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茉娜
希茉娜 | |
---|---|
出生 | 1978年8月18日 |
民族 | 拉脫維亞人 |
语言 | 拉脱维亚语、俄羅斯语、英語 |
教育程度 | 拉脫維亞里加Stradina大學保健服務及艺术療法专业資格硕士、拉脫維亞文化專科院校艺术學士及硕士 |
职业 | 舞蹈家、编舞家 |
希茉娜(拉丁語:Simona Orinska,1978年8月18日—),出生于拉脫維亞厄格里,是拉脫維亞的舞踏艺术家、编舞家和指揮者。此外, 她專長于舞蹈療法或舞蹈運動療法.
生平
[编辑]希茉娜在Ērgļi長大直到她6–7歲,而後她的家人搬遷到Misa (拉脫維亞)。當她17歲時她搬遷到里加,開始在里加应用學院(Riga Applied College)考查環境設計科系, 她的本科专业是物體設計。而後她在拉脫維亞文化專科院校(Latvian Academy of Culture)完成她的艺术學士及硕士学位,接著在里加Stradina大學(Riga Stradina University)完成她的第二硕士学位 - 保健服務及艺术療法专业資格。[1]
舞踏生涯
[编辑]希茉娜第一次見識到舞踏是在2002年當她参与来自德国Schloss Brölin Art Center的Sophie Cournede的工作坊,但她只在2005年才開始積極参与舞踏:[1]
- 2005年 Anita Saij的舞踏舞方 (北歐舞踏學院, Nordic School of Butoh, 丹麦)
- 2006年 Susanna Akerlund的舞踏舞方 (SU-EN舞踏公司, SU-EN Butoh Company, 瑞典)
- 2007年 Ken Mai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514064404/http://www.kenmaibutoh.com/en/index.html) 的舞踏大師課程 (里加, 拉脫維亞)
- 2007年 Ken Mai, Yukio Waguri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930020104/http://www.otsukimi.net/koz/e_yw_profile.html) 及 Tsuruyama ZULU Kinya 的舞踏大師課程 (在無言艺术節"垂直線2007年:舞踏聯繫"("Vertical 2007: Butoh Relations")框架下主辦) (圣彼得堡, 俄罗斯)
- 2007年 SU-EN舞踏公司的工作坊及参与其國際表演項目"雞項目 - 罗密欧与朱丽叶 ("The Chicken project – Romeo and Juliet") (瑞典, 乌普萨拉, 威廉·莎士比亚節 (Shakespeare’s Festival))
- 2007年 Kitt Johnson 的工作坊 - "表達解剖学" ("Expressive Anatomy”) (丹麦)
- 2010年 李瑞强 (Lee Swee Keong) 及 姚丽洙 (Yeow Lai Chee) (寿板公司, Nyoba Kan Company,马来西亚, 吉隆坡)
- 2010年 Joao Roberto de Souza (来自巴西的舞踏艺术家的舞踏工作坊 (在"2010年寿板舞踏祭", "2010 Nyoba Kan International Butoh Festival",框架下主辦) (马来西亚, 吉隆坡)
- 2010年 葛西俊治 (Toshiharu Kasai,艺名: Itto Morita)的舞踏工作坊 (日本)
2008年, 她参与在里加主辦的國際艺术協同效應節 (International Arts Synergy Festival)[2] 和呈现一个多元媒体舞踏表演稱為"眼睛在我的膝蓋飄揚" ("Eyes Fluttering in My Knees").[3]
2010年, 她將在里加的快樂艺术博物館(Happy Art Museum)呈现一个新的舞踏表演稱為"神聖夜舞"("The Sacred Dances of the Night"). 她的合夥人是Modris Tenisons(艺术家、指揮者), Artis Gulbis(表演及音響家), Gita Straustina(錄影家), Skaidra Jančaite(来自立陶宛的歌唱家), Ken Mai(来自日本的表演顧問), Ērika Māldere(艺术燈光設計師) and Aigars Lenkēvičs(圖像設計師) [4][5][6]
其他舞蹈表演
[编辑]除了舞踏表演之外, 她也参与列隊艺術(processional art)的演出 - "有人領導"("Somebody who leads")[7] 与在一个圖片展 - "俳句" ("On Haiku")演出.[8] 她也参与國際舞蹈錄影項目 (拉脫維亞, 英格兰,波兰, 西班牙, 智利, 匈牙利), 首映是在2007年8月17日在國際錄影艺術節"水件"(International Video Art Festival “Waterpieces 07”)框架下演出.[9]
舞蹈運動療法
[编辑]希茉娜在"ARS"醫學會(Medicīnas sabiedrība "ARS") 管制下于舞蹈療法或舞蹈運動療法為生. 她提供個體和集體舞蹈運動療法. 她的客戶包括兒童和成人. 她用舞蹈運動改善客戶的身體,情緒,認知和社交能力. 她用這種療法以幫助她減輕客戶的情緒和身體的壓力,解決身心(psychosomatics)方面的問題,[10]
自2009年4月20日,她在一家兒童醫院"Gailezers”被受聘為藝術治療專家(舞蹈運動療法),治療有精神問題的兒童。[1]
她在布里斯托爾,英國曾參與兩個舞蹈運動療法的實習: 在2008年在一個舞蹈運動治療中心稱為“舞蹈之聲”(客戶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成癮康復,學習困難,自閉症兒童和個人客戶)和特殊學校自閉症兒童被稱為“St.Christopher的學校”(客戶群體:替個人客戶提供自閉症譜系障礙.[1]
她是拉脫維亞舞蹈運動療法協會的創始成員之一。她現在也是協會的董事會成員之一。[11]
参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希茉娜的簡歷 (Simona Orinska: Curriculum Vita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ober 7, 2010.
- ^ "Laboratory of Stage Arts: International Arts Synergy Festival 'i-dej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ober 7, 2010.
- ^ "眼睛在我的膝蓋飄揚 (Eyes Fluttering in My Kne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ober 7, 2010.
- ^ "燈設計工作坊 (Lamp Design Workshop)."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7-29. Retrieved October 9, 2010.
- ^ "希茉娜:消息 (Simona Orinska: Ne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ober 7, 2010.
- ^ "舞踏表演:神聖夜舞 (Buto izrāde "Nakts svētās dejas" / Butoh performance "Sacred Dances of the Nigh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ober 16, 2010.
- ^ "春分神秘的領導 (Pavasara Saulgriežu mistērija Vadātāj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ober 7, 2010.
- ^ "俳句圖片 (Photo Haik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ober 7, 2010.
- ^ "相對 (Relative)". Retrieved October 7, 2010.
- ^ "希茉娜:舞蹈運動療法 (Simona Orinska: Dance Movement Therap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ober 7, 2010.
- ^ "拉脫維亞舞蹈運動療法協會 (Latvijas Deju un kustību terapijas asociācij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2010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