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国学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曲阜孔府内的讲经堂

国学热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兴起的国学热潮。

背景

[编辑]

文化大革命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了反思文革期间的经济萧条及对文化的破坏80年代文化热。而改革开放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全球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1];同时,西方知识分子也开始反思现代性塞繆爾·P·亨廷頓提出“文明冲突将是未来冲突的主导模式”,阿诺尔德·J·汤因比在著作中提出“能够真正挽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些论述挑战了单边主义,促进了文化多样性[2]

当代中国大陆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也促进了国学热的兴起[3]。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趙毅衡教授评价道:“新保守思潮表征之二是回归传统文化,‘倾听压抑太久遗忘太久的人文主义传统的声音’……从国内出版物的情况看,新国学的确已成为近年学术的中坚,文化关注点的确在转向[4]。”

历史

[编辑]

一般国学热可被分为两股,一股是20世纪末的国学热,一股是21世纪初的国学热[5]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大陆的80年代文化热逐渐演变出反思批判激进主义的文化保守主义[6]。受这一思潮影响,中国大陆学界出现了许多褒扬保守派,贬低改革或革命派的学术文章[7]

中国政府于1984年设立了中国孔子基金会[8]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李中华 2007,第27頁; 任丽梅 2013,第107-108頁.
  2. ^ 李中华 2007,第27頁; 任丽梅 2013,第108頁.
  3. ^ 陈卫平 2007,第108頁.
  4. ^ 方克立 1996,第30頁.
  5. ^ 陈来 2010.
  6. ^ 方克立 1996,第32頁; 李中华 2007,第26頁.
  7. ^ 方克立 1996,第32頁.
  8. ^ Chen 2011,第23頁.

来源

[编辑]

扩展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