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採光
圖書館採光是一門以研究圖書館建築的採光設計、燈光布置、光線強度等問題為主的學問。照明可以改善為圖書館的環境,因為舒適與足夠的光線可以增加讀者的閱讀品質。不良的照明設計除了會對讀者與館員的視力造成傷害外,更可能會使其產生重影與眩光等視覺疲勞問題[1]。
歷史
[编辑]在電燈發明以前,圖書館經常發揮不了它該有的作用,即提供讀者足夠的光線閱讀。而且由於圖書館內充滿易燃的書籍與手稿,在館內使用蠟燭或油燈等會產生火花的燈具是極為不智的行為,因為只要發生一次意外就可以造成難以彌補的嚴重損失[2]。19世紀時西方各國圖書館使用的是不會產生火花的煤氣燈,但由於它是以天然氣做為燃料,所以會在室內產生大量一氧化碳,而萬一發生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3]。
1906年,湯瑪斯·愛迪生發明鎢絲燈芯,使電燈得以大規模且廉價地應用,圖書館的發展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從此它可以終年提供充足且較為安全的照明,而不再只能仰賴自然光,開放時間也從白天延伸到黑夜。雖然在愛迪生以前,英國科學家約瑟夫·史旺就已發明電燈,但由於價格昂貴,因此仍然無法滿足圖書館的長時間使用需求。愛迪生以鎢製造燈芯的電燈泡讓圖書館得以終日提供良好的照明,並增進讀者的進館意願,連帶使知識的普及率增加。
採光設計
[编辑]圖書館的採光設計應同時兼顧照明與館藏維護兩點,缺一不可。影響紙張保存的因素眾多,其中一項便是光線的照射。由於紙的結構成份含有纖維,而光線則會與氧氣發生光合水解作用,其產生的能量會使纖維素分解氧化,造成纖維素分子鏈斷裂,紙張纖維的聚合度也跟著下降,導致其硬化分裂,使紙張的損壞加劇[4]。所以在存有較脆弱古老之書籍與手稿的書庫中應避免日光直射,人工照明也應謹慎使用。
在讀者閱覽空間中,則應以照明為主要考量,光源需同時兼顧人工照明與自然光源。但由於自然光源的不穩定性,所以仍應提供充足且穩定的人工照明以利館內人員使用[5]。光線強度依不同區域需有所變化,但相鄰區域強度不應變化過大[6]。在開架藏書區中,書架的擺放應與人工照明垂直,與自然光源平行,以達到光線的最大利用。由於書籍需避免紫外線照射,故以螢光燈等不會產生紫外線的燈具為佳[7]。而在閱覽區,其人工照明除應柔和、舒適且明亮外,還應避免讀者與館員產生眩光等視覺疲勞現象[1][5]。因此閱覽室的光線應具備足夠照度與輝度,必要時可加設檯燈,以利照明[1]。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1.2 視力保健實務手冊 (PDF).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0-07-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2-12) (中文(臺灣)).
- ^ 楊時榮. 圖書館安全規劃之探討 (html). 佛教圖書館館刊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1996年12月, 8 [201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6) (中文(臺灣)).
- ^ Disenchanted Nigh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Li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JSTOR. 1990 [201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8) (英语).
- ^ 楊時榮. 圖書紙張纖維的氧化與水解. 書苑季刊 (國立台中圖書館). 2003年8月, 31: 34–39 [2010-07-25]. (原始内容 (html)存档于2004-12-23) (中文(臺灣)).
- ^ 5.0 5.1 曾琪淑. 資訊時代博物館附設圖書室之內部空間規劃 (PDF). 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006年10月, 2: 105 [2010-07-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
- ^ 朱家榮; 楊美華.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 (pdf). 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003年8月, 4: 113 [2010-07-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19) (中文(臺灣)).
- ^ 楊時榮. 圖書水淹處理與光害防治 (pdf). 佛教圖書館館刊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2006年6月, 43: 73–80 [2010-07-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