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歇尔吲哚合成反应
外观
(重定向自Fischer吲哚合成)
费歇尔吲哚合成反应 Fischer indole synthesis | |
---|---|
命名根据 |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 |
反应类型 | 成环反应 |
标识 | |
有机化学网站对应网页 | fischer-indole-synthesis |
RSC序号 | RXNO:0000064 |
费歇尔吲哚合成(Fischer吲哚合成)是一个常用的合成吲哚环系的方法,由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在1883年发现。反应是用苯肼与醛、酮在酸催化下加热重排消除一分子氨,得到2-或3-取代的吲哚。[1][2]目前治疗偏头痛的曲坦类药物中有很多就是通过这个反应制取的。反应的综述有:[3][4][5]。
盐酸、硫酸、多聚磷酸、对甲苯磺酸等质子酸及氯化锌、氯化铁、氯化铝、三氟化硼等路易斯酸是反应最常用的酸催化剂。若要制取没有取代的吲哚,可以用丙酮酸作酮,发生环化后生成2-吲哚甲酸,再经脱羧即可。
反应机理
[编辑]首先是醛酮与苯肼在酸催化下缩合生成苯腙,苯腙不需分离立即在酸催化下异构化为烯胺,并发生一个[3,3]σ迁移反应生成二亚胺。该亚胺芳构化后成环,得到一个缩醛胺(aminal)。氨基质子化,放出氨,并失去一个质子生成芳香性的吲哚环。
醛/酮必须是RCOCH2R'类型的,R/R'为烷基、芳基或氢。若醛酮的羰基有两个α-氢,则反应后一般得到两种产物的混合物。
苯肼中的亚氨基氮原子(>NH)在反应后转化为吲哚环中的氮,这一点已经得到同位素示踪实验的证实。[6][7]
Buchwald改进法
[编辑]芳基溴化物在钯和BINAP催化下也可以与腙反应生成吲哚环,这个方法称为Buchwald改进法,由MIT的Stephen Buchwald首先发现。[8]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Fischer, E.; Jourdan, F. Ber. 1883, 16, 2241.
- ^ Fischer, E.; Hess, O. Ber. 1884, 17, 559.
- ^ Van Orden, R. B.; Lindwell, H. G. Chem. Rev. 1942, 30, 69-96. 链接[永久失效連結].(综述)
- ^ Robinson, B. Chem. Rev. 1963, 63, 373-401. 链接[永久失效連結].(综述)
- ^ Robinson, B. Chem. Rev. 1969, 69, 227-250. 链接[永久失效連結].(综述)
- ^ Allen, C. F. H.; Wilson, C. V. J. Am. Chem. Soc. 1943, 65, 611.
- ^ Clusius, K.; Weisser, H. R. Helv. Chim. Acta 1952, 35, 400.
- ^ Buchwald, S. L. et al. J. Am. Chem. Soc. 1998, 120, 6621-6622. doi:10.1021/ja98104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