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喙頭鱷亞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喙頭鱷科

喙头鳄亚目
化石时期:228–145 Ma
三疊紀到晚侏儸紀
黃昏鱷
无效状况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綱 Reptilia
演化支 真爬行動物 Eureptilia
演化支 卢默龙类 Romeri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演化支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演化支 蜥类 Sauria
演化支 主龜龍類 Archelosauria
下纲: 主龍形下綱 Archosauromorpha
演化支 鱷腳類 Crocopoda
演化支 主龍型類 Archosauriformes
演化支 真鱷腳類 Eucrocopoda
演化支 镶嵌踝类 Crurotarsi
演化支 主龍類 Archosauria
演化支 偽鱷類 Pseudosuchia
演化支 鳄类 Suchia
演化支 副鱷形類 Paracrocodylomorpha
演化支 铠鳄类 Loricata
总目: 鱷形超目 Crocodylomorpha
亚目: 喙头鳄亚目 Sphenosuchia
von Huene, 1942

喙頭鱷亞目(Sphenosuchia)是鱷形超目的一個基礎亞目,首次出現在三疊紀,並且存活到晚侏儸紀。大部分體型很小、細長,四肢直立在軀體之下。

地層分布範圍

[编辑]
頭部特寫,斯洛尼準噶爾鱷的生命恢復。基於James M. Clark、Xing Xu、Catherine A. Forster 和Yuan Wang 所著的「來自中國的中侏羅世'蝶鱷'和鱷魚頭骨的起源」的圖3(《自然》430:1021-1024) 。

目前這群生物已知最早的物種是Dyoplax,牠們存活於卡尼階,約2億2800萬年前。喙頭鱷亞目最晚出現的成員是準噶爾鱷,發現於中國準噶爾盆地(石樹溝層),存活於巴通階卡洛夫階之間,約1億6500萬年前[1]Macelognathus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的北美洲,約1億5500萬到1億5000萬年前(啟莫里階)。

種系發生學

[编辑]

這群生物是否屬於單系群仍屬於爭論中,但這個演化支擁有數個共有衍徵,包括修長的四肢、結實的腕骨、長的肩鎖關節

在2002年,Clark與Sues提出喙頭鱷亞目形成一個演化支[2]。在2004年,Clark與其他人提出關於這群生物為並系群,而形態上的特徵在演化成多樣性的鱷形超目階段中消失了[1]。在確定這群生物是否為單系群前,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但因為這群生物的化石很少,所以目前很難有良好的種系發生學研究。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斯特林·奈斯比的早期主龍類演化關係研究[3]。喙頭鱷亞目的範圍是從黃昏鱷到Crocodyliformes之間。

 鱷形超目 

編號CM 73372標本

黃昏鱷 Hesperosuchus

驰鳄 Dromicosuchus

喙頭鱷 Sphenosuchus

裂頭鱷 Dibothrosuchus

陸鱷 Terrestrisuchus

迅奔鱷 Litargosuchus

卡岩塔鱷 Kayentasuchus

 Crocodyliformes 

直鱷 Orthosuchus

原鱷 Protosuchus

短吻鱷 Alligator

目前喙頭鱷亞目已知的屬如下: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Clark, J.M., et al. (2004).A Middle Jurassic 'sphenosuchian' from China and the origin of the crocodylian sku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ture 430:1021-1024.
  2. ^ Clark, J.M., and Sues, H.-D. (2002). Two new species of basal crocodylomorphs and the status of the Sphenosuchia.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36:77−96.
  3. ^ Nesbitt, S.J. The early evolution of archosaurs: relationships and the origin of major clades (PDF).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1, 352: 1–292 [2013-01-24]. doi:10.1206/3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