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袋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Vombatidae

袋熊科
化石时期:漸新世晚期或中新世早期至今[1][2]24–0 Ma
塔斯馬尼亞袋熊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演化支 有袋類 Marsupialia
目: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亚目: 袋熊亚目 Vombatiformes
下目: 袋熊下目 Vombatomorphia
总科: 袋熊总科 Vombatoidea
科: 袋熊科 Vombatidae
Burnett, 1829

袋熊,即袋熊科(英語:Wombat,学名:Phascolomidae),是澳洲有袋類动物。牠們的腳短及肌肉發達,身長約有1米,尾巴亦很短。牠們生活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州森林、山地及石楠地

塔斯馬尼亞當地袋熊的方形粪便
收藏於昆士蘭博物館的袋熊標本

特徵

[编辑]

袋熊會以其类似齧齒目动物的牙齒及強壯的爪來挖巢穴。雖然牠們主要是黎明、黃昏和夜間活動的,但仍會在涼爽或陰暗的白天出來攝食。牠們並非容易看見的動物,但所到之處都可以看到牠們留下的證據。

袋熊是草食性的,主要以莎草科香草、樹皮及樹根為食物。牠們的門齒有點像齧齒目的,可以用來咬粗糙的樹,或挖洞穴。就像其他的草食性動物一樣,牠們的門齒與頰齒之間有很大的縱裂。另外,牠們的糞便是方形的 ,但生物學家還不是很清楚方形的排泄物的形成原因,一般推測是跟領地有關。

袋熊的毛皮顏色各有不同,一般由沙色至褐色,或灰色至黑色不等。所有其下的物種都約只有1米長,重20-35公斤。

野生袋熊壽命15年,圈養可達20年。

繁殖

[编辑]

雌性袋熊經過26-28日的妊娠期後,會在春天會產下一頭幼袋熊。牠們有良好發育的育幼袋,可保護幼袋熊6-7個月。袋熊在出生後15個月會斷奶,在18個月會達至性成熟。[3]

另外,袋熊是有袋動物中少數袋子開口朝後的,可避免在挖地洞時泥土跑進袋中影響小袋熊。

生態及行為

[编辑]

袋熊的新陳代謝非常的慢,差不多要用14天的時間來完成消化,這有助於生活在乾燥的環境。[3]牠們一般行動得很慢,但當遇上危害時,逃走速度可以達40km/h,並維持達90秒。袋熊會保護由其巢穴為中心的疆界,對入侵者存有攻擊性。塔斯馬尼亞袋熊的疆界達23公頃,而毛鼻袋熊屬的則不多於4公頃。[3]

澳洲野犬袋獾會獵食袋熊。當受到攻擊時,袋熊會發揮巨大的抵抗力。例如當牠受到地底下的掠食者攻擊時,牠會破壞地底隧道,令掠食者窒息。牠主要的防禦是靠身體後部以軟骨組成的結構。連同不怎麼長的尾巴,可以避免在逃走入隧道時被掠食者攻擊尾部。

獨特的是,自然界中澳洲袋熊是目前已知唯一會排出立方體排遺的動物。[4]

演化

[编辑]

袋熊是屬於雙門齒目。牠們的祖先於5500-2600萬年前開始演化。在進入冰河時期前共有11個物種生成,當中幾類的體型像犀牛(如雙門齒獸),是有袋類中最大的。最早的澳洲原住民到達時正值雙門齒獸最為普遍的時期,這類動物的滅絕可能是被獵殺、失去棲息地等原因所造成。

物種

[编辑]

袋熊現存的只有三個物種[5]

與人類的關係

[编辑]

被飼養的袋熊可以很溫馴。很多澳洲的公園、動物園及其他旅遊設施都有袋熊展覽。

但是由於袋熊外型可愛,人們容易缺乏足夠警戒心,袋熊可能在憤怒或鬧情緒時帶有攻擊性。袋熊的體重可以將一般體型的成人撞倒,利齒及爪可以造成損傷。袋熊一咬可以咬破褲子、厚羊毛襪及膠靴,並造成2厘米深的傷口。過去曾為世界最老的袋熊為澳洲巴拉瑞特野生動物園英语Ballarat Wildlife Park的派翠克(Patrick)。[6][7]2017年派翠克在巴拉瑞特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陪伴下辭世,享年31歲,相當於人類的130歲。[8]

2022年1月31日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目前世界上最老的袋熊[9]為日本大阪府池田市立五月山動物園的ワイン(譯為紅酒,Wine)。ワイン於1989年在澳洲出生。1989年11月1日,其母親遭路殺,在母親育兒袋內僅11個月大的ワイン幸運的被澳洲野生動物保護組織Trowana Wildlife Sancutary救出。1990年5月,為了紀念池田市與澳洲朗塞斯頓市成為姐妹市25週年,澳洲朗塞斯頓市贈送ワイン和其他澳洲特有動物給池田市。2020年3月1日,五月山動物園成立Wombat-TV提供袋熊的24小時直播,民眾也可以在Youtube頻道上看到ワイン和其他袋熊可愛的生活樣貌。

参见

[编辑]

參考

[编辑]
  1. ^ Brewer, P.; Archer, M.; Hand, S. Additional specimens of the oldest wombat Rhizophascolonus crowcrofti (Vombatidae; Marsupialia) from the Wipajiri Formation, South Australia: an intermediate morpholog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8, 28 (4): 1144-1148 [2021-01-09]. ISSN 0272-4634. doi:10.1671/0272-4634-28.4.11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2. ^ Kear, B. P.; Aplin, K. P.; Westerman, M. Bandicoot fossils and DNA elucidate lineage antiquity amongst xeric-adapted Australasian marsupials.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1): 37537 [2021-01-09]. ISSN 2045-2322. doi:10.1038/srep375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3. ^ 3.0 3.1 3.2 McIlroy, John. Macdonald, D. , 编. The Encyclopedia of Mammals. New York: Facts on File. 1984: 876-877. ISBN 0-87196-871-1. 
  4. ^ 存档副本.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5. ^ Groves, C.P. Wilson, D.E. & Reeder, D.M. , 编.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3rd ed.).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43–44. ISBN 978-0-8018-8221-0. LCCN 2005001870. OCLC 62265494. OL 3392515M.  NLC 001238428.
  6. ^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有育幼袋外型像熊 澳洲派翠克是世界最老的「袋熊」"[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2013年08月20日 10:41.
  7. ^ Heather Lighton,"World's oldest wombat"[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TRAY/Three Thousand,retrieved Aug 20, 2013.
  8. ^ Sue Peacock. Fans mourn death of Patrick, the world's oldest captive wombat. ABC Ballarat.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1). 
  9. ^ Guinness World Records Limited 2022, "Oldest wombat in captivity ever"[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