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湄洲妈祖祖庙

坐标25°05′49″N 119°09′10″E / 25.096868°N 119.152754°E / 25.096868; 119.15275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湄洲朝天閣
湄洲天后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坐标25°05′49″N 119°09′10″E / 25.096868°N 119.152754°E / 25.096868; 119.152754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6-597
认定时间2006年
湄洲妈祖祖庙官方网站

湄洲天后宮莆田話Mâ-cô-bā̤u/ma˩˩ lɔu˦˥˧ piau˩˩/),通稱湄洲媽祖祖庙[1],原名通賢靈女祠,位于中國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岛,主祀天上聖母。始建于北宋987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除灵女祠和圣父母祠外几乎全毀,庙宇被铲平,神像被毁、香火断绝。整体于1989年重建完成。[2]

历史

[编辑]
「湄洲聖境 - 天后廣場」(湄洲島)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林默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后裔。

传说中湄洲岛是妈祖的家乡,也是祂羽化升天之地。興化府莆田湄洲島湄洲媽祖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原始小廟(靈女祠)位於祖廟神昭殿後方,是世界上最早的妈祖庙。天圣年间(1023年)开始扩建,此时的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時,妈祖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

明朝時,妈祖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衛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1403年),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庙。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迁界令撤销后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新正殿」,民眾不認同姚启圣的作法,仍稱「舊正殿」(後來稱「神昭殿」)為「正殿」,「新正殿」因姚启圣獲封为太子太保,所以人稱「太子太保姚公殿」(簡稱「太子太保殿」或「太子公殿」),後逕稱为「太子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增建朝天阁、梳妆楼、佛殿、僧房,按石祖庙又建中殿、观音亭土地庙等,当时有五組建築群,殿堂楼阁十六座,客房、禪房、斋堂等建筑九十九间,規模宏大。

湄洲祖廟昔已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全毀[2],所幸許多臺灣廟宇都存有昔日的湄洲媽祖分灵金身,如鹿港天后宮新竹長和宮北港朝天宮楠梓天后宮鹽水護庇宮旗津天后宮等。1980年代以来,海内外信徒捐资对湄洲祖庙进行重建,臺灣信徒捐獻為最多,现有建筑基本都是文革后所重建的廟貌。直至2023年的今天,只要持台胞證在文甲碼頭搭渡輪到湄洲島,船票只需20元人民幣,相較於其他各地來的遊客優惠很多。

建筑

[编辑]

湄洲祖庙为长323米、宽99米的五进仿宋建筑群,由大牌坊、宫门、钟鼓楼、顺济殿、天后广场、正殿、灵慈殿、妈祖文化园组成,妈祖庙后的岩石上刻有“升天古迹”、“观澜”等石刻,在祖庙山顶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

太子殿

[编辑]

「太子殿」原名「朝天閣」,因康熙時,太子太保姚啟聖羅盤估算,認為風水不當,故構工將此閣改為正殿[3]。但信徒並不領情,依然以寢殿為「正殿」,故稱此殿為「太子太保姚公殿」,後逕稱「太子殿」。

神昭殿

[编辑]

雍正帝御筆匾額「神昭海表」(神靈顯揚於海境邊疆),故稱「神昭殿」[4]。原為「正殿」,昔年姚啟聖把此殿改為「寢殿」。但善信不理會,皆稱此殿為「正殿」,又因雍正帝的匾額而稱神昭殿。雍正共製有三面「神昭海表」匾額,另二面欽賜予臺灣臺南大天后宮(後火災焚毀,今日之匾為複製品。臺灣各知名媽祖廟多有複製。)、廈門天后宮;門殿石柱上還有明代莆田才子戴大賓所寫的「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對聯,頗為趣味[5],其中的 第二、第四、第七、第十字的“齊”與“朝”字,分別讀為“齋”和“潮”,即“齋戒”、“潮音”之意。

靈女祠

[编辑]

緊臨升天古跡旁,寢殿後方有間小廟,即是祖廟發源地,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名為“通賢靈女祠”。在媽祖羽化升天後,湄洲島民就在媽祖升天處旁建立一間小廟祭祀媽祖,在文革期間靈女祠險遭破壞,在島民的極力保護下倖免於難。

朝天閣

[编辑]

太子太保姚啟聖將「朝天閣」改為「太子殿」後,「朝天閣」不復在。靖海侯施琅又新建了朝天閣。本閣至今還保存臺灣鹿港天后宮乾隆丁未年(1787年)湄洲進香文物。

升天古迹

[编辑]

相傳此處是媽祖升天之處。明代住持僧「照乘」在崖上刻「升天古迹」四字,以紀念媽祖。

升天樓

[编辑]

奉祀媽祖飛昇之相,以紀念媽祖得道。但升天處是「升天古迹」。

觀音殿

[编辑]

相傳媽祖是觀音大士化身,大凡媽祖廟必祀觀音,以念其德。

佛祖殿

[编辑]

相傳媽祖在世時篤信佛法,日日禮佛誦經,故靖海侯施琅捐建了佛祖殿,奉祀釋迦三尊,即釋迦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此殿毀於「文化大革命」,1989年重建。

五福殿

[编辑]

五福殿,又稱五帝廟,祀五福大帝。五福大帝又稱五福王爺五瘟大王,是瘟神,故本殿不設正門,以希冀五帝不出門。

聖父母祠

[编辑]

聖父母祠供奉媽祖之父母神像,代表媽祖得道升天,依然秉持孝心,永不忘本。是清代所建。

中軍殿

[编辑]

中軍殿奉祀「中軍爺」,即統帥媽祖部下神兵之將領,據說為明代泉州衛指揮「周坐」所建,民眾認為本殿中軍爺即是「周坐」。

梳妝樓

[编辑]

此樓靖海侯施琅所建,為媽祖之起居、梳妝處所。樓內奉便服造像媽祖。此樓亦毀於「文化大革命」,1989年重建。

靈慈殿

[编辑]

此殿建於元朝,紀念媽祖拯救船難之德。民間相傳,媽祖救難,多著便服,而非鳳冠霞帔的正裝,「以免遲刻(遲到)」。水手呼救也只喊叫「媽祖」,不敢稱「天后」,蓋因相信稱「天后」,媽祖就會梳妝打扮才來救人。故此殿亦奉便服造像媽祖,象徵媽祖拯救海難之德。

順濟殿

[编辑]

祀奉四海龍王,殿內有一尊黃金打造的媽祖巨像。

賢良港天后祖祠

[编辑]

賢良港天后祖祠[6]位于湄洲灣北岸莆禧半島南端,與湄洲島遙遙相對,前往湄洲島朝聖的途中一定會路過,是媽祖的誕生地-「賢良港天后祖祠」,裡頭還保留乾隆帝所敕封的「敕封天后志」以彰顯其官方正統地位,祠內供奉著宋雕軟身媽祖金身與聖父母(媽祖的雙親);媽祖回娘家謁祖進香時,必先恭請媽祖鑾駕在賢良港祖祠舉行謁祖儀式後,才從賢良港碼頭渡海到湄洲祖廟去「刈火」,這也是學習媽祖躬行孝道的傳統美德。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湄洲天后宫:隨兩岸開放 台灣請回大小湄洲媽近萬座.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2. ^ 2.0 2.1 妈祖祖庙——湄洲岛妈祖庙. 福建省图书馆. 2015-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5) (中文). 
  3. ^ 湄洲妈祖祖庙正殿为何称“太子殿”.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4. ^ 茄苳媽駐駕湄州島「神昭殿」謁祖安座. [2019-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5. ^ 兩岸交流基地/福建莆田湄洲媽祖廟 海上布達拉宮.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6. ^ 賢良港天后祖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3/11/17 華夏經緯網報導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