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票龍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北票龍

北票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前期,124.6 Ma
依據已知化石繪製的北票龍復原圖,具有兩種不同的羽毛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鳥吻類 Averostra
演化支 坚尾龙类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演化支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演化支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演化支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
演化支 手盜龍形態類 Maniraptoromorpha
演化支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iformes
演化支 手盜龍類 Maniraptora
演化支 鐮刀龍下目 Therizinosauria
总科: 鐮刀龍超科 Therizinosauroidea
属: 北票龙属 Beipiaosaurus
Xu, Tang & Wang, 1999
模式種
意外北票龍
Beipiaosaurus inexpectus

Xu, Tang & Wang, 1999

北票龍屬名:Beipiaosaurus)是鐮刀龍超科下的一個。牠們的化石是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市發現,故以此市來命名,並在1999年3月份的《自然》(Nature)中發表。北票龍的化石發現於義縣組的尖山溝,地質年代為下白堊紀,約1億2500萬年前[1]。牠只有一種,名為意外北票龍B. inexpectus),種名意指北票龍的特徵令人意外[2]。大量的北票龍化石被發現,包括有頭蓋碎片、一個下頜骨頭、三節頸椎、四節背椎、一節尾椎肩胛骨、完整的前肢及一個連後肢的完整骨盆。在2009年,徐星等人敘述了第二個標本,包含頭骨、頸部、胸部,以及形狀獨特的長羽毛痕跡[3]

過往鐮刀龍超科的實質分類被受關注及討論,這是因為牠們那像原蜥腳下目牙齒及身體結構,顯示牠們一般是草食性動物,不像一般的獸腳亞目。北票龍被認為是原始的鐮刀龍超科,有著一些特徵證明鐮刀龍超科(包括鐮刀龍科)都是屬於虛骨龍類,而非過去認為的蜥腳形亞目鳥臀目近親。

敘述

[编辑]

北票龍約有2.2米長及臀部高0.88米,是迄今發現體型第二大的有羽毛恐龍(僅次於羽暴龙)。其重量估計約為85公斤。北票龍的喙沒有牙齒,但有頰齒。高等的鐮刀龍超科有四趾,但北票龍的內趾較小,顯示牠們可能是從三趾的鐮刀龍超科祖先演化而來的。相對其他鐮刀龍超科,北票龍的頭部較大,下頜的長度超過股骨的一半長度。

羽毛

[编辑]
北票龍的舊版想像圖(沒有第二種羽毛)

模式標本皮膚痕跡,顯示北票龍的身體是由類似絨羽的羽毛所覆蓋,就像中華龍鳥,但北票龍的羽毛較長,而且垂直於手臂。徐星等人認為北票龍的絨羽,代表牠們是介於中華龍鳥與較高等鳥類鳥翼類)的中間物種[2]

與其他獸腳類的羽毛不同,北票龍具有第二種形態的羽毛,羽毛較長、結構較簡單[4]。第二種形態的羽毛,是由徐星等人在2009年研究第二個北票龍標本時發現;當徐星重新研究第一個標本時,也發現第二形態的羽毛。

第二形態羽毛被稱為EBFF(elongated broad filamentous feathers),是由單一、無分支的纖細羽毛構成。大部分有羽毛恐龍的絨羽是有一根羽幹,分叉出兩根以上的羽毛。北票龍的第二形態羽毛,長度為10到15公分,大約是頸部長度的一半。而中華龍鳥的羽毛最長只有頸部長度的15%。

北票龍的第二形態羽毛也相當寬,模式標本的第二形態羽毛的寬度為3公厘。而中華龍鳥的羽毛最寬只有0.2公厘,帝龍的羽毛寬度僅次於北票龍。原始的第一形態羽毛的橫剖面是圓形,而第二形態羽毛的橫剖面是橢圓形。在北票龍的兩個標本中,第二形態羽毛沒有彎曲、折斷的跡象,顯示這種羽毛相當堅韌。

在2009年的訪問中,徐星表示這兩種形態的羽毛都不是飛羽,他推測第一形態的羽毛具有隔絕熱量的功能,而第二形態的羽毛則具有視覺辨識作用,在相同物種之間的求偶與溝通時會產生用途[4]

由於目前只有獸腳亞目恐龍是有羽毛的,北票龍的發現顯示鐮刀龍超科是屬於獸腳亞目的。

參考資料

[编辑]
  1. ^ Zhonghe, Zhou. Evolutionary radiation of the Jehol Biota: chron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Geological Journal. 2006-09, 41 (3-4): 377–393 [2021-08-31]. ISSN 0072-1050. doi:10.1002/gj.10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英语). 
  2. ^ 2.0 2.1 Xu, Xing; Tang, Zhi-lu; Wang, Xiao-lin. A therizinosauroid dinosaur with integumentary structures from China. Nature. 1999-05, 399 (6734): 350–354 [2021-08-31]. ISSN 0028-0836. doi:10.1038/206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英语). 
  3. ^ Xu, Xing; Zheng, Xiaoting; You, Hailu. A new feather type in a nonavian theropod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feath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01-20, 106 (3): 832–834. ISSN 0027-8424. PMC 2630069可免费查阅. PMID 19139401. doi:10.1073/pnas.0810055106 (英语). 
  4. ^ 4.0 4.1 Ancient Dinosaur Wore Primitive Down Coat. FOXNews.com. [202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4).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