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抱朴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抱朴子内篇
抱朴子
全名:抱朴子
作者葛洪
语言中文
成书年代东晋
發行信息
连载状态卷數:内篇20卷,外篇50卷

《抱朴子》东晋时期葛洪所著,分为内外两篇[註 1],后来被道教作为经典。其中《外篇》主要是对葛洪生平的自述和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而《内篇》是葛洪对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炼方法的阐述[1]

内容

[编辑]

抱朴一詞源自《老子》之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葛洪本人自號抱朴子,故以為書名,[2]其思想涵蓋儒、道二家。[3]《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

《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4]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儒学学统统纳为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

《晋书·葛洪传》記《抱朴子》内外篇原共有116篇。今本已亡佚40余篇。[5]南朝陶弘景曾作“《抱朴子注》二十卷”,这是《抱朴子》的最早注本,已佚。清人严可均辑有《抱朴子内篇佚文》10卷。現流行本則是孫星衍之校本。今人王明著《抱朴子内篇校释》。

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解脱和炼得肉体飞升,既做到立时济世,又得超凡入圣。[6]如他说:“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他认为修炼既可以保德致长生,也可以治世致太平。通过修炼还可以获得长生,身体不伤,是最大的道。

版本

[编辑]
  • 宋绍兴二十二年临安府荣六郎家刊本
  • 明万历六年吉藩崇德书院《二十家子书》本。

英译本

[编辑]

Sailey, Jay. The Master Who Embraces Simplicity: A study of the philosopher Ko Hung, A.D. 283-343. San Francisco: Chinese Materials Center. 1978. ISBN 0-89644-522-4

注釋

[编辑]
  1. ^ 《抱朴子》卷數不明,葛洪书后自序称“《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崇文总目》著录:“道家《抱朴子内外篇》二十卷,葛洪撰;杂家《抱朴子外篇》二十卷,葛洪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抱朴子内篇》二十卷 《外篇》十卷。”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抱朴子外篇‧自敘》:“其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屬道家;其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家。”
  2. ^ 《抱朴子外篇‧自敘》:“洪之為人也,而騃野,性鈍口訥,形貌醜陋,而終不辯自矜飾也。冠覆垢弊,衣或襤縷,而或不恥焉。洪期於守常,不隨世變,言則率實,杜絕嘲戲。不得其人,終日默然。故邦人咸稱之為抱朴之士。”
  3. ^ 《抱朴子》序云:“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攘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4. ^ 楊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箋·前言》:“其觀察之敏銳,筆鋒之犀利,較諸干寶《晉紀總論》,有過之無不及。我們今天要研究晉代歷史,抱朴子外篇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晉人著作,有時它比唐修《晉書》還重要。”
  5. ^ 严可均《铁桥漫稿》、《代继莲龛为抱朴子叙》中说:“今本仅《内篇》之十五六,《外篇》之十三四耳。”
  6. ^ 王明在《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葛洪這個飄零沒落的士族分子,他的前後思想變遷的脈絡,大體就是從入世而遁世,從儒家而至皈依神仙道教。但也始終沒有忘懷儒家和道。這是與他的階級出身、所處時代和個人遭遇息息相關的。”

研究書目

[编辑]
  •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抱朴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 严可均辑有《抱朴子内篇佚文》10卷。
  •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
  • 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
  • 陳飛龍,《抱朴子內篇今註今譯》
  • 李中華,《新譯抱朴子》

外部链接

[编辑]

抱朴子养生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剩理之问,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黑犹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国亡,气衰身谢。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全性命。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盖绿未见其益,虽心希妙道,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诚绿舍其本而忘其末,深可诚哉。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多怒则胜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頭鬢憔枯,多好则志气倾缢,多恶则精爽奔腾,多事则筋脉乾急,多机则智虑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损人之命猛于豺狼。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早起不在鹦呜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行欺诈则神悲,行争竞则神沮。轻侮于人当臧算,杀害于物必伤年。行一善则魂神乐,构一恶则魄神欢。魄神乐死,魂神好生。常以宽泰自居,恬啖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生录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养生之理,尽于此矣。至于炼还丹以补脑,化金液以留神,斯乃上真之妙道,盖非食谷啖血者,越分而修之。万人之中,得者殊少,深可诚焉。 老君曰:存吾此道,上士全修延寿命,中士半修无灾病,下士时修免夭横,愚者失道槟其性。其斯之谓欤。

《抱朴子养生论》注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