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薰
外观
宋文薰(1924年5月14日—2016年4月27日),台灣考古學家,新竹縣竹東鎮人,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名譽教授,對於臺灣舊石器時代及臺灣史前文化層序的研究有重大貢獻。
生平
[编辑]宋文薰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竹東郡竹東街,出身台灣客家人家庭。父親宋祖平是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的建築師,並於台北執業,因此宋文薰出生後長年居於臺北市[1],其弟為九州產業大學榮譽教授宋正宏[2]。1943年前往日本就讀明治大學預科,1945年返回臺灣後曾經向國分直一學習考古學。1951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並留校擔任人類學系助教。在考古人類學系擔任助教期間,宋文薰受到李濟、石璋如、高去尋等幾位中國考古學家之教導,成為第一位台灣的考古學家,並自1957年起正式於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開設課程[3],至1994年自人類學系退休後擔任名譽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人員。
1954年與張光直一起提出台灣中西部文化層序系統,並推動碳十四定年法的運用[2]。1963年起與美國耶魯大學張光直合作,帶領台大考古人類學系共同進行一系列臺灣史前考古發掘,地點包含了鳳鼻頭與大坌坑遺址。
1968年,與地質學家林朝棨共組考古隊,在長濱八仙洞發現台灣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後續經李濟依其發掘地命名為長濱文化。
1971年宋文薰於蒐藏家郭德鈴的藏品中發現了一片人頭骨化石,並依其發現地命名為「左鎮人」[4]。
1974年宋文薰年開始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兼任研究員[5]。
1980年南迴鐵路台東新站進行興建工程,工程範圍包括日治時期鳥居龍藏發現的卑南遺址。隨著工程進展,發現許多古文物,台東縣政府委託宋文薰進行考古發掘。宋文薰的考古成果,促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建立。
榮譽與獎項
[编辑]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陳世福、游振明、黃馨瑩、游振明. 宋文薰院士訪問錄 (PDF). 2011 [2017-04-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17).
- ^ 2.0 2.1 沈佳姍. 《竹東宋家菁英群與其社會網絡──以 20 世紀的發展為核心》 (PDF).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106 年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研究報告書). 2017-11-23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23).
- ^ 各院系課程時間表 (PDF).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03).
- ^ 邱鴻霖. 左鎮人的再研究與臺灣舊石器時代的新觀察 (PDF). 臺灣博物季刊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6-12-01, 35 (4): 12-25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16).
- ^ 臧振華. 我所認識的宋文薰先生 (PDF). 人類學視界. 2016-08, 19: 20-23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03).
- ^ 6.0 6.1 6.2 康芸甯. 話題‧話語─「宋文薰教授九秩華誕慶祝活動」紀要. beta.nmp.gov.tw. [2017-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 ^ 中央社. 宋文薰獲日本天皇勳章 女兒以為詐騙集團. 聯合新聞網. 2016-06-04 [2017-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 ^ 外国人叙勲受章者名簿 平成28年.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6)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