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File:Rochechouart pseudo.jp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這個檔案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Rochechouart_pseudo.jpg (800 × 600 像素,檔案大小:105 KB,MIME 類型:image/jpeg


描述

Fragment de pseudotachylite du cratère d'impact de Rochechouart (France).

Pseudotachylite

Les pseudotachylites sont formées sous l'effet d'un choc extrêmement violent, d'un tremblement de terre, ou encore d'une explosion nucléaire. Les roches du terrain qui subit l'onde de choc se déplacent et l'effet combiné de la pression et de la friction fait fondre les matériaux des fragments en déplacement. Ces matériaux en fusion s'écoulent ensuite dans les anfractuosités de la roche.
日期
來源 自己的作品
作者 Photos : Peter Bockstaller / Montage : Frédéric Michaud (avec permission, email de confirmation disponible sur demande Frédéric 01:35, 28 March 2007 (UTC))
授權許可
(重用此檔案)
w:zh:共享創意
姓名標示
此檔案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 2.5 通用版授權條款。
您可以自由:
  • 分享 – 複製、發佈和傳播本作品
  • 重新修改 – 創作演繹作品
惟需遵照下列條件:
  • 姓名標示 – 您必須指名出正確的製作者,和提供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表示是否有對內容上做出變更。您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來行動,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表明授權條款是對您許可或是由您所使用。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創作作者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沒有維基數據項目的某些值

客體角色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攝影師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作者姓名字串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Frédéric
維基媒體使用者名稱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Geneamichaud

著作權狀態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有著作權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共享創意署名2.5通用版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檔案來源 Chinese (Taiwan) (已轉換拼寫)

上傳者的原創作品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07年3月28日 (三) 23:35於 2007年3月28日 (三) 23:35 版本的縮圖800 × 600(105 KB)Geneamichaud{{Information |Description=''Fragment de pseudotachylite du [http://fr.wikipedia.org/wiki/Astrobl%C3%A8me_de_Rochechouart-Chassenon cratère d'impact de Rochechouart] (France).'' '''Pseudotachylite''' Les pseudotachylites sont formées sous l'effet d'un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全域檔案使用狀況

以下其他 wiki 使用了這個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