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铁路运输
外观
斯洛伐克铁路运输 | |||||
---|---|---|---|---|---|
经营概况 | |||||
國營鐵路 | 斯洛伐克共和國鐵路 | ||||
客运量 | 8142万人次(2019年) | ||||
客运周转量 | 37.6亿(2017年)[1] | ||||
货运量 | 4787万吨(2019年)[2] | ||||
铁路里程 | |||||
总里程 | 3,626公里(2,253英里) | ||||
电气化里程 | 1,588公里(987英里) | ||||
铁路轨距 | |||||
主要铁路 | 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 | ||||
|
斯洛伐克的铁路运输(斯洛伐克語:Železnica na Slovensku)始于匈牙利统治时期的1836年,当年,一条马车铁路连接了布拉迪斯拉发与特爾納瓦,开启了斯洛伐克铁路运输的历史。1848年,斯洛伐克开通了第一条通往维也纳的蒸汽列车铁路。1993年,捷克与斯洛伐克和平解体后,斯洛伐克共和國鐵路继承了捷克斯洛伐克國家鐵路在斯洛伐克的铁路运输相关业务。在2010年RegioJet等公司开始进驻斯洛伐克开展铁路客运业务以前,斯洛伐克共和国铁路一直是斯洛伐克唯一提供铁路运输服务的的公司。[3][4]
1998年後,斯洛伐克鐵路事業開始民營化進程。2002年,鐵路客運業務和鐵路設施保養業務分離。因此,政府对斯洛伐克共和國鐵路进行了解体:解体后的斯洛伐克共和國鐵路負責斯洛伐克国内的铁道基礎設施維護工作,而客運和貨運則被轉移到新成立的ZSSK公司(斯洛伐克語:Železničná spoločnosť)。2005年,ZSSK進一步拆分為提供客運服務的斯洛伐克铁路公司(ZSSK)和提供貨運服務的斯洛伐克铁路货运公司。[5][6]该国的铁道貨運由斯洛伐克铁路货运公司和大約30家私營公司共同經營。斯洛伐克亦有通往所有邻国的国际铁路。2017年,中欧班列的大连港-布拉迪斯拉发港的货运列车线路开通。[7]
目前,斯洛伐克是國際鐵路聯盟成员国,该国的UIC代码是56。[8]
在斯洛伐克经营的铁路公司一览
[编辑]- 斯洛伐克共和國鐵路:斯洛伐克国营企业,负责该国的鐵路設施保養業務。
- 斯洛伐克铁路公司:斯洛伐克国营企业,负责该国的客運服務。
- 斯洛伐克铁路货运公司:斯洛伐克国营企业,负责该国的供貨運服務。
- 黑赫龙河铁路:经营斯洛伐克中北部的一条窄轨觀光鐵路。
- 斯洛伐克歷史伐木鐵路
- 尼特拉乡村鐵路:经营位于尼特拉的一条窄轨鐵路。
- RegioJet
- Leo Express
- 爱瑞发
鐵道對外連接
[编辑]- 奥地利:相同轨距,電壓變化为25kV AC/15kV AC
- 匈牙利:相同轨距,電壓變化为25kV AC(在魯索維策-劳伊考、科马尔诺-科馬羅姆和什圖羅沃-索布鐵路過境點)或3kV DC/25kV AC(在克赫内茨-希道什内迈蒂和斯洛伐克新城-沙托勞爾堯烏伊海伊鐵路過境點)
- 捷克:相同轨距,電壓變化为3kV DC或25kV AC
- 波蘭:相同轨距,電壓變化为3kV DC。
- 烏克蘭:乌克兰为五英尺和1520毫米铁轨,電壓變化为3kV DC。
关联页面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Railway Statistics – 2017 Synopsis (PD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 IUC. 2017 [11 June 20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0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斯洛伐克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 ^ Railway Gazette: Slovak passenger market starts to open. [201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 ^ Vehicle Keeper Marking Register (VKM). 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Railways. [20 Sept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 ZSSK Slovakrail Hlavná stránk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8).
- ^ ZSSK Cargo.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 ^ 徐明. 中欧班列新线路——首趟大连-布拉迪斯拉发货运列车抵达. 央视网.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 ^ UIC Over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s at 12 March 2009. "to promote rail transport at world level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of mo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