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池上飯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池上悟饕飯包

池上飯包,又稱池上便當,是一款源自臺灣臺東縣池上鄉鐵路便當,並以使用產自該地區的稻米及以竹片飯盒裝盛而聞名[1]

歷史

[编辑]

1930年代初期,各地移民進入池上地區開墾;池上飯包創始者李約典、林來富夫婦從臺北三重埔遷徙至池上火車站前定居。[1]

1940年,李約典、林來富夫婦開始在池上車站月台販賣番薯餅戰後,夫婦二人改賣以月桃葉包裹、使用池上米飯糰,形成初代的池上飯糰。[1]

後來,由於李氏夫婦之子李丁保在車站任職,夫婦二人便將飯糰攜至列車上販賣。在李氏夫婦把事業交與兒媳李陳雲之後,李陳雲考慮到當時列車速度慢、行駛時間的因素,而決定將飯糰改為便當飯包[1]

當時,池上飯包以月桃葉包裝,內有白米飯、滷肉、黃菜頭(染色醃漬白蘿蔔)、烤肉乾、豬肝、瘦肉片,再加上一小塊蛋餅以及小蝦和麵粉油炸製成的炸蝦餅酸梅,售價則為新臺幣1.5元。[1]

1962年起,池上飯包再度改以片製成的盒子裝盛,成為現在的池上飯包。[1]

此後,當地紛紛出現多家業者競相製作販賣飯包,後來更逐漸擴散至其他地區。

1999年,池上飯包老店導入經營團隊,並重新命名為「悟饕池上飯包」,更推動全台連鎖加盟,又將其拓展至世界各地,以家鄉口味作為宣傳[2]

2014年,郭怡文、吳侄璉及張育齊在纽约华埠開設「台灣熊屋」販售池上飯包[3];他們聘請臺灣便當連鎖企業傳授經營技術,再依當地口味與法規調整。[4][5]

但是,在臺鐵運輸人次逐漸減少之下,飯包事業規模隨之減縮。[6]

特色

[编辑]

傳統池上飯包有三大特點:使用池上米、用木盒裝盛、乾式飯包。[1]

食材

[编辑]

米飯

[编辑]

米飯產地皆不一定是池上地區;許多店家使用的米來自花東(以富里鄉居多)[7]或其他地區。

但是,池上米因池上飯包而廣為人知,池上鄉也因此打響觀光名氣。[1]

代表品牌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品味池上便當--池上便當的由來.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2. ^ 2.0 2.1 宜蘭總部_門市資訊|悟饕池上飯包. 悟饕池上飯包.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6). 
  3. ^ NYDECO. 紐約地途》台灣美食何時才能進攻紐約?. 自由評論網. 2016-05-19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4. ^ 許雅鈞. 木製飯盒解鄉愁 「台灣熊屋」登紐時美食專欄. 世界日報. 2016-05-29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5. ^ Mishan, Ligaya. A Meal (and History) in a Box at Taiwan Bear House.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5-12 [2017-03-07].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6. ^ 劉錦源. 月台便當風潮降 池上、關山站苦撐│TVBS新聞網. TVBS. 2016-11-24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7. ^ 花蓮縣立明里國小 富麗米的由來.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4). 
  8. ^ 台東池上便當‧全美行. 089235114.tranews.com.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5). 

延伸閱讀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