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原鳥形龍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鸟形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75 Ma
原鳥形龍正模標本的重建圖,正模標本破碎的頭部骨骼是迄今唯一發現的原鳥形龍化石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伤齿龙科 Troodontidae
属: 原鸟形龙属 Archaeornithoides
Elzanowksi & Wellnhofer, 1992
模式種
嬌小原鳥形龍
Archaeornithoides deinosauriscus

Elzanowski & Wellnhofer, 1992

原鳥形龍屬名:Archaeornithoides)是獸腳亞目手盜龍形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蒙古國

發現與命名

[编辑]

1965年,一個波蘭蒙古國的古生物挖掘團隊,在蒙古國的巴彥扎格(Bayn Dzak)發現一個小型恐龍化石。

1983年,波蘭古動物學家Andrzej Elzanowski的研究首次提到這個小型恐龍化石[1]

1992年,Elzanowski、彼得·沃爾赫費爾(Peter Wellnhofer)等人將這個小型恐龍化石進行描述、命名[2]。隔年,他們進行詳細的研究[3]

模式種Archaeornithoides deinosauriscus,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與古代鳥類相似的外形」,種名意為「小型恐龍」,指原鳥形龍是一種體型小型的恐龍。

敘述

[编辑]

正模標本(編號ZPAL MgD-II/29)被發現於牙道黑達組(Djadokhta Formation),這個河道砂岩地層的地質年代為上白堊紀的晚坎潘階。正模標本是個破碎頭顱骨與下頜,包含上頜骨、部分顴骨齒骨、以及齶骨[3]

原鳥形龍的正模標本非常小,破碎頭顱骨的長度為2.7公分,完整頭顱骨的長度約為5公分,完整身常被估計約為50到60公分,是最小型的恐龍之一[3]。由於這個化石是個幼年個體,成年個體可成長到更大體型,但目前不知成年個體的身長。

原鳥形龍的口鼻部有長眶前孔,長度約是上頜的3/4。上頜有至少八顆牙齒,這些牙齒小型、呈圓錐狀,外表平滑、缺少鋸齒邊緣。齶骨顯示有次生孔的跡象[3]

分類

[编辑]

在1993年,Elzanowski等人提出原鳥形龍是最接近近鳥類的恐龍,主要依據一些類似鳥類的特徵,包含:前上頜骨上頜骨之間有著交錯的縫合處、齶骨的凸起寬廣、具有氣竇、缺少齒間板、以及牙齒缺乏鋸齒邊緣。根據近年來的新化石,上述特徵常見於傷齒龍科馳龍科的成年與幼年個體[4]。Elzanowski等人提出原鳥形龍是傷齒龍科、棘龍科里斯本鱷的近親,這些物種與鳥類構成一個演化支,而鳥類是起源於更原始的演化位置[3]。之後的其他研究,並不支持傷齒龍科、棘龍科是近親,而里斯本鱷其實是種鱷形超目動物。

某些科學家認為,原鳥形龍的幼年標本可能屬於其他的蒙古傷齒龍科恐龍,例如蜥鳥龍拜倫龍。在2009年,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等人研究一個拜倫龍的幼年顱骨,發現幼年、胚胎時期的獸腳類恐龍就具有許多成年個體的特徵,並發現原鳥形龍與拜倫龍的標本沒有關聯,兩者是獨立的屬。諾瑞爾等人也發現,原鳥形龍不是近鳥類的最近親,而確實屬於傷齒龍科[5]

獵食

[编辑]

原鳥形龍的腦殼有個明顯的咬痕,Elzanowski等人提出這咬痕由哺乳類三角齒獸Deltatheridium)所留下,三角齒獸是牙道黑達組常見的小型哺乳動物[3]。在2002年,另有科學家認為這標本曾被消化過,然後才經歷化石化過程。如果屬實,這將是中生代哺乳類以恐龍為食的第一個證據。

參考資料

[编辑]
  1. ^ Elzanowski, A., 1983, "Birds in Cretaceous Ecosystems", Acta Palaeontologia Polonica, 28(1-2): 75-92
  2. ^ Elżanowski, Andrzej; Wellnhofer, Peter. A new link between theropods and birds from th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Nature. 1992, 359 (6398): 821–823. doi:10.1038/359821a0. 
  3. ^ 3.0 3.1 3.2 3.3 3.4 3.5 Elżanowski, Andrzej; Wellnhofer, Peter. Skull of Archaeornithoide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Mongolia (PDF).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1993, 293: 235–252. doi:10.2475/ajs.293.A.23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27). 
  4. ^ Clark, James M., Norell, Mark A., Makovicky, Peter J. (2002) "Cladistic approaches to the relationships of birds to other theropods" pp.31-61 in “Mesozoic Birds: Above the Heads of Dinosaurs” Chiappe&Witmer ed. ISBN 0-520-20094-2
  5. ^ Bever, G.S.; Norell, M.A. The perinate skull of Byronosaurus (Troodontidae) with observations on the cranial ontogeny of paravian theropods.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009, 3657: 1–52. doi:10.1206/650.1.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