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經》是中國道教一系列与“老子化胡”之说相关的系列经典的总称。作者不詳,東晉時成書,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經中記載老聃及其弟子尹喜到西域及天竺以教化胡人,尹喜在老聃的要求下稱自己為佛並開創了佛教。
历史上该系列经典一直是“佛道之争”的焦点之一,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老子何時誕生”、“老子如何化胡”及“老子为何要化胡”等。依据该说,佛教源自于老子的思想,故此其与道教同源。另一方面, 佛教也曾提出諸如“三聖東行説”等不少説法作为回應,並且重新解釋老子化胡説以支持三聖東行説,但與道教相比,佛教在提出三聖東行説時,態度比較謹慎,而且沒有道教所擁有的那種偏激的仇外心態及狡隘的宗教情緒[1]。
演變
[编辑]起源
[编辑]自東漢以來,即有老子化胡之說。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曾载有老子西行的传说: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不过,关于老子出关而“莫知其所终”,并且记载中与佛教并无瓜葛。但后来有人将其与佛教搭上关系。《後漢書·襄楷傳》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这段记载中就将老子出关而不知所终,变成了老子出关後,在天竺,變成釋迦牟尼佛並创立佛教。
成書
[编辑]約於東晉時,首部《老子化胡經》成書,傳說是西晉道士王浮所作。東晉末竺道祖《晉世雜錄》記載:「道士王浮每與沙門帛遠抗論,王浮屢屈焉,遂改換《西域傳》為《化胡經》,言喜與聃化胡作佛,佛起於此。」南齊裴子野《高僧傳》和梁朝慧皎《高僧傳》都有類似記載。
發展
[编辑]南北朝時,《老子化胡經》不僅一種。其中一本叫《化胡消冰經》(又叫《老子消冰經》),一本叫《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尹喜內傳》。六朝末年,又有《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成書。
《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尹喜內傳》等南北朝時的《化胡經》,記載老子在周幽王時出函關,被尹喜強留著書,後與尹喜相約成都青羊肆,正式收尹喜為弟子,一同西去化胡。隱於罽賓國山中,遇胡王狩獵,胡王初時向老子問道,繼而欲加害老子,與老子比賽設廚會,又火燒、水沉老子,都不能毀傷老子,最終信服。老子正式向胡王傳教,胡王率全國男女剔除鬢髮,虔誠受道。老子告訴胡人可信奉尹喜所化身的佛,於是開創佛教。老子化胡後遂東遊還國。
爭端與論戰
[编辑]自魏晋以来,佛教实力不断壮大,佛道之争开始浮现并趋于尖锐化。尤其以《老子化胡经》开始成书为标志。
佛教认为,道士王浮编写《老子化胡经》是道教最先用老子化胡说来贬低佛教的标志。此说最早出于梁代僧祐的《出三藏记集》卷十五《法祖传》:
“后少时有一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苏,云:见祖法师在阎罗王处,为王讲《首楞严经》,云:「讲竟应往忉利天」。又见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锁械,求祖忏悔。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意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谤佛法,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
南北朝時代
[编辑]而南朝劉宋时期,顾欢作《夷夏论》贬低佛教,佛道二教互争短长,展开了所谓“ 夷夏之争” 。顾欢在《夷夏论》 中利用老子化胡说以贬低佛教,而佛教徒在反驳中也提到了釋迦文佛化身為老聃的经典, 说明佛教方面在《老子化胡经》出现后,也以牙还牙,制造类似的伪经以回敬道教。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召释、道二宗派門徒上殿,侍中刘腾宣勅,命诸法师与道士对论。清道馆道士姜斌同融觉寺沙门昙无最对阵,争论老子与释迦文佛的出生谁先谁后。道士姜斌引《老子开天经》,以老子生于东周周定王三年,即公元前604年,而沙门昙无最引《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以佛生于西周周昭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1029年,二者相较,佛要早生老子400多年。其中无论是道教的《老子开天经》还是佛教的《周书异记》 、《汉法本内传》,都是双方杜撰出来的伪经,但孝明帝有意偏袒佛教,只查《老子开天经》的问题,且大臣们也一致认定“老子止著《五千文》,餘无言说” 。
隋唐時期
[编辑]唐高宗显庆五年八月十八日,敕召僧人静泰、道士李荣入洛宫辩论。高宗问:“老子化胡为佛,此事如何?”静泰回答说,道教经典除了《老子》、《庄子》外,其余经典如《灵宝经》、《上清经》、《三皇经》等经,都是后人所造,至于王浮伪造《老子化胡经》,佛教方面早就考证出来,无须多辩。针对李荣引《老子序》“老子化胡为佛”、“西适流沙”之说,静泰引《化胡经》“我师释迦文,善入于泥洹”等文,指出《老子化胡经》前后矛盾,逻辑混乱,并据《西京杂记》“老子葬于槐里”,否认老子有西出化胡的可能。李荣反驳说,佛经除《四十二章经》外,其余都是佛教徒的伪作。静泰则说,这是李荣不懂佛教的译经史,佛教的每一部经典的翻译,都有作者、时间、地点的记录。这场辩论,李荣明显处于下风。
唐696年,僧人惠澄上言請求銷毀《老子化胡經》,武后下令官員商議,最後斷定《老子化胡經》為真確,武后下令「對定」經本。
開元年間,10卷本《老子化胡經》編集而成,各卷非出一手,書前有託稱曹丕所撰的序。此經卷一加入了兩個唐代新出的傳說:老子教化于闐,以及老子化身摩尼創立摩尼教。此經卷八則是武后時的敕定本,此卷記載老子教化罽賓八十一國,降伏九十五種邪道。
宋元時代
[编辑]蒙元初年,全真教受到皇帝寵信,势力强大,刊行《老子化胡經》,並編印《老君八十一化圖說》,以圖為主,配有文字,描述老子代代轉世教化世人,書中老子化胡的內容主要依據《老子化胡經》繪製,遭到佛教徒的强烈不满。元宪宗蒙哥为了平息佛教徒的愤怒,曾两次召集佛道辩论。元宪宗八年(1258年)的辩论是有史以来场面最大、时间最久的一次佛道辩论。禅宗僧人祥迈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奉敕将此事全程纪录,名为《辨伪录》。
宪宗八年七月,蒙哥命忽必烈亲王召请各地僧、道两宗,僧人300多人,道士200多人,佛道两方各出17名代表,佛教方面以少林寺福裕长老为“头众”,道教方面以全真道的“权教”张志敬真人为“头众”。双方围绕道教的《老君八十一化图》、《老子化胡经》及其他“谤佛”道书进行辩论。包括儒者在内所谓“九流名士”来到上都的皇宫聚会,参加集会的担当“证义”的丞相、大臣及儒者共200余人。辩论由忽必烈主持,掌管佛教事务的那摩国师、八思巴国师、西蕃国师等人一并到场。在辩论中,佛教方面准备充分,紧紧抓住《化胡经》是否为老子所说、何为佛、老子有无到天竺化胡成佛、道士能否持咒做到入火不烧、白日上升、摄人返魂、固精久视等问题,让道士答辩,忽必烈、八思巴国师也亲自向道士提出质难。道士或“无答”,或“不曾闻得”,或“不敢持论”,也不敢试验“入火不烧”等道术,最后表示认输。
結果
[编辑]不同于成吉思汗开始的先元诸帝,忽必烈笃信佛教而非道教,因此论战后下令把《老子化胡经》连同刻版一起焚毁,全真教骤然失宠,一度低落。直到忽必烈后继者元成宗继位,元朝皇帝重新开始信奉道教,因此道教才再度开始辉煌。然而,不論皇帝傾向於哪一方的立場,道教最後仍然是失敗的一方[2]。
存佚
[编辑]今各種《老子化胡經》俱無完帙,《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今有敦煌抄本S.2081存世,10卷本《老子化胡經》敦煌抄本中存有其中4卷:卷1、卷2、卷8、卷10。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刘玲娣. 从“老子化胡说”看汉魏六朝佛教徒的老子观 (PDF).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 61 (1): 32-37 [2024-07-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5) –通过武漢大學.
他们的基本特点是将孔老颜三人作为佛派往东方弘教的三大弟子 , 三人分别和佛教中的儒 童菩萨 、迦叶菩萨 、光净菩萨相对应 。此外 , 还有宣扬佛即将涅槃之时 , 遣月光童子前往东土进行传教等 相关说法 。这样 , 通过伪造佛经内容 , 佛教徒成功找到了回击道教徒老子西行化胡的依据。但是 , 与道 教徒肆意丑化胡人不同的是 , 佛教徒仅仅借用了道教徒将老子化生为佛的做法 , 反过来将老子和佛的位 置和地位颠倒而已 。 至于佛遣三圣东行 , 转生孔老颜的过程 , 佛教徒并没有像道教徒那样 , 以『凶顽』等 语恶意渲染 。佛、道在此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 一方面说明道教徒面对佛教势力的日益壮大所暴露出 来的固有的排外心理和狭隘的宗教情绪 , 另一方面也说明佛教在反击道教时采取的谨慎态度和在中国 扩大宗教影响的信心 。
- ^ 劉立夫. 《老子化胡经》与佛道之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 (4) [2024-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9) –通过吉首大學.
在上文提到的三次辩论中,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和元宪宗八年的辩论对佛教有利,当时的皇帝倾向于佛教,而唐高宗显庆五年的辩论对道教有利,当时的皇帝倾向于道教,然而, 无论是皇帝倒向哪一方,道教方面都失败了。这只能说明,一个凭空捏造的故事无论如何是经不起事实 的验证的。
参考書目
[编辑]- 劉屹:《經典與歷史:敦煌道經研究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化胡經》篇〉,頁1-116。
- Komjathy, Louis; Daoist Texts in Translation. 2004.
- Liu Yi. "Toward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uahujing (The scripture of transforming the barbarians) from Dunhua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 Newsletter 7. 1997.
- Ni Hua-Ching. The Complete Works of Lao Tzu: Tao Teh Ching & Hua Hu Ching, The Shrine of the Eternal Breath of Tao and the College of Tao and Traditional healing, 1979
- Ni Hua-Ching. The Complete Works of Lao Tzu: Tao Teh Ching & Hua Hu Ching. SevenStar Communications. 1997. ISBN 0-937064-00-9
- Walker, Brian. Hua Hu Ching: Unknown Teachings of Lao Tzu. San Francisco: Harper. 1995. ISBN 0-06-069245-6
- Weinstein, Stanley. 1987. Buddhism under the T’a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Welch, Holmes. Taoism: The Parting of the Way. Boston: Beacon Press. 1957. ISBN 0-8070-5973-0
- Zürcher, E. 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 : the spread and adaptation of buddhism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3rd edition with a foreword by Stephen F. Teiser. Leiden: Brill. 2007. ISBN 9789004156043.
外部連結
[编辑]- 大藏經 第五十四冊 No. 2139《老子化胡經》(2009/04/23)
- 大藏經 第五十四冊 T54n2139 老子化胡經[失效連結](2016/06/15)
- Hua Hu Ch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rst 10 chapters translated by Brian Walker, with an introduction.
- 老子化胡经序说卷第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