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黃花狸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黄花狸藻
黃花狸藻
黃花狸藻的花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属: 狸藻属 Utricularia
种:
黃花狸藻 U. aurea
二名法
Utricularia aurea
Lour., 1790
異名

Utricularia flexuosa
Vahl 1804

黃花狸藻[1][2][3][4][5][6][7]學名Utricularia aurea),又称黄花挖耳草[2]水上一枝黄花[2]金鱼茜[2]狸藻屬中大型的多年生浮水食虫植物。其种加词aurea”来源于拉丁文,意为“金色”,指其植株颜色,为水生植物。其分布范围为印度日本澳大利亚[8][9]

形态特征

[编辑]
黄花狸藻的叶片及捕虫囊
产于广东广州的黄花狸藻

黄花狸藻为水生草本[2][3][4][5][6][7]茎匍匐[6],分枝[3][4][6][7],圆柱形[6],长15至20厘米,直径0.5至2毫米。[2]叶互生[2][6]或轮生[4][5],长2至6厘米,细刚毛。[2]叶具3至4达基部深裂,裂片先呈羽状,后一至四回二歧状,末回呈毛发状。[2][6]无冬芽。[4]

黄花狸藻的捕虫囊侧生于叶裂片,呈斜卵球形,侧扁,具短梗[3],长1至4毫米[2][2][6]囊口侧生于捕虫囊[3],唇上部具2条常疏生分枝的刚毛[4][2]

黄花狸藻的花序为总状花序[3][5],直立,长5至25厘米[6][2]花位于花序中上部,3至8朵,无被毛。[2]花序轴圆柱形[6],长6至15厘米[4][5],直径0.3至1.3毫米,无鳞片[3][4][5][6]或少鳞片[4][5][2]小苞片抱茎[4][5]或不存在[2][6]苞片基部着生[3][6],宽卵圆形[6],长1.5至2毫米[3],末端圆形或急尖[6][2]花梗丝状,横切面为椭圆形,长4至20毫米;开花时直立,开花后下弯[3][4][5][6][2]花萼2裂至基部[3],裂片近等,上唇略长,卵形[3][7]或卵状长椭圆形[5][2][6]花时长3至4毫米,末端钝形,边缘内曲;果时长7至9毫米,略肉质[4],展开[3][4][5][7]或反折。[2]花冠长10至15毫米[6],黄色[3][4][5],喉部偶尔具橙红色条纹,外表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2][2][6]上唇宽卵形或近圆形,末端圆形[6],长约为上萼片的2倍[4]。下唇椭圆形,末端圆形或微凹,喉凸隆起呈浅囊状,较上唇长[3][2][6]距近筒形[6],长约5毫米[4][5],基部为圆锥状,末端钝形[2][5]。距比下唇长[4]或短[6],并与下唇平行或呈锐角。[2]雄蕊2枚[3][4][7],着生于花冠基部[3][7],无毛被,花丝长约2毫米,线形[3],上部大[3],药室汇合。[2][6]子房球形,密生腺体,无毛被。[2][6]花柱长约为子房的一半,无毛被,花后延长。柱头二裂[3],下唇为半圆形,边缘具毛,上唇极短,钝形,无毛被。[2][6]蒴果球形[3][4]或圆锥形[7],直径4至5毫米,末端具喙状宿存花柱[3][4][7],周裂。[2][6]种子直径0.8至2毫米,盾状[4][5],淡褐色,具5至6个角[4][5]及细小网状突起,角上具极狭的棱翅,无毛被。[2][6]

黄花狸藻少见假根,存在时轮生于花序轴基部[6]或近基部[2],扁平,膨大。[2][6]假根长2至6厘米,直径1至3毫米,具丝状分枝。[2]

分布范围

[编辑]

黄花狸藻通常生长于海拔50米至2680米的稻田或池塘中。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等地,包括伊朗[8]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中南半岛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澳大利亚[8]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2][3][4][5][6][7]

相关物种

[编辑]

黄花狸藻常与南方狸藻U. australis普通狸藻U. vulgaris混淆。黄花狸藻与这两者的差别为其花序轴上无鳞片。即使存在,鳞片也小于苞片。而南方狸藻和普通狸藻花序轴的鳞片多,且与苞片等大。[1]

南方狸藻、黄花狸藻和普通狸藻之间形态特征的区别[1]
形态特征 南方狸藻 黄花狸藻 普通狸藻
羽片 均位于同一平面 非同一平面 非同一平面
小羽片齿状缘
鳞片 无,极少出现长约1毫米
苞片或鳞片尺寸 约3毫米 约2毫米 约3毫米
苞片基部 耳状 抱茎 耳状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趙怡姍. 台灣產狸藻科之分類研究 (PDF).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碩士論文. [2008-04-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2-1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李振宇. 黄花狸藻 (PDF). 中国植物志 69. 科学出版社: 604–605. 1990. [永久失效連結]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陈汉斌 (编). 黄花狸藻 (PDF). 山东植物志 2. 青岛出版社: 1167. 1990. ISBN 7-5436-0549-5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失效連結]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钱啸虎 (编). 黄花狸藻 (PDF). 安徽植物志 4.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417. 1991. [永久失效連結]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黄花狸藻 (PDF). 海南植物志 3. 科学出版社: 517. 1974. [永久失效連結]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郑朝宗 (编). 黄花狸藻 (PDF). 浙江植物志 6.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6–77. 1993. ISBN 9787534106477. [失效連結]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黄花狸藻 (PDF). 贵州植物志 1. 贵州人民出版社: 360. 1992. [永久失效連結]
  8. ^ 8.0 8.1 8.2 Gibson, Robert. (1999). Carnivorous Plants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28(2): 59–69.
  9. ^ Taylor, Peter. (1989). The genus Utricularia - a taxonomic monograph. Kew Bulletin Additional Series XIV: London.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黃花狸藻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黃花狸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