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刀
明刀,或称易刀、明字刀,中国先秦时期铸行于燕国和齐国的一类刀币,刀币正面有“”或“”之类的字符,钱文的释读有多种说法,有“明”、“易”、“匽”等。明刀是最为常见的刀币种类。[1]
面文释读
[编辑]明刀面文“”的释读在清代以来未成定论,是刀币研究中的热门、难点问题之一。清代释读主要有“明”、“莒”、“泉”等,民国之后,又有“易”、“盟”、“召”、“匽”、“邑”、“眼”等释读,其中以释“明”和释“匽”影响最大。[2]:4
康熙年间,朱枫《古金待问录》中考释为“莒”字,认为这个面文是指莒县。乾隆末年,毕沅、阮元《山左金石志》中收录了燕齐两国明刀27枚,也将钱文释为“莒”。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将刀币的年代考定为春秋战国时期,且详细记载了燕明刀的出土地域。同治三年(1864年),李佐贤《古泉汇》收录了明刀、齐大刀等705枚刀币,将面文释为“明”,并认为明刀为赵国货币。同治年间,王锡棨《泉货汇考》中收录明字刀150品,将其定为燕国货币,认为是燕国平明邑所铸。[2]:1-4
1940年5月,中国泉币学社成立,并创办了《泉币》杂志,至1945年9月停刊,发表了多篇关于明刀的论文。1959年,《文物》杂志刊载的郑家相论文中提出根据《说文》“日月为易,像阴阳也”,明刀的钱文“”应该释读为“易”[3],但同期刊载的陈铁卿论文中则否定了这一释读[4]。文革期间,中国大陆的钱币学研究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文革结束后,钱币研究复苏,石永士、王素芳、李学勤等人的多篇关于明刀的研究论文相继发表。[2]:4-5
释读 | 学者 | 相关著作或论文 | 年代 | 说明 |
---|---|---|---|---|
“明”字 | 李佐贤 | 《古泉汇》 | 咸丰年间 | 《古泉汇》称明刀为赵国货币 |
初尚龄 | 《吉金所见录》 |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
||
王锡棨 | 《泉货汇考》 | 同治年间 | 《泉货汇考》称明刀为燕国货币,为燕国平明邑所铸 | |
王献唐 |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 | 王献唐1960年去世,《通考》为遗稿,书中释“”为“明”,并认为齐明刀为乐毅伐齐时,燕人在齐地铸造 | ||
“莒”字 | 朱枫 | 《古金待问录》 | 康熙年间[a] | 《古金待问录》认为面文“莒”指山东莒县 |
毕沅、阮元 | 《山左金石志》 | 乾隆末年 | ||
“泉”字 | 陈介祺 | 《续泉说》 | 清 | |
回文 | 蔡云 | 《癖谈》 | 清 | |
“盟”字 | 关百益 | 《义州盟刀谱》 | 民国 | |
“召”字 | 丁福保 | 《古泉学纲要》 | 民国 | |
“易”字 | 郑家相 |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 1958年 | |
张驰 | 《中国刀币汇考》 | 1997年 | ||
“匽”字 | 陈梦家 | 论文《西周铜器断代》 | 1955年 | |
杨宽 | 论文《战国史》 | 1984年 | ||
朱活 | 论文《古钱新探·匽币管窥》 | 1984年 |
铸行年代
[编辑]对于燕明刀的铸行年代,多认为是在战国时期,但也有石永士、王素芳等学者认为其铸行上限在春秋晚期。虽然对于燕明刀的铸行年代仍有分歧,但钱币学界对于弧折明刀的铸行早于磬折明刀,而磬折明刀铸行于战国晚期则基本取得了共识。[2]:14
对于齐明刀的铸行年代,多认为是在战国晚期,燕国大将乐毅攻伐齐国,占领了齐国大量城邑后铸造的,在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79年间。但石永士、王素芳等学者认为齐明刀始铸年代与燕明刀相近,上限在春秋晚期,下限在战国早期;张驰则认为齐明刀最早出现于战国中期初年。[2]:14
图集
[编辑]注释
[编辑]- ^ 各资料对该书年代说法不一致,有康熙年间、康雍年间、乾隆年间等多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