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喬治·錢納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錢納利
喬治·錢納利
George Chinnery
1840年自画像
出生1774年1月5日
大不列颠王国伦敦
逝世1852年5月30日(1852歲—05—30)(78歲)
葡属澳门
国籍 大不列颠王国
知名于绘画

喬治·錢納利英文:George Chinnery,1774年—1852年),是傳統學院派畫家,在早年到中國的畫家當中享負盛名,被視為十九世紀東方最有影響力的西方畫家,其作品深受印度香港以及澳門人喜愛。

生平簡介

[编辑]

出生於英國,父親是書法家;本身家境富裕,自己在繪畫方面亦頗有才能,故於英國、愛爾蘭等地享有盛名。但因他於年少時揮霍無度結果欠債累累,而他本身亦不喜歡其口中所描述的“醜陋”的太太,故於1802年毅然離開英國遠赴印度,並於當地定居,於當地繪畫出不少有關當地風土人情的作品。於印度逗留24年之後,於1825年遷居澳門,並開始其對這個小城各種風貌的描畫。其間也曾在廣州和香港小住過一段時間,亦描繪了不少當地風貌的作品。1852年5月30日病逝於澳門寓所,享年78歲。遺體安葬於白鴿巢公園旁的基督教墳場

中國廣州畫家林官即其弟子。

藝術貢獻

[编辑]

錢納利擅於街頭速寫,每逢路過觸發靈感的好地方時都會就地描畫,且又快又好。另外,他也替不少達官貴人作人像畫,他甚至曾經試過先即場為對方描繪出人像,其後再回家憑記憶畫出背景。

錢納利描畫的各地風貌亦為後世歷史研究留下不少的貢獻,如剛開埠的香港的模樣,以及昔日澳門小城各歷史建築的面貌等。

著名畫家錢納利筆下的聖保祿學院

紀念

[编辑]

澳葡政府後期將錢納利寓所所處的街道命名為千年利街(Rua George Chinnery),其中文譯名以當時準則翻譯,故現在看來略顯突兀。另外,澳葡政府亦曾在1982年在其故居牆上鑲上一塊紀念牌,但不久之後該建築物亦被拆去。

另外,澳門和香港亦分別為紀念錢納利舉辦過大型畫展。其中一次為2005年6月22日至8月29日香港歷史博物館所舉辦的「東方印象─錢納利繪畫展」,以紀念錢納利到中國180週年,其藏品有相當部分為香港滙豐銀行擁有。

澳門博物館其後於2010年5月29至8月29日舉辦《他鄉故里——喬治‧錢納利作品展》,展示其在1790年代至1840年間在英國倫敦、印度及澳門時期所繪製的油畫、水彩畫、素描和速寫素描等的作品共142件,除了部份為澳門博物館藏品之外,亦得到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怡和管理有限公司、澳門藝術博物館及多位私人收藏家提供及借出展示。

澳門藝術博物館最近一次於2012年8月9日至2013年2月17日舉辦《速寫澳門——錢納利素描展》,展出的錢納利一本共七十餘幀的澳門速寫,另外包括藝博館館藏三十幅,包括人像寫生、民生風貌、教堂民居,內容琳瑯滿目,令人聯想到畫家當年速寫澳門的景況。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Fagan, Louis Alexander. Chinnery, George. Stephen, Leslie (编).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10. London: Smith, Elder & Co. 1887. 
  • Impressions of the East - The Art of George Chinnery, 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 2005
  • Hutcheon, Robin, "Chinnery, the man and the legen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Ltd, Hong Kong, 1975, with a chapter on Chinnery's shorthand by Geoffrey W. Bonsall.
  • Tillotson, Giles, "Fan Kwae pictures: Paintings and drawings by George Chinnery and other artist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1987.
  • Hutcheon, Robin, "Chinnery", Formasia Ltd, Hong Kong, 1989.
  • Conner, Patrick, "George Chinnery 1774-1852, artist of India and the China Coast", ACC, 1989.
  • Conner, Patrick, "The Flamboyant Mr Chinnery", catalogue of exhibition held at Asia House, London, 201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