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歐化中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欧式中文

歐化中文,又稱西化中文西式中文泛指中文文法、文筆、風格、用詞受歐洲語文尤其英文過分渲染,用詞冗赘、語病充斥、文句不通,失卻傳統中文的特色,常見於翻譯作品。但凡譯者直譯而忽略中文的章法、用詞習慣,則容易寫出西化中文。現代交流頻繁,習非成是,西化中文比比皆是。

西化中文諸如,使用形容詞時離不開「很」,如:He is tall→他高、Many people→很多人,而且原用「很」的地方變由表示程度甚深的「非常」替而代之;英文泛指、虚化的you、we等照譯不誤(本應用無人稱);在比較級一律加「更」字,甲比乙好看→甲比乙好看;判断词「是」当成系词,或把「是……的」、「越来越……/愈加……」等表示强调、细微差别的句式滥用、通用在一般句子中;不顧文體詞彙而大肆雙音節化(甚至连成語俗語也用短语表达);直照外文语法、词汇、修辞地翻译而不顧语顺与否,即使在翻译主宾谓结构、特有表达逻辑、方式等亦是如此。

歷史

[编辑]

二十世紀初,西風東漸,為反思中國文化發展,以魯迅為代表的一些中國文人希望以「直譯歐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進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參⁠ 1]。魯迅謂︰「歐化文法的侵入中國白話的大原因,並非因為好奇,乃是為了必要。」[參⁠ 2]中國音韻學家錢玄同,亦積極主張廢除漢字,改用歐洲的語文,並認為中國文字的意義太模糊,文法不精確,不足以「代表新世界」的進步思想[參⁠ 3]

批評

[编辑]

不少文人反对西化中文。翻譯家思果在《翻譯研究》一書指:「目前的翻譯已經成了另一種文字,雖然勉強可以懂,但絕對不是中文。」[參⁠ 4] 詩人兼翻譯家余光中也在《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一文指「一般人筆下的白話文,西化的病態日漸嚴重。……目前中文的一大危機,是西化。」[參⁠ 5]香港學者陳雲也在著作《執正中文》、《中文解毒》中批评官僚西化中文[參⁠ 6][參⁠ 7]

举例

[编辑]

抽象名詞作主語

[编辑]

英文常用抽象名詞作句子主語,例如謂「The decline in his income has led to a change in his lifestyle」,主語為「The decline in his income」,直譯為「他收入的減少」,是為抽象名詞;余光中認為「他收入的減少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這種直譯太過西化,並指出中文多以具體名詞做主詞。上述改以「他」為主詞,即「他因為收入減少而改變生活方式」,是較自然的說法。[參⁠ 5]

濫用抽象動詞

[编辑]

將動詞變成抽象名詞,配以「萬能動詞」如「進行」、「作出」作片語。例如「聽眾對訪問教授『作出了』十分熱烈的『反應』」,「反應」原為動詞,但上句把「反應」變成抽象名詞,加上毫無意義的動詞「作出」,使到句子繁瑣。余光中認為,此句應當說成「聽眾對訪問教授『反應』十分熱烈」。[參⁠ 5]

濫用「一」字

[编辑]

受多數屈折語區分單複數影響,「He is a good man」常有譯如「他是一個好人」,或是簡化為「他是好人」,而自然漢語應為「他是好人」。其他如「他是一位老師」等皆為歐化漢語。

濫用「的」字

[编辑]

过度使用「的」字并不加節制,則會導致文意瑣碎、擾亂[參⁠ 8]。余光中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何其芳《雨前》的一段作例:

白色的鴨也似有一點煩躁了,有不潔的顏色的都市的河溝裏傳出它們焦急的叫聲。有的還未厭倦那船一樣的徐徐的劃行。有的卻倒插它們的長頸在水裏,紅色的蹼趾伸在尾後,不停地撲擊著水以支持身體的平衡。不知是在尋找溝底的細微的食物,還是貪那深深的水裏的寒冷。

用了16個「的」字,讀起來繁雜。其中「白色的鸭」、「徐徐的划行」、「深深的水」本可以說成「白鸭」、「徐徐划行」、「深水」。除了「西而不化」之外,英漢字典的編譯者把形容詞都用「的」來翻譯也會影響讀者思維,例如「beautiful」的辭典解釋總是「美麗的、美觀的、美好的」。此類詞多與「是」動詞一同造句,如「我的心情是緊張的(我心情緊張)」。

濫用後綴「性」字

[编辑]

動詞、形容詞後綴「性」字而轉變為名詞,例如「危險性」、「藝術性」、「音樂性」、「影響性」、「中立性」、「永久性居民(永久居民)」等,甚至可能造成歧義和誤會,如「特殊性關係(性質特殊的關係)」、「房租必須一次性交一年(房租必須一次交整年)」等。

濫用被動句

[编辑]

傳統中文不常用被動句,如「He is called…」只須譯為「他名為/名叫/人稱……」即可,但現常譯為「他稱為……」。且「被」字帶貶意,「他被讚賞」可寫作「他獲讚賞」、「他受讚賞」、「他讓/令/為人讚賞」等等。而且除了「被」字之外,還有「難」、「害」、「打」、「殃」、「人指點」、「重」等許多字詞可用。

濫用或直譯介詞

[编辑]

英文介詞(前置詞)有重要作用,但常搬到中文濫用,例如「關於他的申請,你看過了沒有?」、「由於他的家境貧窮,使得他只好休學」、「在某領域……」、「把書本放在桌面」、「某某是小說的重要角色」。

語意重疊

[编辑]

有時英文需要兩個或以上的詞語才能表達的詞意,翻譯成中文時能夠一個詞語就能表達,卻直譯成相應的中文詞語,例如把「Open Learning Institute」譯作「公開進修學院」,古德明認為其中的「Learning Institute」二詞合起來就是「學院」的意思,把「Learning」和「Institute」分別直譯成「進修」和「學院」,「進修」和「學」的意思就重疊了。[參⁠ 9]

詞彙鈍化

[编辑]

中文裡一些涵意有少許差異的詞彙與表達,英譯中時沒有相應的精準翻譯,或混淆了英文本字的涵意,反過來令中文鈍化單一,令行文用詞不能文隨意轉。例如「只好」、「情願」、「寧願」、「甘心」、「故意」、「被迫」、「只能」、「只有」、「惟有」等涵意具些微差別的詞彙,一些人以英文「choose」直譯而成的「選擇」取代;「及」、「與」、「和」、「同」、「跟」、「且」、「並」、「而」、「還有」、「以及」、「而且」,各詞意義用法不同卻有人不分;「罕」「凍」「微」替以「很少」「很冷」「很 小/輕 地」;「似」、「像」、「如」、「相像」、「如同」、「比如」、「好像」、「好似」、「好比」、「相似」、「恰似」、「正如」、「恰如」、「就像」、「就如」、「就如同」以及「()……一樣」「()……一般」等詞彙,大半混用而不知差別者不在少數。

套公式般用詞

[编辑]

例如,直譯英文「further」為「進一步」,而不理上文下理。例如:「那幫小流氓進一步欺凌陳姓小販。」可寫為「那幫小流氓再三欺凌陳姓小販。」不同語境,應選用不同詞語,儘量避免套公式,一成不變。

濫用虛詞「作為」

[编辑]

受英文影響,每每看到英文「as」,一律譯成「作為」,而不加思索所要表達之內容。中文自有一套表達方法,「為師者」、「做人媳婦」、「貴為九五之尊」、「身為部門主管」、「做丈夫的」、「做妻子的」等等,無須每事每物都「作為」一番。

英文副詞「better」

[编辑]

濫譯為「更好地」,如「為更好地認識有機農作物」、「為更好地發展個人事業」。合乎中文章法之寫法為:「為加深認識有機農作物」、「為個人事業更上一層樓」。

副詞必定加「地」

[编辑]

受英文副詞多數加「-ly」影響,逢副詞必定加上「地」字,如「慢慢走」、「小聲說話」;傳統中文只寫作「慢慢走」、「小聲說話」。

眾數一律加「們」

[编辑]

舉例:「女士們、先生們[註⁠ 1]」;「同志們、朋友們」;「球星們」;「護士們」等等。白話中文,使用「們」字作眾數名詞,雖無可避免,也應適可而止,切勿濫用,句句與西文對應(有意見認為「們」字只可用於代名詞「你」、「我」、「他/她」等成後綴,不應用於其他人物類名詞後)。眾數名詞在中文之表達方式,尚有「諸」、「諸君」、「各位」、「列祖列宗」、「群醫」、「眾人」、「民眾」、「大家」、「吾輩」、「吾等」、「眾卿家」等。

濫用科學名詞

[编辑]

一般言談間毋須每每刻意套用高度、強度等科學名詞。中文講求陰陽平衡,正反兩面一詞包攬,如高低、強弱、高下立見,不會偏頗於高者、強者。

英文副詞「through」

[编辑]

英文句字有虛有實,「through」往往為虛,中文常譯為「透過」。「透過」一詞,中文裡實有所指,強而有力。翻譯家思果在《翻譯新究》一書指出,「He delivered the speech through an interpreter.」西化漢譯為「他透過傳譯發表演講。」,而較自然的中文是「他發表演講,有人替他傳譯。」。基督宗教禮儀中有段祈禱文:Through Him, with Him, in Him, ……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毋須用「透過」基督。

複句中分句倒序

[编辑]

漢語複句與英語從句習慣語序不同。若表達轉折關係,英語兼有「甲,although乙」或「Although乙,甲」兩種。而漢語本鮮有「甲,雖然乙」之說法。近年此類歐式漢語有增多之勢。假設、條件複句等亦有此現象。

條件狀語從句後置

[编辑]

漢語表假設的「如果」多放在主句前,但英文對應的「if」可放在主句前或後,許多科學家在翻譯或写作時照搬英文格式將後置的if对應的「如果」後置,令文章違反漢語語序,如梁灿彬、周彬所寫的《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一書,通篇使用這種錯誤語序。

「最『什麼』之一」

[编辑]

有些譯者將英文「One of the most…」直譯成「最『什麼』之一」。余光中认为此句問題是「最」已经讚對象至高無上,又用「之一」稍為貶抑但又不註明頭幾位,即是第尾都可以說是最好之一,导致句子没有明确含义。并认为应该将「最『什麼』之一」改为中文固有四字詞,如將「最出名之一」改成赫赫有名、「最優秀之一」改成鶴立雞群、「最討厭之一」改成神憎鬼厭。[參⁠ 5]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註:

  1. ^ 直譯英文Ladies and gentlemen

参考文献

[编辑]

    參:

  1. ^ 張君玫. 德希達、魯迅、班雅明:從翻譯的分子化運動看中國語文現代性的建構. 《東吳社會學報》第十九期. 
  2. ^ 魯迅. 链接至维基文库 玩笑只當牠玩笑(上). 维基文库. 申報. 1934-07-25. 
  3. ^ 錢玄同. 链接至维基文库 通信:中國今後之文字問. 维基文库. 新青年第四卷第四號. 1918. 
  4. ^ 思果. 《翻譯研究》引言. 台北: 大地出版社. 2003. ISBN 978-957-8290-86-0. 
  5. ^ 5.0 5.1 5.2 5.3 余光中. 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 明報月刊1987年10月號. 198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4). 简体中文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6. ^ 陳雲. 執正中文. 香港: 天窗出版、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 2009. ISBN 978-988183639-7. 
  7. ^ 陳雲. 中文解毒. 香港: 天窗出版、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 2008. ISBN 978-988177767-6. 
  8. ^ 余光中《論的的不休》 1996年
  9. ^ 古德明. 雄性男人. 《明報》專欄《明月晚濤》. 1989-10-23. 

書籍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媒体報導

參見

[编辑]