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涌山
外观
官涌山是香港昔日的一座山丘,位於九龍半島西南部官涌(今佐敦附近)。
歷史
[编辑]官涌山山腳為官涌村的所在地。官涌山是從九龍北部通住尖沙咀的必經之路,為戰略要地。根據1820年編印的《新安縣志》記載:「尖沙嘴迤北,有山樑一座,名曰官涌,恰當夷船脊背之上,俯攻最為得力」。
1839年6月20日,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 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此事因而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為香港開埠及英國佔領香港埋下伏筆。同年11月,中英隨即爆發穿鼻之戰,英方戰敗後逃回尖沙咀,林則徐便下令軍隊駐在官涌山還擊,結果成功將英軍驅逐出尖沙咀,史稱官涌之戰。
1840年,林則徐分別在官涌山和尖沙咀興建官涌炮台(又名臨衝炮台)及尖沙咀炮台,設有官署、兵房、神廟和火藥庫等建築物,並派駐75名士兵防守。但在一年後,因着砲台孤懸海外的緣故,林則徐下令撤防。兩座砲台在之後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英軍所佔領,並且被炸毀和拆卸。現時官涌街和炮台街就是昔日的遺址。
1906年,香港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風災,史稱丙午風災,損失極為巨大。於是香港政府在1909年通過《建築避風塘條例》,興建油麻地避風塘。官涌山被夷平,而所得沙石則被用作填平旺角至油麻地一帶的淺灘和建築防波堤。
參考資料
[编辑]- 《九龍街道命名考源》梁濤 著,第25頁,市政局出版,1993年
- 香港歷史文化小百科16-趣談九龍街道》 爾東 著,第148-149頁,明報出版社,2004年11月,ISBN 962-887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