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榮隆·撒可努
亞榮隆·撒可努 | |
---|---|
出生 |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部落 | 1972年1月28日
職業 | 作家、森林警察 |
國籍 | 台灣 |
民族 | 排灣族 |
教育程度 | |
代表作 | 《山豬·飛鼠·撒可努》 |
配偶 | 楊智真 |
亞榮隆‧撒可努(排灣語:Sakinu Yalonglong,1972年1月28日—),臺灣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部落拉勞蘭(Lalauran)排灣族人,臺灣作家及森林警察。
生平
[编辑]以作品《山豬.飛鼠.撒可努》一書為大眾所知,亞榮隆‧撒可努因該書獲頒「2000年巫永福文學獎首獎」、「文建會2000年十大文學人」等獎項。該書曾獲教育部指定為國中必讀課外優良讀物,並曾為哈佛大學應用中文系指定必讀作品之一。其中〈飛鼠大學〉一文於2002年編入南一版國中一年級國文教材。此外,他的作品《走風的人》亦獲得2000年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散文首獎 。從他的文學作品當中,能感受到他深受父親的影響,其最大的心願便是傳承父親的「獵人哲學」,因此開辦了一所「獵人學校」,以發揚排灣族的獵人文化與精神為使命。
除了文學創作以外,他也具繪畫、雕刻等才華。[1]
創作風格與題材
[编辑]亞榮隆‧撒可努作品風格清新生動,除了呈現他自己在部落中的成長經驗,也反映了原住民對都市的嚮往及迷茫,其作品中展現了強烈的族群文化認同。[1]
代表作品
[编辑]山豬‧飛鼠‧撒可努
[编辑]散文集。2000年10月初版。
此書分為四大主題:「山與卡瑪」、「VuVu們」、「亞榮隆‧撒可努」、「獵人在都市」共16篇散文。全書讀來筆調雖輕鬆生動,卻背負了排灣族傳統文化延續的重任。[2]
1. 山與卡瑪
排灣族語「卡瑪」意即父親。此一主題的文章主軸為亞榮隆‧撒可努跟隨父親到山上打獵的過程中所建立的「獵人哲學」。[2]
2. VuVu們
排灣語「VuVu」意即祖父母。此主題敘述家鄉拉勞蘭部落VuVu們的生活智慧以及作者與VuVu們在山林間共度的童年生活。6篇文章內容不僅生動呈現了VuVu們的生活樣貌,也在回憶中透露了對排灣族傳統文化失傳的擔憂。[2]
3. 亞榮隆‧撒可努
4篇文章主軸為尋根溯源,除了感慨愈來愈多的部落年輕人失去族群文化認同以外,〈我的妻子是平埔族人〉一文也描述了他協助妻子追溯其平埔族血統的過程。[2]
4. 獵人在都市
包含兩篇文章〈台北記事〉與〈尋父親記〉,描繪了族人離開部落到都市謀生的矛盾與徬徨。[2]
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
[编辑]散文集。2002年12月初版。
從楔子〈走風的人〉揭開「走風」的序幕,以作者的父親為敘述主軸,呈現其生命經驗。書名副標題「我的獵人父親」可見他為父作傳的心意。[3]
以排灣族人的說法,「走風的人」意指:「讓吹來的風流動、灌進,我們叫替風開路的人;凡經過的地方,讓風跟進追流,我們叫走風的人……」[4],而亞榮隆.撒可努的父親便是族人口中之「走風的人」。
亞榮隆.撒可努以寫實的筆觸將父子對話貫串在此書中,父親帶領亞榮隆.撒可努學習獵人面對千變萬化的山林應有之應對與尊重。此書以其父子個人生命經驗反照出整個族群的文化特色,並在書寫過程中重新正視自身文化,為排灣族傳統文化的延續及「獵人哲學」留下足跡。[3]
重要作品列表
[编辑]- 《山豬·飛鼠·撒可努》(1998)(後被翻拍作同名電影)
- 《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2002)
- 《外公的海》(2012)
- 《巴里的紅眼睛》(2016)
- 《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2021)
- 《和漂流木私奔》(電影)
獎項
[编辑]- 巫永福文學奬首獎(2000)
- 文建會「2000年十大文學人」(2000 )
- 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散文首獎(2000)
主持節目
[编辑]- 原住民族電視台《部落行腳》(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