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角苔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角蘚門

角苔门
化石时期:90–0 Ma
白垩纪至現在
Phaeoceros laevis (L.) Prosk.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链型植物 Streptophyta
演化支 膜生植物 Phragmoplastophyta
演化支 有胚植物 Embryophyta
门: 角苔门 Anthocerotophyta
Stotler & Stotl.-Crand., 1977[1]
光孢角苔纲 Leiosporocerotopsida
角苔纲 Anthocerotopsida

角蘚門(英語:Anthocerotophyta),是構成苔藓植物的一个门的一組非維管植物。俗名「角蘚」是指細長的角狀結構,即角狀的孢子體。如在苔藓植物门地錢門中,角蘚的扁平的綠色植物體是配子體植物。

角蘚門在世界各地都可見,但它們往往只生長在潮濕的地方。有些品種大量生長成為花園和耕地土壤中的微小雜草。大型熱帶和亞熱帶品種的樹角蘚屬可以在樹皮上被發現。

角苔門物種總數仍然不確定。雖然已發表的物種名稱超過300種,但實際數量可能低至100-150種[2]

描述

[编辑]
角苔門的樹角苔屬生長在樹皮上。

角苔門的植物體是單倍體配子體階段。這個階段通常生長為直徑在1到5厘米之間的薄蓮座叢或帶狀葉狀體。葉狀體的每個細胞通常僅含有一個葉綠體。在大多數物種中,這種葉綠體與其他細胞器融合形成一個大的蛋白核,既製造又儲存食物。這種特殊的特徵在陸地植物中非常罕見,但在藻類中很常見。

當細胞群分解時,許多角苔門會形成內部充滿粘液的腔。這些空腔被光合作用藍菌侵入,特別是念珠藻物種侵入。這種在菌體內生長的細菌菌落使角苔具有獨特的藍綠色。在葉狀體的下側可能還有小的粘液孔。這些毛孔表面上類似於其他植物的氣孔

角狀孢子體從嵌入配子體深處的頸卵器生長。角苔門的孢子體是不尋常的,因為它從其基部附近的分生組織生長,而不是像其他植物那樣從其尖端生長。與地錢門植物不同,大多數角苔門植物在其孢子體上具有真正的氣孔,就像苔藓植物一樣。例外的是短角苔属英语Notothylas(Notothylas)和大角苔属(Megaceros),它們沒有氣孔。大多數角苔門的孢子體也是光合作用的,而地錢門則不是這種情況[3]

生命週期

[编辑]

角苔門的生命始於單倍體孢子。在大多數物種中,孢子內部有一個細胞,這個細胞的細長延伸稱為胚芽管,從孢子的近端發芽[4]。胚芽管的尖端分裂形成八个卦限(實心幾何形狀)的細胞,並且第一根狀莖生長為原始生殖細胞的延伸[需要解释]。尖端繼續分裂新細胞,產生三倍體原體。相比之下,角苔門樹角苔科的物種可能開始在孢子內分裂,在孢子萌發之前變成多細胞甚至光合作用[4]。在任何一種情況下,原體(protonema)都是角苔生命中的短暫階段。

典型的角苔門“Phaeoceros”的生命週期。

從原體成長成體配子體,這是生命週期中持久和獨立的階段。這個階段通常生長為直徑在1到5厘米之間的薄玫瑰花結或帶狀的葉狀體,以及為幾層細胞的厚度。它的細胞中的葉綠素是綠色或黃綠色,或者藍藻的菌落在植物內生長時呈藍綠色。

配子體長到成年大小時,會產生角苔門的性器官。大多數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同一植物上的兩個性器官都有,但是一些植物(甚至在同一物種內)是雌雄異株的,具有單獨的雄性和雌性配子體。雌性器官被稱為頸卵器(單一的卵器),而雄性器官被稱為精子器(單一的精子器)。兩種器官都發生在植物表面的正下方,後來才通過上覆細胞的分解而暴露。

雙鞭毛蟲精子必須從精子器游泳,或者被濺到頸卵器。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精子和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即生命週期的孢子體階段將發育的細胞。與所有其他苔蘚植物不同,受精卵的第一個細胞分裂是縱向的。進一步細胞分裂產生孢子體的三個基本區域。

進化史

[编辑]

雖然角苔門冠群的化石記錄僅在白堊紀晚期開始,但早期泥盆紀羊角蕨(Horneophyton)可能代表了一個分支的莖組,因為它擁有一個孢子囊,中央的小柱沒有附著在頂部上[5]。然而,相同形式的小柱也是基部苔蘚植物群的特徵,例如泥炭藓纲英语Sphagnopsida(Sphagnopsida)和黑藓纲英语Andreaeopsida(Andreaeopsida),並且被解釋為所有具有氣孔的早期陸生植物的共同特徵[6]

分類

[编辑]

傳統上,角苔門曾被認為是苔蘚植物分類部(Division(Biology))(苔蘚植物)內的一類。然而,現在看起來這個以前的分類部是並系群,所以現在它們被賦予它們自己的一分類部 Anthocerotophyta(有時錯誤的拼寫Anthocerophyta)。現在苔藓植物區域僅限於包括苔藓植物门

參看

[编辑]

參考來源

[编辑]
  1. ^ Stotler, Raymond E.; Barbara J. Candall-Stotler. A checklist of the liverworts and hornworts of North America. The Bryologist (American Bryological and Lichenological Society). 1977, 80 (3): 405–428. JSTOR 3242017. doi:10.2307/3242017. 
  2. ^ What is a hornwort? - Australian National Botanic Gardens.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3. ^ Mosses, Liverworts, and Hornworts (PDF). [2018-07-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3). 
  4. ^ 4.0 4.1 Chopra, R. N.; Kumra, P. K. Biology of Bryophyt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8. ISBN 0-470-21359-0. 
  5. ^ Qiu, Y.L.; Li, L.; Wang, B.; Chen, Z.; Knoop, V.; Groth-malonek, M.; Dombrovska, O.; Lee, J.; Kent, L.; Rest, J.; et al. The deepest divergences in land plants inferred from phylogenomic evide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103 (42): 15511–6. PMC 1622854可免费查阅. PMID 17030812. doi:10.1073/pnas.0603335103. 
  6. ^ Kenrick, Paul; Peter R. Crane. The Origin and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Land Plants: A Cladistic Study. Washington, D. 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997: 55–56. ISBN 1-56098-730-8.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