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溫成皇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温成皇后
溫成皇后
宋朝貴妃 (追贈皇后)
國家中國
政權北宋
張氏
位號郡君→才人→修媛→美人(自請下遷)→貴妃→皇后(追贈)
族裔漢族
信仰道教
出生1024年
河南永安
逝世1054年2月18日 至和元年正月八日
河南開封
谥号溫成
祠廟溫成廟
親屬
父親清河郡王 張堯封
母親齊國夫人 曹氏
宋仁宗 趙禎
夫之父宋真宗 趙恆
夫之嫡母章獻明肅皇后 劉氏
夫之母章懿皇后 李氏
異母兄弟兄 安遠軍節度使 張化基[1]
異母姊妹妹 才人張氏[2]
妹 清河郡君張氏[3]
異父兄弟弟 蹇守和
安壽公主寶和公主唐國公主趙幼悟

溫成皇后張氏 (1024年—1054年2月18日),北宋皇后(追封) ,出身清河張氏,河南永安(今河南鞏義市)人, 宋仁宗趙禎的寵妃, 坤寧宮事變重要人物,先後受封清河郡君、才人、修媛、美人、貴妃 ,得宋仁宗專寵,禮儀逾於曹皇后。為安壽公主寶和公主唐國公主生母 ,至和元年正月八日(1054年2月18日)病逝,時年三十一歲。宋仁宗傷心不已,追封皇后,諡號温成。

生平

[编辑]

溫成皇后張氏,宋仁宗趙禎寵妃,先祖为吴越国人,随钱氏纳土归宋,为東頭供奉官。祖父张颖进士及第,终于县令[4]。父張堯封進士,天聖初年客居南都,依附大姓曹氏,曹以女妻之,后擢進士及第,補石州軍事推官,未行,卒于京師。母親曹氏想带着女儿投奔大伯張堯佐,張堯佐以路远为由不收恤諸孤。曹氏只好在齊國大長公主府上當歌舞女 , 後嫁給蹇氏,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守和。溫成皇后八歲時,因靈巧可愛,與姊妹三人被齊國大長公主帶入宮中,進入宮中仙韶部 ,由宮女賈氏撫養,張氏長大後姿色美豔,有倾国倾城之貌。及長,在一次宮宴上,張氏因姿色出众,舞姿优美,被仁宗看中,彼時仁宗三十歲,溫成皇后十六歲。溫成皇后聰明便巧 、性情溫和 、善解人意 、多才多藝、能言善辩、 尤善揣摩皇帝心思,得仁宗盛寵 , 寵冠後宮,勢動中外 ,待遇異諸嬪御。

康定元年(1040) 生皇三女安壽公主(1040年—1042年5月27日),十月,进封正五品才人。庆历元年(1041年) 生皇四女寶和公主(1041年—1043年9月11日),十二月,越級进封正二品修媛。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因连丧二女自请下迁为正四品美人。慶曆四年(1044年),生皇八女唐國公主趙幼悟(1044年1月12日—1045年5月14日),庆历八年(1048年)十月,進封正一品贵妃。

慶曆二年五月,宋仁宗贈溫成父故石州軍事推官張堯封為秘書監;溫成皇后長女安壽公主以母愛深得帝寵,其月薨,仁宗為之成服苑中,羣臣奉慰殿門外。閏九月,仁宗贈溫成曾祖東頭供奉官張文漸為寧州刺史,祖試校書郎張穎為光祿少卿,外祖應天府助教曹簡為秘書省著作佐郎。在宋朝,只有皇后家族才可贈官三代。修媛追贈三世,前此未有也。

慶曆六年四月,仁宗進封温成皇后母安定郡君曹氏為清河郡夫人;七年五月,以其兄西頭供奉官、閤門祗侯張化基為密州觀察使。皇祐二年六月,仁宗贈温成皇后母越國夫人曹氏曾祖旭為秘書丞,祖靖為祠部員外郎。

慶曆二年(1042年)五月,長女安壽公主薨,年三歲。慶曆三年(1043年)九月,次女寶和公主薨,张氏因此病重,说:「 妾姿薄,不胜宠名,愿为美人」因此自請下遷为美人,為孩子積福,後生三女唐國公主趙幼悟。慶曆八年(1048年)十月十七日,因坤寧宮事變的護駕之功再越級進封為貴妃。張氏在四年內連生三女,又在短短幾年內從郡君一路進秩至四妃之首的貴妃,距皇后之位僅一步之遙,足見宋仁宗對其盛寵。

張氏生下的三個女兒安壽公主寶和公主唐國公主,甚得仁宗喜愛,卻都幼年夭折,使得仁宗與張氏深感悲痛,後來三位公主分別被宋徽宗追贈為莊順大長帝姬、庄定大长帝姬、庄慎大长帝姬。

有一次,張貴妃希望仁宗封其伯父張堯佐官職的事一波三折。之前,仁宗想封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虛職),結果遭到台諫官的猛烈抨擊,不得已而作罷。張貴妃不死心,仁宗也決心一定要任命張堯佐官職。一天,仁宗上朝,貴妃送仁宗到殿門口,囑咐說:「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意思是提醒仁宗不要忘記下詔封張堯佐的事,宋仁宗聽罷連忙說:「放心!放心!」 到了大殿,仁宗剛準備下詔任命張堯佐,知諫院包拯站了出來進言,勸仁宗「斷以大義,稍割愛情」大談為什麼不能任命張堯佐的理由,滔滔不絕。他擔任開封府知府時以廉潔著稱,執法嚴峻,不畏權貴。他說到激動處,唾沫也濺到仁宗臉上,這樣的情況下,仁宗不得不收回成命。仁宗回到後宮後,張貴妃迎上前去,還沒來得及說話,仁宗就一邊用衣袖擦著臉,一邊不耐煩地說:「今天包拯上了殿,唾沫都濺到我的臉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諫官嗎?」這件事便因此而作罷。

張貴妃專寵,飲膳供給皆逾於曹皇后,幾奪其位數矣。曹皇后外甥女、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本養於宮中,皆因溫成皇后盛寵被送回府。慶曆中,親事官乘醉入禁中,宋仁宗遣諭曹皇后、張貴妃閉閣勿出。曹皇后聽命,張貴妃直趨仁宗前。仁宗深爲感動,第二天對着輔臣流淚,輔臣亦泣。仁宗欲加寵張貴妃,樞相勸仁宗廢曹皇后,改立張貴妃爲皇后,羣臣固諫乃止。產於江西的金橘因爲遠,東京市民很難見到。後運至東京,由於張貴妃喜食金橘,仁宗便遣人南下江西採購,引得金橘在京名重一時。金橘遂在東京飲食市場上紅火起來了。

至和元年(1054)正月八日,貴妃張氏病逝,時年三十一。仁宗痛失爱妃,伤悼不已,輟朝七日,自制輓歌詞,追册其为皇后,賜諡溫成,治喪於皇儀殿內。葬奉先资福禅院,立庙于园侧,以知制诰岁时行礼。嘉佑四年九月,张瓖再上疏“乞毁温成庙”,仁宗不理。嘉佑七年正月,因京师水灾,谏官上言灾异乃违礼立温成庙,轻慢宗庙而起,仁宗无法,故更温成庙为祠殿,遣宫臣以常馔致祭。

張貴妃病逝,趙禎感念張貴妃生前的柔情與善良,悲痛無比地對左右說,當年顏秀等人發動宮廷叛亂時,張貴妃不顧自身安危,挺身出來保護自己。天下大旱,爲了替他分憂,又是張貴妃,在宮中刺臂出血,書寫祈雨的禱辭。仁宗未有理會曹皇后在世的事實,決定以皇后之禮為張貴妃發喪,並追册为皇后。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趙禎最後決定用皇后之禮爲張貴妃發喪。在治喪的第四天宣佈追冊貴妃張氏爲皇后,賜諡溫成。受到宗室、大臣們的參拜告奠。曹皇后在世,卻另追冊貴妃爲后,於是出現了一生一死兩位皇后,如此逾禮之事,曠古未聞。臺諫連續上奏反對,趙禎置之不理。爲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趙禎下令爲其輟朝七日,京師“禁樂一月”,京師惟一的活動便是爲溫成皇后舉喪。全諡為溫成皇后德性宽柔曰温,齐圣广渊曰成[5]。錄皇后從弟秘書省著作佐郎張希甫為太常寺博士,光祿寺丞張及甫為祕書省丞,太常寺太祝張正甫為光祿寺丞,右侍禁、閤門祗候張山甫為西頭供奉官;姪大理寺丞張守素為太子中書舍人,西頭供奉官張守誠為東頭供奉官;妹婿左班殿直、寄班祗候胡思廉,左侍禁曹詢並為閤門祗候;姪壻太常寺太祝盛和仲為大理評事,又錄其疏屬十數人,賜皇后母楚國太夫人曹氏敦教坊第一區。三月,皇后母楚國太夫人曹氏卒,輟視朝三日,仁宗幸其第臨奠。六月,追赠皇后父张尧封为清河郡王,母曹氏为齐国夫人。

家族

[编辑]
  • 曾祖:張文漸,終官東頭供奉官、累贈寧州刺史、吏部侍郎、太傅
  • 曾祖母:湯氏,追封樂平郡太君、魯國太夫人
  • 外高祖:曹旭,贈秘書省丞
  • 外曾祖:曹靖,贈飼部司員外郎
  • 祖:張潁,終官秘書省校書郎、累贈光祿寺少卿、吏部侍郎、太尉
  • 祖母:錢氏,追封安定郡夫人、韓國太夫人
  • 外祖:曹簡,終官應天府助教、累贈秘書省著作佐郎、飼部司郎中
  • 從父:張堯佐,終官天平軍節度使、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贈太師
  • 從父:張堯卿,初贈太子中允、再贈太常寺少卿
  • 父:張堯封,終官石州軍事推官、累贈秘書省監、刑部尚書、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清河郡王、謚號景思(德行可仰曰景 念終如始曰思)
  • 母:曹氏,封越國夫人、楚國太夫人、追封齊國夫人
  • 兄:張化基,終官西頭供奉官、閣門邸侯、累贈密州觀察使、安遠軍節度使
    • 侄:張守誠,終官西京左藏庫使
    • 侄:張守素,終官國子監博士
      • 侄孫女:張氏,適太子右監門率府率趙仲璑
  • 妹:張氏,清河郡君

注释

[编辑]
  1.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化基,美人之兄,特恤之。」
  2.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四年六月。自温成之没,后宫得幸者凡十人,谓之十间。周氏、董氏及温成之妹皆与焉。妹初进才人,加赐银五千两、金五百两,固辞不受。上曰:『向也月俸二万七千,今也二十万,何苦而辞?』对曰:『二万七千,妾用之已有余,何以二十万为?』卒辞之。
  3.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庚辰,特封贵妃张氏第八妹为清河郡君。」
  4.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温成皇后张氏,其先吴人,从钱氏归国,为供奉官。祖颖进士及第,终于县令;子尧封尚幼,二女入宫事真宗,名位甚微。尧封亦进士及第,早终,妻惟有一女,即后也。庶子化基幼。尧封从父弟尧佐亦进士及第,时已为员外郎,不收恤诸孤。后母卖后,于齐国大长公主家为歌舞者,而适蹇氏,生男守和。大长公主纳后于禁中仙韶部,宫人贾氏母养之。
  5. ^ 《宋会要辑稿 》 禮五十八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242》,出自脱脱宋史

參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