文表遂以此意,遍令軍中。時有從軍熟獠,多與恆棱親識,即以實報之。恆棱獠相與聚議,猶豫之間,文表軍已至其界。獠中先有二路,一路稍平,一路極險。俄有生獠酋帥數人來見文表曰:「我恐官軍不識山川,請為鄉導。」文表謂之曰:「此路寬平,不須導引,卿但先去,好慰喻子弟也。」乃遣之。文表謂其眾曰:「向者獠帥,謂吾從寬路而行,必當設伏險要。若從險路,出其不慮,獠眾自離散矣。」於是勒兵從險道進,其有不通之處,即平之。乘高而望,果見其伏兵。獠既失計,爭攜妻子,退保險要。文表頓軍大蓬山下,示禍福,遂相率來降。文表皆撫慰之,仍征其租稅,無敢動者。後除文表為蓬州刺史,又大得人和。”

建德北周宇文邕年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初,李暉為蓬、梁州總管,諸獠亦望風從附。然其種滋蔓,保據嚴壑,依山走險,若履平地,雖屢加兵,弗可窮討。性又無知,殆同禽獸,諸夷之中,最難以道招懷者也。”

北魏与齊對峙圖
  • 今解:

北魏正始(北魏年号,504年正月-508年八月)年间,夏侯道迁将其治理的漢中归附北魏朝廷,北魏宣武帝派遣尚书邢巒作为两州的刺史以控制局面,使得接近华夏人居住区居住的僚人能够安居乐业,在山谷中的僚人也不敢做强盗。

之后由羊祉管理梁州傅豎眼管理益州。羊祉性格残暴,不能体察下情。梁州的輔國將軍范季旭和僚王趙清荊领军囤积于孝子穀羊祉派統軍魏胡击败了他们。之后梁州甯朔將軍姜白複引僚人入屯南城,梁州王法慶外通僚人,众人驻扎在固門川羊祉派遣征虜將軍引兵攻击僚人。傅豎眼给僚人优待,从而能与僚人和穆相处。

之后元法僧代替傅豎眼领导益州地区,元法僧在任时贪婪残暴,于是僚人就反叛了,引来梁州的军队,围攻晉壽。朝廷很担忧这种状况,考虑到傅豎眼了解当地情况,又命令他去招抚僚人。僚人知道傅豎眼来了都很高兴、欣慰,在道路两旁恭候,于是叛乱平息了。之后元桓元子真相繼领导梁州,都没有什么德政,僚人都因而生活的很痛苦。

其後,朝廷因为梁州益州两州过于偏远,难于控制,就设立巴州来统治僚人各部。之后命巴地区的部落首领嚴始欣做刺史。又建立隆城鎮,所管辖的僚人有二十萬戶。以往所称的北僚人,每年上缴税收和布匹,又和外面的人做贸易。巴州的生僚,都不顺从,他们的首领頭王,只是每到节庆会见刺史而已。

西魏・東魏・梁對峙圖

孝昌北魏年号,525年六月—528年正月)初期,僚人各部因为嚴始欣贪婪残暴,于是都率众反叛,围攻巴州。山南行台魏子建和僚人谈判,让他们散去。于是各僚人部落的頭王,率领各自的部众去面见山南行台魏子建子建隆重嘉奖了他们。

嚴始欣見中原相互争斗,又失去朝廷的信任,担心获罪,当时在梁州南部的梁州刺史陰子春煽动边疆军队反叛,嚴始欣预谋将要与南方军队一起叛变。嚴始欣家族的子弟嚴愷当时是隆城鎮守将,秘密通知了他,嚴始欣安排了邏候,于是擒拿了梁州的使者,并加封嚴始欣詔書、鐵券、刀劍、衣冠等,送山南行台魏子建魏子建于是上奏说豎眼长期生病,他的儿子傅敬紹收了嚴始欣很多贿赂,才回到巴州。嚴始欣于是发兵攻嚴愷,消灭了他的军队,占据城池与南方叛军共同反叛。梁州将领蕭玩,率兵接应。当时梁州益州都讨伐他们,攻陷了巴州,俘获了嚴始欣,接着大败蕭玩军队。斬杀了蕭玩,命傅曇表作刺史。之后元羅领导的梁州军,被政府军歼灭,于是叛乱平息了。

周文平定梁州益州後,撫慰当地百姓,與華人雜居的僚人,在税收和徭役上面有优惠。然而僚人天性乐于反叛,很快又骚动起来。每年都要命令临近的州鎮,出兵讨伐他们,俘获人口,来充当低级的奴隶,称为“压僚”。之后有商人做贸易的,也购买他们作为货物,只要普通人家的官宦,有僚人奴隶的人很多。

恭帝西魏拓跋廓,554年-557年在位)三年,陵州木籠僚人造反,詔開府陸騰討破之。

北周・北齊・陳・後梁對峙圖

北周保定宇文邕年号,561年正月—565年十二月)二年,鐵山僚人又反叛,截断水运和道路,陸騰攻破了僚人三座城池。天和北周宇文邕年号,566年正月—572年三月)三年,梁州恆棱僚人反叛,總管長史趙文表讨伐了他们。军队驻扎在巴州文表想要率领众人进军。軍吏等说:「这一僚人军队占据这一地方已经很久了,部眾很强盛,讨伐他们的军队应该四面围攻,以分散他们的力量。现在如果军队直接进逼,不使用奇兵,恐怕他们会集合力量攻击我们,不一定能战胜他们。」趙文表说:「以前不能制服他们,现在应该用其他的方法攻取。若四面派兵围攻,則僚人没有后路,肯定会以死相拼;如果留一条退路,则我们恩威并施,派人晓之以情,不降服的讨伐他们,归附的安抚,区别对待,更有利于谋划。事有变通,为什么要重蹈覆辙呢?」文表便向军队内表达了这个意思。当时军队中有归附的僚人,很多都和恆棱僚人相识或是亲友,就告诉了他们。恆棱僚人聚众议论,部落首领犹豫的时候,文表的军队已经到了他们的边界。进入僚人内部的道路有两条,一条较平坦,一条较险峻。一会以后有反叛的僚人首领率领数人见文表:「我担心官军不认识山川地形,自请作为向导。」文表对他说:「这一路平坦,不用引导,你就先去吧,好好劝告你的族人。」于是让他走了。文表对军队的人说:「之前的僚人将领叫我从宽路前进,肯定会在险要的地方设埋伏。如果走险路肯定能将僚人军队打散。」于是命令军队从险路走,有不通的地方就弄平。登高而望,果然看到了僚人的伏兵。僚人计策失误,都争相携带妻子儿女到险要的地方。文表整顿军队于大蓬山下,告知僚人军队反叛的得失,于是僚人争相来降。文表对他们进行了抚慰,要他们缴纳租稅,没有再敢反叛的了。後任命文表為蓬州刺史,受到人们的爱戴。

建德北周宇文邕年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初,李暉是蓬州、梁州總管,各种僚人都来归附。然而僚人生育较多,生活在地形险峻的地方,依山据险,就像在平地行走,屡次讨伐,都没办法讨伐尽。他们又缺乏知识,和鸟兽一样,是各种夷人之中最难用道德招抚。

旧唐书

[编辑]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南蛮 西南蛮》(后晋·刘昫等著)中关于獠人的记载:[8]

南平獠者,东与智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望江县)、南与渝州(今重庆市江北巴南区江津璧山永川等市县地)、西与南州、北与涪州(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等区、市、县地)接。部落四千余户。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其人美发,为髻鬟垂于后。以竹筒如笔,长三四寸,斜贯其耳,贵者亦有珠榼。土多女少男,为婚之法,女氏必先货求男族,贫者无以嫁女,多卖与富人为婢。俗皆妇人执役。其王姓朱氏,号为剑荔王,遣使内附,以其地隶于渝州。”

今解:

  • 地理范围:南平獠东达智州,今安徽省望江县,南至渝州,今重庆市江北巴南区江津璧山永川等市县地,西达南州、北至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等区、市、县地。
  • 人口:以部落形式生活,共计四千多户。
  • 环境:当地多发流行病或部分热带病。山中有毒草,并有虱子蝮蛇等。
  • 居住习惯:多建楼居住,用梯子登楼,成为干栏屋
  • 服饰:男子衣服为左衽(衣襟向左系,而华夏族向右系),没有头饰,露出脚。女子衣服以两片布制成,头从中间穿过,称为通裙。发饰较多,头顶或脑后盘出各种形状的发型垂于后。用笔一样粗的竹筒,长约3至4寸制作成耳饰,斜穿耳。富贵的人也会有珍珠,酒器。
  • 婚姻:当地女多男少,女方先要准备陪嫁给男方,贫穷的人无力嫁女儿,多数会卖给富人为女。
  • 劳役:一般是女人来服劳役。
  • 统治:王姓为朱姓,称为剑荔王,曾派遣使节归附唐朝,统治的地方隶属于渝州

桂海虞衡志

[编辑]

桂海虞衡志·志蠻》(南宋·范成大著)中關於獠人的记载:

“獠,在右江溪洞之外,俗謂之山獠。依山林而居,無酋長、版籍,蠻之荒忽無常者也。以射生食動而活,蟲豸能蠕動者皆取食,無年甲姓名。一村中惟有事力者曰郎火,餘但稱火。舊傳其類有飛頭、鑿齒、鼻飲、白衫、花面、赤揮之屬二十一種。今在江西南一帶甚多,殆百餘種也。”

同化与融合

[编辑]

由于相对于中原文化的落后,僚人不可避免地开始被华夏人同化。大约在唐代时,四川北部的僚人已经基本与华夏族融合。而四川中部,岷江沱江中下游地区的僚人,约在两宋时期融入华夏族。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僚人这个名词开始从文献裡消失。[原創研究?]

难以解释的地方

[编辑]

僚人有奴隶贸易的习俗,生性好斗喜欢自相残杀,生产力又很低下,所居住环境又相当恶劣,但是他们的人口数量却一直很多,而且有多次爆发性的增长,而在后期又突然消失了,就目前的信息,这是很难解释通的。[原創研究?]

而在三国北周等时期,中原历史记载僚人居然还能大量出售自己的奴隶给商贩,僚人奴隶在华夏族和汉族中还具有不小的数量,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纯粹的氏族部落能做到的事情。看上去,这像是一个有组织、有年代的集奴隶生产、采购、销售、管理一体的成熟奴隶贸易系统,既然是系统,必然有分工,有阶层,有控制手段,有武装保卫力量。[原創研究?]

演化

[编辑]

而剩下来还没有完全融合的僚人,在漫长的与周边族群的同化融合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布依族仡佬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壮族佬族甚至包括越南岱依族侬族。他們後來南下清萊高棉人為敵。[原創研究?]

如今,这些民族仍自称“僚”(壮语:Raeuz),壮族布依族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的语言属于北部或中部台语支,语言基本能互通。[原創研究?]

習俗與文化

[编辑]

干欄式建築

[编辑]

北史·僚傳》提及:「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干欄大小,隨其家口之數。」[9]

居住于树木或木结构之上,称为干栏屋。干栏屋的大小依人口数量而定。

家庭稱謂

[编辑]

北史·僚傳》提及:「種類甚多,散居山谷,略無氏族之別。又無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長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稱阿謩(音磨)、阿段,婦人阿夷、阿等之類,皆語之次第稱謂也。」[9]

他们之间没有家族的分别。没有名字,所生的子女以长幼的次序来称呼。男人被称为阿謨、阿段,女子被称为阿夷、阿等。

飲食

[编辑]

北史·僚傳》提及:「(僚者)能卧水底持刀刺鱼,其口嚼食并鼻饮。」[9]

能在潜水用刀刺鱼为食。用口咀嚼食物,并用鼻子喝水。

王位繼承制度

[编辑]

北史·僚傳》提及:「往往推一長者為王,亦不能遠相統攝。父死則子繼,若中國之貴族也。」[9]

往往推荐长者为王,但不能统治广大的地域。父亲去世以后由儿子继承,和中原的贵族一样。

喪葬禮俗

[编辑]

北史·僚傳》提及:「死者,豎棺而埋之。」[9]

死后以竖馆埋葬,即為懸棺葬

有許多學者都以獠族有懸棺葬,做為判定其為越族、濮族(音從)人的理由之一,但懸棺葬習俗曾經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湖南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湖北漢中等地,可見這種葬俗不僅獨屬於一個民族。再者實行懸棺葬的民族,擁有其他的葬俗形式,故難以使用懸棺葬俗推論其為獠人的族屬。[10]

民族特性、奴隸貿易

[编辑]

北史·僚傳》提及:「性同禽獸,至於忿怒,父子不相避,唯手有兵刃者先殺之。若殺其父,走避外,求得一狗以謝,不復嫌恨。若報怨相攻擊,必殺而食之;平常劫掠,賣取猪狗而已。親戚比隣,指授相賣。被賣者號哭不服,逃竄避之,乃將買人指捕,逐若亡叛,獲便縛之。但經被縛者,即服為賤隸,不敢稱良矣。」[9]

性情如鸟兽,愤怒后不顾父子关系,握有兵刃的会杀死对方。杀父后避走,如果能有一只狗谢罪,就不再怨恨。如果怨恨而相互攻击则会杀死后吃掉对方。

亲戚或邻居都相互买卖人口。被卖的人大哭而不服逃走,并将卖自己的人告发,像追逐反叛的人一样捉拿他们,如果俘获就捆绑住。一旦被捆绑就认为是低贱的奴隶,不能再称为良民。大狗一只可以换一个人。

宗教

[编辑]

北史·僚傳》提及:「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所殺之人美鬢髯者,乃剝其面皮,籠之以竹,及燥,號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至有賣其昆季妻孥盡者,乃自賣以供祭焉。」[9]

习俗畏惧鬼神,喜欢过度的祭祀。如果杀掉的人头发胡须很美丽,就会剥掉他的脸皮,罩在竹子上面,风干,称之为鬼,跳舞击鼓来祭祀他,从而祈求幸福,利益。有人妻子儿女都卖光了,就卖自己来祭祀。

炊煮器具

[编辑]

北史·僚傳》提及:「鑄銅為器,大口寬腹,名曰銅爨(音篡),既薄且輕,易於熟食。」[9]

铸造铜器,口大,腹宽,称为銅,又薄又轻,煮东西容易熟。

根據考古文物研究,銅鼓的分布至少遍及中國西南與南方地區,甚至傳播到中南半島印尼等區域,故銅鼓最早起源於何種民族,是近代各國考古學家的討論主題之一。而中國學者從銅鼓年代的測定、分布、類型與紋飾等四大方面進行比較,認為銅鼓起源於中國雲南、廣西一帶,進而傳播至越南與其他地方,至於雲南、廣西一帶最早使用銅鼓的民族,一般認為是濮人,但其種類繁多,一般只是對中國西南土著族群的泛稱,故難以利用銅鼓確立獠人的族屬。[10]

拔齒

[编辑]

博物志·异俗篇》提及“僚子……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华饰。”[11]

婴儿长大后拔去上门齿两个,作为装饰物。

僚人的族群認同

[编辑]

今日中國的西南地區,居住著許多漢藏語系藏緬壯侗(音洞)、苗瑤三大語族,總數達三十六種以上的少數民族。以此反觀,古代西南地區族群分布必然是相當複雜。

那麽,魏晉南北朝時代分布遍及今日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各地的獠族,難以相信會是單一族群。近來學者逐漸傾向認為,不論獠族初始涵意,在獠族坐大後,使得獠的概念大幅擴散與轉變,獠逐漸成為西南各土著族群的一種泛稱,甚至是另一種漢人對異族的泛稱。

到了唐代,隨著獠族政治、社會地位的下降,獠字更成為漢人對野人、蠻人的稱呼,獠、獠奴成為罵人之語。[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僚人家园. 僚人家园. [2011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23日). 
  2. ^ 北齊·魏收:《魏书
  3. ^ 3.0 3.1 西晋·張華:《博物志
  4. ^ 南朝梁·李膺:《益州记
  5. ^ 重庆现神秘文字石碑 疑似南平獠人起源文字(图)[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The 2009 Vietnam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Completed Results. General Statistics Office of Vietnam: Central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Steering Committee: 148–224. [2014-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8). 
  7. ^ 唐朝·李延壽:《北史
  8. ^ 后晋·刘昫:《旧唐书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李延壽(唐),《北史》,列傳凡八十八卷,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四夷中,頁3154。(可參照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query?@170^1894656062^807^^^60202014000200830002^2@@1064935129#top
  10. ^ 10.0 10.1 10.2 呂春盛.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獠族」與西南土著社會的變遷. 成大歷史學報. 2008, (35): 51-80. 
  11. ^ 張華(西晉),《博物志》,卷二,異俗篇。(可參照https://ctext.org/wiki.pl?if=en&chapter=633293&remap=gb

外部連結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四川諸獠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魏書·卷101》,出自魏收魏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周書·卷49》,出自令狐德棻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