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球化智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球化智库
簡稱CCG
成立時間2008年,​16年前​(2008
創始人王辉耀;苗绿
類型智库
總部北京
理事长
王辉耀
秘书长
苗绿
網站http://www.ccg.org.cn/

全球化智库(英語: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简称CCG),原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是中国一家总部设在北京智库[1][2]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囊团和公民社会计划(TTCSP)的2020年全球智库指数,CCG在全球100家顶级智库中排名第64位,在“最佳独立智库”中排第37位。[3]CCG的学者们经常为《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彭博新闻社[4]、《南华早报》、《北京评论》[5]、CGTN、《中国日报》撰稿,[6]专家们也经常出现在英国广播公司、德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通讯社。

它被注册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尽管它脱离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一直存在争议。[7][8][9]它偶尔也会遭到中国国内的攻击和审查。[10][11]

领导

[编辑]

CCG由据报道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的两位学者王辉耀苗绿创立,位列世界百强[8]。王辉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大参政党之一九三学社的中央委员、[12][1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参事。[14][15]根据《经济学人》,王辉耀是“技术官僚政府部门、中国企业家和外国驻北京大使馆的中间人”。[16]高志凯是CCG的副总裁。[17]

苗绿是参加2021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唯一中国智库代表。[18]王辉耀不再在海归学者协会任职。[19]

政治立场

[编辑]

居留许可

[编辑]

作为国务院参事,CCG的王辉耀和苗绿主张放宽外国公民在中国的居留要求。[20][21][22]2020年,司法部公布了一项立法草案,概述了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新途径,这在反对此举的中国民族主义者中引发了争议。王辉耀因支持永久居留权计划而被网络民族主义者诬蔑。[10]

对中国对外宣传的批评

[编辑]

2021年,CCG举办了一场活动,批评中国的对外宣传“在对外宣传中反映内部宣传。”[23][7]中国学者在CCG的一次活动中“对中国的全球形象直言不讳。”[24]因此,CCG和学者成为攻击目标,与该事件有关的媒体帖子开始消失。[11]

争议

[编辑]

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编辑]

CCG是由中国共产党国际联络部协调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倡议的智库联盟的成员。[2]

CCG总裁王辉耀之前是西方归国学者协会(WRSA)的副主席。他曾任中国海外友好协会(COFA)常务理事。[8]WRSA和COFA都隶属于统战部,王辉耀曾在统战部担任顾问。[9]在2015年的一份新闻稿中,CCG声称它是“由中国全球人才委员会和WRSA建议委员会发起的”。[25]

CCG辩称,其资金主要由私人和企业捐助者提供,没有政府资助,[26]王辉耀参与WRSA只是其理事会的顾问角色,而不是正式受雇。[27]2023年,CCG否认由WRSA“创建、运营或资助”,并解释说,为了满足对私人智库的严格法律要求,该组织

错误地说WRSA是CCG的一个发起者。在试图生存、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CCG的工作人员利用了在不完善的发展环境中看似可用的东西,并认为最好提及它与一个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组织之间最合理的联系——比中国共产党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还要长。[27]

威尔森中心面板

[编辑]

2018年,伍德罗·威尔森国际学者中心邀请CCG主席王辉耀参加5月9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基辛格研究所中国影响力运作小组会议。时任中国问题国会执行委员会主席的美国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在给威尔森中心的一封信中,要求该智库披露王辉耀与统战部的关系。[8]王辉耀最终没有确认他作为小组成员出席了威尔森中心,而是参观了外交关系委员会、传统基金会和亚洲协会。[28]2019年,他亲自访问了威尔森中心,并在2020年的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发表了虚拟演讲。[29][30]

与Semafor的合作

[编辑]

2023年3月,美国新闻初创公司Semafor与CCG和中国外交部下属的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合作,发起了“中国与全球商业”倡议。Semafor首席执行官贾斯汀·B·史密斯写道,该公司并没有“抱有中国商界领袖或其他地方团体独立于中国共产党运作的幻想”。然而,由于中国的法律要求,CCG“将承担当地的行政责任,并与当地赞助商协调,Semafor将为CCG的服务付费。该平台将由企业合作伙伴独家承保,我们当地的中国合作伙伴或中国政府不会提供任何财政捐助。”[31]

Axios的萨拉·费歇尔和贝萨尼·艾伦·埃布拉希米安写道,“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的团体的言论和活动受到北京的强烈影响。Semafor没有详细说明它计划如何在现场活动中或通过数字报道向观众披露该团体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细节。”[32]

研究领域

[编辑]

CCG的研究覆盖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经贸与投资、国际关系、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和智库发展等议题。

活动

[编辑]

CCG与诸多国际智库保持交流关系。CCG多次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33]、蒙克辩论[34]、巴黎和平论坛[35]、雅典民主论坛[36]等活动,以及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37]、卡托研究所[38]、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39]、美国商会[40]、美国传统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和亚洲协会等学术机构举办的研讨会、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

每年,CCG会举办大型年会,“企业全球化论坛”和“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为来自中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代表提供平台,就有关全球化的问题和中国在其中的作用进行对话和辩论。[41]

2018年7月,CCG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被授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正式专门咨商地位。[42]11月,CCG受邀以指导委员会成员身份参加第一届“巴黎和平论坛”,并就全球治理创新提出两项建议。[43]2019年,与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共同主办研讨会;在美国商会的中国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讲;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主持讨论有关中欧合作的会议,这是中国组织智库首次举办官方的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会外活动举办官方边会;在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主办一次会议,探讨全球化的新方向和新动力。2019年7月,CCG被选为2020年国际大都市会议的主办单位。2020年11月24日,CCG主办、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举办[44]。2020年12月8日,CCG在京主办大使圆桌会议。[45]

此外,自2020开始,CCG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名家对话线上系列研讨会,邀请到了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如伦敦国王学院Kerry Brown教授[46],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47],《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等,共同探讨当下世界局势和全球化面临的困境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48]

地位和影响

[编辑]

CCG也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国家博士后项目研究中心。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TTCSP)的“2020年全球智库指数”中,CCG在全球顶尖智库中排名第64位,在杰出的政策导向研究项目中排名第60位[49]。曾获得过北京市民政局评选的“4A级社会组织”称号[50]。CCG拥有国家颁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独立招收博士后的资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TCSP)发布的《2020年年度全球智库报告》中,CCG在全球顶级智库中排名第64位,在外交政策与国际事务智库排名中位列第60位,也是排列前50名的全球独立智库之一[49]

出版物

[编辑]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的出版物包括月刊杂志、《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政策咨询报告》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简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在參與自身重大会议或主要活动時會发布报告,其文章亦會刊登於《金融时报》、《中国日报》。[51]

该组织出版的作品包括

  • 《全球化潮起潮落——我看世界趋势与中国发展》(2022年)[52]
  • 《驻华大使看中国与世界》(2022年)
  • 《商界领袖看中国发展新机遇》(2022年)
  • 《亚洲的21世纪》(2022年)
  • 《共识还是冲突?——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2021年)

另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Allen-Ebrahimian, Bethany. Rubio Questions D.C. Panel on China Influence. Foreign Policy. May 7, 2018 [April 27,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8. 
  2. ^ 2.0 2.1 Joske, Alex; Stoff, Jeffrey, Hannas, William C.; Tatlow, Didi Kirsten , 编, The United Fro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China’s Quest for Foreign Technology 1 (Abingdon, Oxon: Routledge), 2020-08-03: 258–274 [2020-11-26], ISBN 978-1-003-03508-4, OCLC 1153338764, S2CID 225395399, doi:10.4324/978100303508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英语) 
  3. ^ McGann, James.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 TTCSP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s. 2021-01-28 [202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4. ^ Wang Huiyao. China Shouldn’t Make Biden’s Job Harder. Bloomberg Opinion. Nov 11, 2020 [April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5. ^ Wang Huiyao. Highlights of China’s diplomacy in the post-pandemic word. Beijing Review. Nov 23, 2020 [April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6. ^ David Blair. Foreign capital flows can’t be allowed to create asset bubbles. CGTN. November 2, 2020 [April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7. ^ 7.0 7.1 Bandurski, David. Seeking China's New Narratives. China Media Project. 2021-07-16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美国英语). 
  8. ^ 8.0 8.1 8.2 8.3 McGann, James G.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 January 28, 2021 [April 27,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9. ^ 9.0 9.1 Joske, Alex. The party speaks for you.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June 2020 [2022-11-23]. JSTOR resrep25132可免费查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10. ^ 10.0 10.1 A proposal to help a few foreigners settle in China triggers a furore. The Economist. March 12, 2020 [2023-06-24]. ISSN 0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5). 
  11. ^ 11.0 11.1 How China's Ultra-Loyal Web Army Silences Beijing's Critics. Bloomberg News. 2021-08-25 [2023-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4) (英语). 
  12. ^ China's Jiusan Society to elect new leadership. Xinhua. December 3, 2017 [202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15, 2020). 
  13. ^ 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Annual Report 2015 (PDF). 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2015: 233 [2022-12-23]. ISBN 978-0-16-093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1) (英语). 
  14. ^ Counsello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english.counsellor.gov.cn.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15. ^ Wang Huiyao.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March 2015). 
  16. ^ Why America and Europe fret about China turning inwards. The Economist. October 10, 2022 [2022-10-25]. ISSN 0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17. ^ Pinghui, Zhuang. US-China relations: nations failing as global leaders, academics sa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ugust 19, 2020 [April 17,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9, 2020). 
  18. ^ MSC. MSC Special Edition 2021. BMSC 2021. 2021 [April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19. ^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 President, vice president and board members of the 8th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Association.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 February 10, 2021 [April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20. ^ 北京推出华裔卡试点,行动意外迅速. Voice of America. 2015-12-12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21. ^ Chinese "Green Cards": A Win-Win. China-US Focus. China–United States Exchange Foundation. 2017-05-02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22. ^ Wang Huiyao: The Base for Choosing Talents Grows from 1.3 billion to 7 billion-Counsello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english.counsellor.gov.cn.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23. ^ Danxu, Yang. Chinese authorities' Weibo post lambasted for mocking India's coronavirus crisis, Society News. www.thinkchina.sg. 2021-05-04 [2023-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6) (英语). 
  24. ^ Myers, Steven Lee; Qin, Amy. Biden Has Angered China, and Beijing Is Pushing Back.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7-20 [2023-10-06].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2) (美国英语). 
  25. ^ Latest report focuses on China's "green consensus" call for China to lead global climate change action.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October 23,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1, 2018). 
  26. ^ CCG RELEAS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27. ^ 27.0 27.1 CCG Update. Facts about CCG. CCG Update. 2023-03-30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2). 
  28. ^ CCG美国系列活动落下帷幕 拓展智库"二轨外交"新局面. www.ccg.org.cn.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29. ^ CCG. CCG访美"民间外交"开展二十余场活动:关键时点发出智库声音. Weixin Official Accounts Platform.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7). 
  30. ^ 21st Century Diplomacy: Foreign Policy is Climate Policy. The Wilson Center.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6) (英语). 
  31. ^ Smith, Justin. Why Semafor is launching "China and Global Business". Semafor. 2023-03-06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英语). 
  32. ^ Fischer, Sara; Allen-Ebrahimian. Semafor's China problem. Axios. March 7, 2023 [June 24,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7, 2023). 
  33. ^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en.ccg.org.cn.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34. ^ Munk. Munk Debates. Munk Debates. May 9, 2019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7). 
  35. ^ Paris Peace Forum. Paris Peace Forum. Paris Peace Forum. Nov 12, 2019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36. ^ Athens Democracy. Athens Democracy Forum (PDF). Athens Democracy Forum. Nov 12, 2019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7). 
  37. ^ Bonnie S. Glaser. Re-calibrating the BRI: A Conversation with Wang Huiyao. CSIS. Sep 20, 2010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38. ^ Zhang Zhihao. Experts: World will prosper from good China-US ties. CSIS. Nov 26, 2020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39. ^ Philippe le Corre. Europe’s Tightrope Diplomacy on China.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Mar 24, 2020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40. ^ Washington, U. S. Chamber of Commerce 1615 H. Street N.W.; Maps, D.C. 20062See map: Google. 10th China Business Conferenc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2019-02-28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英语). 
  41. ^ Globalization gains wide praise. China Daily.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42. ^ 存档副本 (PDF).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14). 
  43. ^ Paris Peace Forum Press Kit (PDF). [2019-1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09). 
  44. ^ Zhu Bochen. Non-governmental think tanks to play a larger role in changing times. China.org.cn. Dec 3, 2020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45. ^ 中国网. 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馆参赞参加CCG大使圆桌论坛. 中国网. Dec 9, 2020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0). 
  46. ^ Kerry Brow. 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国在很多方面值得西方借鉴. 中国网. Mar 8, 2021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47. ^ 格雷厄姆·艾利森、王辉耀. 格雷厄姆·艾利森、王辉耀:超越“修昔底德陷阱”?从“澶渊之盟”到共商气候变化. 中国网. April 12, 2021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48. ^ 严玉洁. 美国学者:中国将保持开放,中美应加强对话与合作. 中国日报. April 1, 2021 [April 26,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49. ^ 49.0 49.1 James G.McGann.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 Think Tank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an 28, 2021 [April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50. ^ Beijing Social Organization Evaluation Committee. Publicity of assessment results of Beijing Municipal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2019. Beijing Municipal Civil Affairs Bureau. November 20, 2019 [April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51. ^ Henry Wang Interview. China Daily.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3). 
  52. ^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Springer. [202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